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经济学探讨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528952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经济学探讨论文 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经济学探讨论文 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经济学探讨论文 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经济学探讨论文 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经济学探讨论文 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经济学探讨论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经济学探讨论文 (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经济学探讨论文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经济学探讨论文 【摘要】数字化和全球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预示着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正在出现。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一些新的经济现象,但马克思主义却在 150多年前给出了理论范式,经济学范式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进行创新。【关键词】网络经济;范畴界定;理论创新。一、数字化和全球化冲击传统生产方式。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的一本数字化生存一时风靡全球,原因在于他准确预言了人类正在经历的一场数字化、网络化革命。其实早在 150 多年前,马克思已经从理论上指出,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战胜以农业生产工具为基础的封建生产方式,是生产力

2、的巨大进步所导致的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资本主义在短短一百多年的发展中所促成的生产力进步超过了人类过去几千年生产力发展的总和。而在一个半世纪后,始自 20 世纪中期的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力进步,又将人类社会推向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新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下述新趋势:从生产力方面看,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基础,企业的数字化生存成为必然的选择;从生产关系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在日益加深,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面对着一些全球问题,如能源、环境、人口、粮食、战争与和平等问题,离开人类的共同努力和一个全球性的管理规则,任

3、何问题都不可能彻底解决;从微观层面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跨国界的战略并购一浪高过一浪,国际环境的外部压力和公司内在发展战略要求,逼迫它们不得不加快扩大规模、占领国内外市场的步伐,而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又加速了中小企业进入这一竞争队伍的步伐,从而使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从宏观层面看,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宏观经济管理面临许多新问题,国民经济有可能实现更加依靠知识资源的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趋势,出现所谓的新经济。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日益向网络化、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一次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质变的革命。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正在由传统的资本经济向数字

4、化网络经济转变。二、警惕网络经济的西方范式。网络经济时代或曰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以1992 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倡导建设国家信息高速公路为开端。从 1993 年起,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继美国之后,日本、英国、法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纷纷提出建立本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自从互联网这一国际信息高速公路开通以来,网络经济发展势头之迅猛超出了所有预言家的想象,正以几何级数高速膨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资本家是否利用一种新技术,以且仅以它能否带来比不用它时更大的经济利益为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正是这样一种与巨大经济利益相关的重大技术发明,它惊人的发展速度几乎完全在于巨大的利益驱

5、动。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野蛮发家史,走的是一条强盗式的道路,它们通过掠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才换来了今天的经济发展成就。一旦得到目的,就将一套冠冕堂皇的所谓贸易规则制定出来,将非法变成合法,这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金科玉律。现在,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再一次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机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想重温旧梦,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发起新一轮“圈地运动”。它们试图依托网络和信息优势,控制世界的有形和无形资源,使之朝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方向流动和积聚,以期达到像 19 世纪资本主义列强通过强大的资本优势控制世界一样,在 21

6、世纪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控制世界。这种“吸血鬼”式的网络资本主义特征是信息时代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倾向,它的实际价值和所产生的效益绝非昔日之殖民掠夺、技术侵略等传统手段所能够比拟。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关注近十多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这两个引人关注的发展趋势和它们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三、网络经济的实质。从国际学术界看,这一新的经济形态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就他们对网络经济研究涉及范围看,有宽派、窄派和中派之分。宽派学者认为网络经济起始于无线电的发明和莫尔斯密码的使用,从那时起就存在信息经济或网络经济的萌芽,它涉及电信、计算

7、机、电报、传真等媒介联系起来的一切经济领域。窄派学者认为网络经济就等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 IT 产业经济,即纯粹的互联网经济。中派学者将第三产业中的商业、运输业、金融业等通过网络发展经济的做法,称作网络经济。从研究方法角度看,可分为技术学派和社会学派。技术学派偏重于企业的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基础及由此而产生的战略问题研究,如电子商务发展战略,信息系统开拓战略等。社会学派大多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角度研究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发展战略问题,侧重于企业战略联盟的生产关系层面的研究,如该学派中强调基于信任基础上的主观主义学派和客观主义学派。事实上,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

8、指出的,一种生产方式的决定性标志是生产工具,但又不仅仅是生产工具本身,它还包括建立在其上的人类相互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以及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因此,要全面系统地认识网络经济,必须将两方面统一起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角度理解这一新的生产方式。我们应该看到,构成当代社会经济基础的生产工具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相应地代表生产力水平的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离开了这一点,便不能认识网络经济作为托夫勒所说第三次浪潮标志的生产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我不同意所谓宽派、窄派和中派的看法,也不赞成技术学派和社会学派的观点,而将网络经济定义为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上的全球一体

9、化经济形态。公务员之家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首先要以生产工具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来规定。 资本论第一卷第 410页中论述到:“所有发达的机器都由三个本质上不同的部分组成:发动机,传动机构,工具机或工作机。?由此工具机才抓住劳动对象,并按照一定的目的来改变它。机器的这一部分工具机,是 18 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在今天,每当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生产时,工具机也还是起点。 ”在今天,由工业革命转向数字革命时,数字化的工具机,如机器人、数控机床和其他数控设备、计算机等仍然是分析新生产方式的起点。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虽然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各个行业或各个阶层的收入差距在扩大,但不容怀疑的

