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园林石景艺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535468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国古代园林石景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中国古代园林石景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中国古代园林石景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中国古代园林石景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中国古代园林石景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古代园林石景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国古代园林石景艺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们为了维护和改变自然面貌,改善卫生条件和地区环境条件,在定的地段范围内,.2.2 园林石景的设计,技术和运用 2.2.1 园林石景艺术中的造山与土石的关系 .浅析中国古代园林石景艺 术邓贵洪内容摘要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石景艺术又成为了园林艺术中的瑰宝。对园林艺术的研究古今学者早广泛的研究,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古代园林石

2、景艺术的发展,对园林石景艺术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作用进行浅析。关键词 发展 石景运用 叠山造石Analysis Of Ancient Chinese Garden Art SHI JingDeng GuihongAbstract:The ancient Chinese garden, o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or classical gardens.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al c ontent, distinctive personality, and colorful, highly arti

3、stic charm, for the worlds three major gardens of the system. In ancient China t he type of construction it can be called art is the best. In the near ly 5,000-year-long history, it left a deep scar Li, also as a world c ultural heritage treasure trove added a Cuican dazzling Eastern civil ization o

4、f beads. In ancient Chinese garden art, SHI Jing art has bec ome a garden of art treasures. The garden art of ancient and modern s cholars as early as extensive research, the paper will be passed on t he ancient Chinese art of garden SHI Jing, the garden SHI Jing art in the ancient Chinese garden ar

5、t of the role. KeywordsKeywords: Development Rock scenery Use Permian-made stone2绪绪 论论人们为了维护和改变自然面貌,改善卫生条件和地区环境条件,在定的地段范围内,主要由山水、地形地貌、植物、建筑、园路广场、园内小品等要素组成,根据一定的自然、艺术和工程技术规律,组合建造的环境优美的,主要供休息、游览和文化生活、体育活动的空间境域称为园林。中国古代有“无园不石”的说法,下面就来谈谈中国古代园林石景艺术的发展,以及设计、技术和运用,等等。第一章 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1.1 园林萌芽我国古代园林建造历史可上溯到 300

6、0 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最早的园林萌芽形式称囿,指在圈定的范围内,利用原地形地貌,加少许台式建筑,供帝王游猎和畜养禽兽的地方。园林的初始秦汉时,出现以宫室建筑为中心的宫苑。秦始皇建兰池宫,并在池中筑蓬莱山。汉武帝在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蓬莱、方丈、瀛洲三岛,首开“一池三山”模式之先河,大量修建宫观亭台楼阁,集居住、娱乐等功能于一体。但园中仍圈养动物,尚未脱离狩猎等功能。另据文献记载,汉代已出现私家宅园。1.2.2 中国古代园林基本要素中国古代园林基本要素中国古代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特点,是人工模山范水创造的第二自然。它由山、水、花木、建筑四个重要部分组成。此外,还有起点睛作用的匾额、楹联、刻石。自

7、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来配景,使3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糅到一起。优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1.3.3 园林艺术的形成、成熟与高峰园林艺术的形成、成熟与高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传人,老庄哲学流行,文人崇尚清谈,玄风盛行。在玄学影响下,文人雅士寄情山水成为风尚,对自然美的欣赏促使了山水诗、山水画的出现,我国园林的风格也开始转向崇尚自

8、然,开创了我国园林的艺术风格,初步确立了再现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则,称“写实山水园”,为我国山水园林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除皇家园林之外,还出现一批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等一些风格不同的园林。隋唐五代时期,文人参与造园和文人园林的涌现,把造园艺术与山水诗、山水画相联系,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园林艺术快速发展,趋于成熟,皇家园林极为兴盛,私家园林也日趋繁荣,如隋东京洛阳西苑、唐长安曲江池芙蓉园等皇家园林,以及辋川别业等私家园林。两宋辽金时期,继隋唐五代之后,首次进入造园的高峰时期。由于私家园林大量修建,文人及画家自建或参加造园,将诗画融人造园之中。在园林布局与造景之中,伴随文学和绘画艺术的发展,对自

9、然美认识深化,特别是山水画理论著作的出现,对造园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北宋时期,文风很盛,园林艺术有较大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开封、洛阳两地。开封有艮岳、金明池、琼林苑等,修艮岳大量使用太湖石;洛阳有百余座名园,在洛阳名园中就重点介绍了 24 处园林。南宋南迁,将园林文化南移。南宋造园之风盛于杭州、吴兴和苏州。南宋杭州继续开发西湖,扬州、苏州、吴兴私家园林兴盛,广东岭南园林开始出现。北方辽代开发了陪都南京城东北的广寒宫就是当今的北海等园林。金代定都中都城以后,将开封艮岳太湖石北运,扩建辽广寒宫,为琼华岛大宁宫。在西山玉泉山一带开发园林,建大觉寺、金山寺等,称“八大水院”,使“西山晴雪”成为“燕京

10、八景”之一。1.4.4 园林艺术的鼎盛园林艺术的鼎盛明清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的鼎盛阶段,在设计和建造上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峰。由于文人与画家积极投身于造园活动,各种造园论著及专业工匠相4继出现。明清形成了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等不同风格,其造园手法已达“意境高超、笔法简练”的高度。明代在北京建西苑等皇家园林,以及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太庙等坛庙园林,海淀一带还大量涌现私家园林。随着经济的发展,江南园林十分兴旺,尤其是扬州最佳,岭南园林日趋成熟。第二章. .中国园林石景艺术中国园林石景艺术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

