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1—7重点整理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2543308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1—7重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毛概1—7重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毛概1—7重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毛概1—7重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毛概1—7重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1—7重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1—7重点整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概 17 章1第一章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1)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 2)1938 年毛泽东论新阶段最先提出了“马克思思想中国化”这个命题。 3)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共识。 4)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 理论

2、上做了进一步的阐述。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

3、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P6-7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 的过程。 2)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实现了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

4、中国化。 4)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 主义的中国化。 5)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进程。2、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 1)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 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2)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毛概 17 章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从实践上

5、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从科学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 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旗帜、道路、思想理论建设、旗帜、道路、思想理论建设 1)旗帜问题至关重要:历史选择,时代选择 2)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3)思想理论建设适当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2、中国

6、特色社会主义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结合的发展,提出中国特色社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结合的发

7、展,提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的原因)主义理论体系的原因) 1)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2)相同的根本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3)相同的政治立场:立足于无产阶级,植根于人民 4)相同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第二章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三节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精髓?、精髓? 所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 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2、两个

8、方向看精髓、两个方向看精髓 1)纵向看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串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全过程。 2)横向看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内容的各方面。3、把握精髓的意义把握精髓的意义毛概 17 章3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 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 的东西。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解放思想?、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

9、题。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之间的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之间的关系 1)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于与时俱进中。3、三次思想大解放、三次思想大解放 1)第一次:1978 年 12 月邓小平发表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 话 2)第二次:1992 年年初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 3)第三次:1997 年党的十五大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1、理论创新的意义、理论创新的意义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

10、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拓马克 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理论创新的方法、理论创新的方法 1)在理论创新的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2)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的成果要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 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去贯彻落实,并且在贯彻落实的实践中进一步使理论创新得到检 验、丰富和发展。3、求真务实?、求真务实? 1)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 2)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

11、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 实; 3)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 4)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4、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1、走自己的路体现了什么、走自己的路体现了什么 1)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3)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毛概 17 章4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2、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和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和内容 1)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2)1939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米主治医革命的科 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3)1948 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 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 人,就是帝国主义(首要对象) 、

13、封建主义(主要对象) 、官僚资本主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 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手 中。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前途 1)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是,中国革命 已经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2)新内容和

14、新特点:集中体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前途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6、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 1)一般无产阶级的优点:与先进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 性等; 2)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深受三重压迫,革命性极强;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 盟;高度集中,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7、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领导的方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领导的方式 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2)建立一

15、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3)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4)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毛概 17 章55)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8、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和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革命的对象和任务相同;革命的基本动力相同;革命的性质相同; 2)区别: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革命所处的时代不同;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革命的目的和 前途不同。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

16、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 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 2)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3)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 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4、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1)国体: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 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2)政体: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