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540132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金融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金融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金融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金融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融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20204 金融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进一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精神;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 具有较为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金融学原理和系统的金融专业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对金融经济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和从事金融、证券、保险等领域工作的具体能力。3. 身体健康。二、研究方向1. 理论与政策研究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金融

2、发展理论、金融宏观调控、合作金融、金融市场与金融投资、小额信贷、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外资外汇、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公司投融资、金融资产管理、金融制度比较与金融思想史。2. 财政与税收研究政府行为、公共投资理论、税收制度与税费改革、财政支出、公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3. 保险理论与政策研究保险基金的筹集与运用、保险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理论、保险市场与投资、社会保险、农村保险。4. 项目分析研究项目投资的理论与方法,及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研究内容主要是总结国内外项目投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投资体制的特点,侧重研究投资主体行为、投资的运行机制、投资管理体制、投资风险理论、可行

3、性研究和综合评估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问题。5、财务管理与会计主要从财务报表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公司绩效评估,企业筹资、企业投资决策分析,企业资本运作,会计核算体制,会计核算标准以及战略决策中的财务和会计问题等方面来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三、培养年限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2 年,累计在学年限一般不超过 3 年。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一年以论文工作为主。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两年制硕士生获得学位要求总学分不低于 30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总学分要求不少于 23 学分,培养环节学分 7 学分(实践教育 2 学分,学术交流 2 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 学

4、分,专业外语1 学分)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 70 分及格,选修课程 60 分及格。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补修或免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办理相关手续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备案。补修成绩以 60 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硕士生入学前三年内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的学生可以免修免考英语,成绩按照六级成绩登录,取得相应学分。(一) 、学位课1外国语 3.0 学分2自然辩证法 2.0 学分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 学分4中级宏观经济学 2.0 学分5中级

5、微观经济学 2.0 学分6中级计量经济学 2.5 学分7金融理论与政策 2.0 学分硕士生入学前三年内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的学生可以免修免考英语,成绩按照六级成绩登录,取得相应学分。(二) 、选修课 1、资金市场分析 2.0 学分2、财政理论与实践 2.0 学分3、农村金融专题 2.0 学分4、保险理论与实践 1.5 学分5、项目投资评估 2.0 学分6、税务筹划 1.5 学分7、公共经济学理论专题 2.0 学分8、金融工程 2.0 学分9、风险投资 1.5 学分10、国际金融 1.5 学分11、金融投资分析 2.0 学分12、金融体制与政策比较 2.0 学分除上述课程外,经济管理学院其他专业所开

6、设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均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程,可在导师指导下参考“经济管理学院硕士开设课程一览表”根据需要选课。(三) 、跨专业补修课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补修的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可在以下课程中任选 2-3 门,不少于 6 学分,补修成绩以 60 分为及格。1宏观经济学(初级) 2微观经济学 (初级) 3货币银行学 4统计学 5管理学 6会计学 五、培养环节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分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提交,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制定论文研究计划,一般在第一学年末提交。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文

7、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在导师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查阅与收集中外文献资料,确定研究课题,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向本学科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作开题报告,广泛听取意见,由专家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3学术交流学术交流: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 6 次以上课程学习以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其中至少一次为学生本人所做的学术报告) ,填写“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 ,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审核,登录成绩。4. 实践教育实践教育:包括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依据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暂行规定 、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暂行规定执行

8、。5. 专业外语:专业外语:硕士生可以通过下面的任何一种方式获得学分。在校期间参加外教开设的专业外语课程公开发表专业译文在国内外期刊或学术际会议上用外文发表论文或宣读论文由导师指定翻译不少于 6000 汉字的专业文章(导师签字并给出成绩) 。在学校和学院举行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中担任外国专家学术报告的翻译。六、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是检查硕士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方面。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论文工作计划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导师要加强从开题到论文写作、答辩的全过程指导。1、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科研工作时间不得少于 1 年。2、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论文内容必须以研究生本人完成的第一手实验、观测或调查的材料为主。3、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应按中国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规定执行。4、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一般应在第三学期中(12 月中旬之前)进行,由本学科专业组织专家小组对研究生论文研究的工作态度、论文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全方位考察,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问题较多者或不符合要求者,提出整改意见。5、提倡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文章的奖励参照学院规定执行。6、按照有关要求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做到公正、公开,严格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