11、自天开”的境界。 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假山池沼”成为园林艺术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正是这不可缺少的部分成为了中国园林的特点。而苏州园林恰恰是以“假山池沼”的诗情画意而“甲天下”的。2.1.1 中国园林石景艺术发展大概中国园林石景艺术发展大概园林石景艺术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瑰宝,早在西汉初期已有了叠石造山的方法。经过东汉到三国,造山技术继续发展。据后汉书记载,梁冀“广开园囿,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象二崤,深林绝涧,有若自然”。曹魏的芳林园具有“九谷八溪”之胜。可见汉魏间园林已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而是在一定面积内,根据需要来创造各种自然山景了。两晋南北朝时,士大夫阶层崇尚玄学,虚伪放诞,以“逃避

12、现实”,爱好奇石,寄情于田园山水之间为“高雅”,因而当时园林推崇自然野趣,成为一种风习。这是在汉魏园林的基础上,对自然山水进行了更多的概括和提炼,然后才逐步形成起来的。唐、宋两代的园林,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但数量比过去增多,而且从实践到理论都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还受到绘画的影响,使叠石造山逐步具有中国山水画式的特点,成为长期以来表现我国园林风格的重要手法之一。这样的假山,其组合形象富于变化,有较高的创造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园林所罕见的。这是由于古代匠师们,从无数实物中体会山崖洞谷的形象和各种岩石的组合以及土石结合的特征,融会贯通,不断实践,才创造出雄奇、峭拔、幽深、平远等意境。2.

13、2 园林石景的设计、技术和运用52.2.1 园林石景艺术中的造山与土石的关系 园林中的假山不外土石构成,土与石的结合是否得当,不但影响造山的风格,而且和材料,人工具有极密切的关系,设计师们在这一方面非常注重,一个好的园林在造山上不会很花哨的滥用石材。例如狮子林,采用很多形状各异的太湖石,虽然石头很多,但是不会给人带来多余,重复的感觉,每一处都能让人耳目一新。园林的建造者本身就有很多是文人,其中也不乏山水画家,而他们对于山水画的审美意趣却恰恰造成了园林叠山的精妙。在选石方面也很重要,石材的种类、形状、等等都必须考虑,中国园林一般都用太湖石、黄石,这一类造型优美,石材优良的品种。石材的运用、搭配、

14、无疑是成功的法宝。从假山的构造方面来说,各种土壤有不同的摩擦角,超过这个角度便容易崩溃,所以用土造山就不能太高,否则所占面积随之增大,而且形体臃肿,很难塑造雄奇、秀耸和其它复杂的形象。所以土石合用是技术上必然的要求。尤其是叠造洞谷崖壑,或在小面积内造较高的假山,用石的数量比一般假山更多。但在另一方面,用石过多则采石运石和叠石的人工,费用和时间都随之增加,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浪费,故土石的比例必须适当。 不过叠石造山,无论石多或土多,都必须与山的自然形象相接近,这是它的基本原则。据清李渔闲情偶寄所载,“余遨游一生,遍览名园,从未见盈亩累丈之山,能无补缀穿凿之痕,遥望与真山无异者”。清康熙嘉兴志也说,

15、“旧以高架叠缀为工,不喜见土”。可知清代初期的假山,因用石过多产生了若干奇矫而不自然的毛病。其次,选石、购石、运石和叠石所用的人力、费用和时间都很大,因此,李渔曾倡以土带石及土石相间的方法。和他同时的叠山家张涟也主张群峰造天,不如平冈小坂,陵阜陂陀,缀之以石。从实物方面来说,现存江南园林比李,张二人年代较早的有明万历末年张南阳所造上海豫园假山和嘉定秋霞圃,苏州艺圃、五峰园假山以及苏州洽隐园水假山等。可能和他们同时的有苏州耦园东部假山、无锡的寄畅园八音涧等。年代较晚的有清乾隆间戈裕良所设计的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与常熟的燕园黄石假山。其中体形最大的豫园假山就是不见土的做法,其余诸例的石壁和洞谷等也都全

16、部用石,仅在山顶和山后铺土便于栽植花木。至于现存苏州园林的假山,除上述诸例外,多数为太平天国以后所新建,少数就旧迹修理改造,其结构亦基本相同,由此6可见明万历以来四百年间江南园林的假山以石多土少为其主流。不过这不等于说主流就是完美无缺点,相反,非主流亦有若干好作品,如苏州拙政园假山仅一处石多土少,其余三处皆石少土多,故能和池水树木相配合,构成较自然的风景。2.2.2.2.2 园林假山立峰堆叠园林假山立峰堆叠我们经常会在园林中看到由单块山石竖向布置成独立峰石的景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置石中特置山石的一种常见形式。“挺在层峦之上,孤石云峰,临崖危峻,可高百余仞。”这就是对单块特置的峰石描写。它是以自然界中孤峙无倚的山石作蓝本,采用特置的形式,以“一峰则太华千寻”的浓缩洗练手法,显现峰石独特的个体美,它好比是单字书法或特写镜头,突出其自身的完整性和自然美。峰石的特置在我国的园林发展史上是运用得比较早的一种山体意匠表现形式,古代的园主们也常以奇峰异石而争相夸耀,峰石也是园主确证自我,张扬个性,展示其精神世界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