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543405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1-1 身身 体体 的的 结结 构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 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 具观察。过程与方法1、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 内部的结构。2、根据观察目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结果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 性。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教学重点 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选择有效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对气泡图的分析,理解根据功能不同人体还会有

2、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在三年级的科学课上,我们曾经初步观察过人的身体,这节课我 们来继续探究身体结构的奥秘。板书课题:身体的结构 齐读课题。 二.探究活动(一)身体的外形1.我们曾经观察过身体的外形,你还记得哪些知识?我们的身体从外形上来看可以分成哪几部分?谁愿意到前面来给指给大家看。2.再来继续观察,我们的身体外形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对称的呢? 你能找到人身体的对称轴吗?谁来指一指? 我们的身体外形就是以这条假想的线为轴左右对称的。出示 相应幻灯片。 这样左右对称的身体结构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我们来进行两个比赛,进一步体会对称的身体的好处。第一个比赛:一只手系红领巾和两

3、只手系红领巾比赛。 他 为什么会赢?第二个比赛:一条腿走路和两条腿走路比赛。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身体外形不对称的残疾人朋友, 他们或者少了一条腿、或者少了一只胳膊,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为 什么? .通过观察身体的外形你知道了什么?(小结:播放幻灯片)我们知道:我们的身体从外形上看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我们的身体是对称的,可以让我们在活动的时候更灵活, 运动的时候保持平衡,另外对称的身体外形使我们看上去很美。(二)身体的内部科学观察必须是有目的,有顺序的,刚刚我们观察了人体的外 部,现在该观察什么了呢?板书:身体的内部1. 怎样才能知道身体内部有什么呢?2. “解暗箱“游戏。

4、师出示一个档案袋,里面装半瓶矿泉水, 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生:看、 、摇晃、听、摸、捏)3. 其实我们的身体就像这个袋子,外面包裹着皮肤,不容易看 到里面,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里面有什么呢?4. 用以上方法在小组内分工合作,了解身体内部有什么?小组 内指定一名同学做好记录。5. 汇报:看:血管 (外耳道、咽、瞳孔)听:心脏、肠呼吸:器管、肺摸或捏:肌肉、骨骼、 (血管,脉搏的跳动)学生在汇报的同时,教师准备眼耳鼻手的粘贴图板书。出示幻灯 片讲解:血管:遍布于全身各处 心脏:输送血液肠:负责消化的器官,在饥饿时会发出肠鸣声。气管:传送气体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肌肉:

5、有伸缩的功能,协助人体运动。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注意评价学生的发现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方法、是否是真正看到、 摸到、听到和感受到的,要把想象到的和真正观察到的区分开。6. 小结:通过看、听、摸、捏、呼吸感受等方法我们知道人体 内部结构非常复杂。身体表面是皮肤,皮肤下面是肌肉,肌肉下面是 骨骼,里面包裹着内脏器官。这么一个复杂的系统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呢?下面我们来研究身体的工作。(三)身体的工作1. 首先我们要通过一个活动来研究。咱们班谁最会跳绳,请你 到前面来跳绳。同学们要仔细观察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分参与了跳绳活动,你 自己也要注意感受身体哪些部位参与了跳绳活动?是怎么参与的? (学生边汇报,教师

6、边贴气泡。 )在跳绳活动中手、脚、胳膊、腿、心脏、肺、脑都参与了跳绳 活动, (边说边连线,形成气泡图)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气泡图。在 这个图中以“跳绳”为中心词,把与中心词有关联的、联系最紧密的 内容填写在它周围的气泡中,就形成了气泡图。2.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气泡图,现在在小组内确定一个 活动,最好是能够在课堂上完成的活动,注意辨析哪些身体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共同完成气泡图。学生活动。3.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指两个小组到前面汇报,他们的气 泡图贴在黑板上。 )说一说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是怎样参 与活动的?如:写字手、眼、脑、心脏、肺玩溜溜球手、胳膊、眼、脑、心脏、肺跑步胳膊

7、、腿、脚、心脏、脑、肺4.仔细观察这些气泡图,你发现了什么?(同一个活动需要身体多个部位共同参与完成;在不同的活动 中有相同的身体部位参与了活动。比如:大脑,大脑在不同的活动中是负责什么的?指挥人 体工作肺,肺在不同的活动中是份额则什么的?呼吸胳膊、腿、手、脚运动心脏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胃、肠负责消化的器官按照身体各部分的功能不同,也可以说按各部分的工作类型来 分,身体的结构还可以怎样划分?有负责运动的器官、有负责呼吸的器官、有负责血液循环的器 官、有负责消化的器官、有负责指挥协调各部分的器官。 板书功能:消化、呼吸、血液循环、运动、神经5.以上这些身体构造各有分工,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人

8、体的 一系列活动。三总结归纳在今天的科学课上,你有哪些收获呢?1.知识方面:身体结构划分的两种方式2.学习方法:气泡图(气泡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今后 的科学课中或者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都可以使用)根据观察目的不同, 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3.情感态度:科学观察要认真,合作要讲究方法,有分工,有 合作。能够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结果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四拓展在今后的科学课上,我们会陆续学习到身体各部分器官是如何 分工合作的,请同学们课后查阅有关资料 五板书设计身 体 的 结 构一 身体的外形 三.身体的工作头、颈、躯干、四肢 气泡图 气泡图气泡图气泡图二 身体的内部 看:血管听:心脏