10、是,在新的收入差距水平上,拥有生产资料股份的人群还是在大幅度增加。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日益平等化了,如企业管理中行为科学的出现,柔性管理的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更重的是,在一个日益数字化的社会中,地球正在变成地球村,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文化、生活等上层建筑也在逐步走向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全球一体化,为此,西方有学者曾提出全球治理理论。这只不过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国际化的另一种表述。这些深刻变化都标志着一个新的经济生产方式的到来。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并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与此同时,互联网引起的数字化浪潮在 4 年的时间内席卷全球 5000 万用户,而一项产

11、品或服务达到这一规模的时间,电话机用了 58 年,收音机用了 38 年,个人电脑用了 16 年,电视机用了 13 年。1这两个浪潮决非偶然握手,是人类社会全球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因此,我们将新经济定义为“网络经济”,它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上的全球一体化生产方式。之所以不称之为数字经济,是因为数字经济重点强调生产力的技术水平,而网络经济则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比较全面;从纯技术的角度看,数字化也只是网络化的初级阶段。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无疑正面临着一次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如果企业不能迅速地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改造,将失去生存的机会。另外

12、,我们应注意防止网络经济发展中的新“大跃进”思想和纯“泡沫经济”说。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认为只要国民经济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就可以将一、二、三产业取代,实现“非物质经济增长”,我国就可以实现新的“大跃进”,与发达国家处在统一起跑线上。还有些人以美国 NASDAQ 股市网络大起大落等事件为例证,认为网络经济不过是“泡沫经济”。这两种认识不仅脱离实际,而且十分有害。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经济作为新生事物,同其他新技术、新产业一样,有一个波浪式前进过程,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做一些不负责任的论证。四、网络经济推动经济理论的创新。有些技术创新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但不会对整个经济产生持久影响。如果想让

13、一场技术革命给整个经济带来一场革命,就像蒸汽动力和电力所起的作用一样,那么,它的影响必须渗透到许多经济部门,这样,对新产品的需求增长速度就会超过价格下降的速度。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新部门中快速的生产力增长才会转化为整个经济生产率的增长。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计算机就已经无处不在,发挥着其他自动化机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假设社会中所有的计算机停机,可以想象到人类生活的巨大倒退:战略导弹无法寻找目标;飞机无法远距离精确航行;不会存在替代人类劳动的各类机器人;大型工程计算不能快速进行,工期一拖再拖;宇宙飞船和卫星不能升空探索宇宙奥秘;气象预报只能总结过去经验,无法准确预报未来天气。所有这些灾难

14、性的后果与人类如果没有电灯可用的后果一样。尤其是进入 90 年代以后,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将每一台计算机的界限拓展到一个几乎无限维的时空中,数字化和网络化潮流作为一种既有创造性又有破坏性的力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娱乐、交流、购物、宣传等生活方式。2用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话说,新一代年轻人形成的新范式正在替代老一代人的旧范式。互联网在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无限维向量空间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经济规则。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 1939 年时曾指出:承认报酬递增,会导致“毁灭经济学理论最伟大的部分”。可以说,这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观点之一。它反映的是起始于 19 世纪

15、 80 年代至 20 世纪 90 年代这一历史时期的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基本趋势。像金属矿藏、重化工业、生铁、煤炭、燃料、木材、咖啡、谷类生产等都是一些深深依赖物质资源而较少依赖专利知识的生产领域。在那个世界里,规模报酬递减作为一种客观现象是存在的。但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经济学理论中的这一“规律”由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或者说“新经济”的兴起而受到挑战。与以往的大多数工业革命相比,新经济的发展带有自身明显的特征。新经济自身的特征向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在新经济条件下,一些传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修正经济学的公理体系成为当代经济学者的一项重要任务。1.经

16、济生活中的关键产业已经或正向“报酬递增”的方向转化。这种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高新技术领域,如医药生物工程、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导弹与航天飞行、电子通讯设备与技术、海洋技术及其开发等。这些领域的产品生产和价值创造所依赖的已不再仅是传统的物质资源,而主要依赖于尖端技术和专利知识,研究开发成本很高,并与单位成本息息相关。如微软公司开发的第一张Windows 软盘投入了 50 万美元的费用,但其第二张和随后的磁盘仅用 3 美元就可生产出来,随着市场销售的增长,其单位成本迅速下降,呈现典型的报酬递增现象。32.新经济的发展,如遗传工业,电脑软件与网络业,生物化学工程,通讯工程等的发展无不与日新月异的基础科学领域的联系更加密切。基础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它涵盖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各种知识,它是人们从事经济创新的厚实的知识基础,并构成了当代新经济发展中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可能会使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命运实质上将取决于能否成功地建立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制度环境的变迁,及工程和企业界的牢固而稳定的合作关系。3.新经济将彻底地改变传统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