9、、肠呼吸:气管、肺摸或捏:肌肉、骨骼教学反思:4.24.2 骨骼、关节和肌肉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1、人体的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三者协调、配合, 共同完成。 2、不同的运动方式需要三者的不同组合。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 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 完善。 (2) 、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 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 、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 的的观察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用科学知识进行健康生活,加强体育

10、锻炼。 教学重点肢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 教学难点记录和描述肢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如何协调、 配合。 课前准备骨骼模型、记录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人体肢体的简单运动。 二、学习新课 谈话直接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 、认识骨骼系统及其作用 谈话:人体要运动,需要哪些结构来参与?(板书:骨骼、关节和肌 肉) 1、出示人体骨骼图:我们的体内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2、提问:人体骨骼由多少块骨头组成?(有 206 块骨) 3、摸一摸,并说说骨骼的结构与什么相似? 4、骨骼在人体中有哪些作用?(支撑身体、保

11、护内脏、进行运动、塑 造体形、 ) (二)寻找人体的关节 (谈话骨骼由 206 块骨组成,那么,骨之间是怎么连接成支架?) 1、利用骨骼模型讲解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紧密连接、关节) 2、谈话:上课前,我们做运动的时能灵活做各种各样的动作,猜测一 下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3、探究活动一 相互找找四肢上的关节(找出 4 处或以上) ,并用圆圈在人体图上圈出你所知道的相关的关节。看看能否写出关节名称。 2、学生探究活动二:活动关节与运动的关系 (谈话;想象一下如果人没有关节,你的生活将会变成怎样?) (1)猜测如果没有肘关节,能否将食物直接送到嘴里? 并做一做,验证你的猜测。 (2)猜想:如果人没有关节,

12、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写出你的感受,活动后,讨论并在汇报。 (如果没有关节,人就会像木头一样僵硬, ) 3、小结:关节起到连接骨的作用,并可以使人以多种方式运动。 (三) 、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 1、提问:有了骨骼和关节是否就能进行运动?想一想,是什么力量使 手臂弯曲?(学生讨论回答, ) 2、提示人的肌肉大约有 600 块左右,并介绍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谈话:骨骼、关节和肌肉到底是怎样相互协调、配合,一起运动的 呢?现在,我们就以我们的屈肘动作来研究。 ) 3、 学生探究活动三:观察体验上肢的屈肘运动 (1) 、猜测并画一画:骨骼、关节和肌肉到底是怎样连接来相互协调、 配合,一

13、起运动的呢? (2)教师演示:(右手用力握紧拳头,做曲臂、伸臂动作)用左手分 别轻压右手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及肘关节体验,反复三次,感受骨 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的。 。 提示:(1) 、把袖子卷起来,人人参与,反复做几次。 (3) 、活动后小组讨论并填写记录表。 (3)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围绕两个问题“肌肉的变化和手臂的一 屈一伸有什么关系” “手臂伸屈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有怎样的关 系”进行讨论交流,突破难点,并将结果填写记录表。 ) (4) 、教师展示小吊车模型,提示学生与我们身体中的骨骼、关节和 肌肉的结构特点进行类比。 (并用类比的方法把相似的地方用连线把它 们连接起来

14、) (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演示,与屈肘时,骨骼、关节和肌肉 的变化进行对比。 并得出结论 总结: 1、骨骼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骼的运动要靠肌肉的牵引,关节的转动;2、人体的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三者协调、配合,共同完成。 (四)做个运动小健将 (谈话:看来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怎样才能使我们的骨骼 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补充。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在运动之前做好准备运动,并注意均衡 营养。 ) 三、我们来用知识 根据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我们人类创造出很多便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物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些物品的哪些地 方

15、与我们身体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相似? 四、作业: 收集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资料,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并对比自 己的课堂记录,将不完善的对方进行修改补充。 五、板书设计: 骨骼、关节和肌肉 三者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形成肢体的运动教学反思:4-34-3 运动动起来会怎样(一)运动动起来会怎样(一)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初步了解呼吸器官在人体中的位置。 (2)知道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的过程,体会呼吸前后 气体成分发生变化。 (3)理解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呼吸,得到 更多的氧气,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加肺活量,有利身体健康。

16、 2、过程与方法: (1)孩子通过从体验活动中感受呼吸过程中的气体变化。 (2)掌握正确的测量的方法,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做出对 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体验活动以及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证意识。 (2)认识到耐心、细致、严谨地完成测量活动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体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什么变化。2、教学难点: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变化,并 试着解释“为什么运动后呼吸加快了。 ” 三、材料准备: 1、演示实验:水槽 1 个、集气瓶 2 个,毛玻璃片 2 片,吸管,小木棒, 小碟子。 2、小组活动:保鲜袋每人 1 个。 3、其他材料:课件,记录单,呼吸变化统计图。 四、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5 分钟) (1)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