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源词”所体现的韩中语言文化的融合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519752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源词”所体现的韩中语言文化的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韩源词”所体现的韩中语言文化的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韩源词”所体现的韩中语言文化的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韩源词”所体现的韩中语言文化的融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韩源词”所体现的韩中语言文化的融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韩源词”所体现的韩中语言文化的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源词”所体现的韩中语言文化的融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韩源词韩源词”所体现的韩中语言文化的融合所体现的韩中语言文化的融合“韩源词“所体现的韩中语言文化的融合韩国 德成女子大学中语中文系教授 姜春华目 次1序论2 形式方面的语言文化的融合2.1 读音融合2.2 结构融合2.3 字形融合3内容方面的语言文化的融合3.1 语义内容的融合3.2 语法内容的融合4 结论1. 序论随着韩中交流的日益发展,在中国出现“韩流“i 的同时,在韩国也出现了“汉风“。ii 随之,在汉语中产生了以韩语为来源的“韩源词“;在韩语中产生了以汉语为来源的“汉源词“。随着韩中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深入,这些“韩源词“和“汉源词“会越来越多。这种因语言接触而融合的现象将不断丰富汉

2、语和韩语的词汇总库。迄今为止,在汉语词汇研究中对来源于英语或日语的外来词的研究比较多,但对来源于韩语的词汇研究非常薄弱。虽然有一些中国和韩国学者关心过有关课题,但由于搜集词汇不易,收集到的词语量不仅少,而且不容易分类,甚至有的词来源不明, 有的词是“韩源词“还是“日源词“争论不休 iii,再加上受韩语或者汉语水平所限等等困难而无法继续研究下去,目前只见前人零星涉及此题的论文,但缺乏研究深度,更没有有关课题的专著。不仅如此,汉语中的“韩源词“是对韩汉语教学的难点,也是韩国人学汉语时的主要难点。因为韩语词语进入汉语后往往也会发生适应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系统的变化,以及适应汉语语言系统的变化,出现了与原

3、来的韩语词语有所不同的现象。这种词语上的非完全对应性,很容易对学习者产生“误导“。加上韩中词汇的“回流现象“使一些词汇国界不明,来源不清,特征模糊。所以,“韩源词“的研究对搞清这些问题,提高对韩汉语教学的效率很有价值。同时对于汉语词汇的本体研究也将有所裨益,可以填补以往研究的空白。作为外来词的一员-“韩源词“是汉语语言词汇中的一员,是现代汉语新词语的一个重要来源,它是随着韩中两国的交流,直接或者间接受到韩国或韩国语的影响而出现在汉语中的词汇。所以,“韩源词“理所当然是语言的符号;“韩源词“也是韩中文化的载体之一,因而它又必然是文化的符号;“韩源词“还是韩中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它反映韩中社会的变迁

4、,反映使用它的社会成员的层次类别,所以它也必然是一种社会符号。“韩源词“具有语言、文化、社会三种符号身份,也具有语言、文化、社会三种功能。我们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研究它们、观察它们。但因时间和篇幅所限,本文只从语言角度探讨“韩源词“所体现的韩中语言文化的融合现象。本文还不成熟,请多指正。韩中两国之间的语言接触广义地说就是文化接触,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又必然带来文化的融合与冲突,“韩源词“正是这种文化的融合与冲突的体现。从广义上说,语言就是文化的一种,可以称之为“语言文化“。而且这种文化又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是可以在某种范围内、某种程度上解释其它文化、制约其它文化的元文化。iv 从这一角度去看,“韩

5、源词“无疑是语言文化的一种体现,是韩中两国民族之间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产物,它理所当然地会融合不同的语言文化,具有语言文化的二重性。这种语言文化的融合体现在“韩源词“的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二是内容。本文首先(第二章)分析“韩源词“形式方面的语言文化的融合,分为语音形式、构成形式和书写形式方面的语言文化的融合。其次(第三章)分析“韩源词“内容方面的语言文化的融合,分为语义内容的融合;语法内容的融合。最后(第四章)是结论。2形式方面的语言文化的融合“韩源词“形式方面的语言文化的融合,分为语音形式、构成形式和书写形式方面的语言文化的融合。本章在语音形式上主要探讨读音融合;在构成形式上主要探讨结构融合;在

6、书写形式上主要探讨汉字与韩语汉字词的字形融合。2.1 读音融合韩汉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差别很大,这不仅表现在音位系统上,还表现在音位的组合(音节结构和音节序列)上。“韩源词“音译部分的读音虽然来自韩国语,但在总体上仍必须服从于汉语音系,因而多多少少与原词有所不同。汉语音系在不同程度上改造这些“韩源词“,使之同化于汉语。这种改造体现在音译部分的读音改造上。读音改造只涉及音译部分的语音,或改变音质,或增删音节,从而实现音位汉语化、音节结构汉语化、语音长度汉语化。例如:判索里(?):也称盘索里,是一种韩国传统曲艺,一人说唱,用鼓伴奏。原词有三个音节,第一音节(pan)和第三音节(li)汉语里有同音,就

7、用同音来代替。而中间音节(so,?)汉语里没有同音,就以相似音位(suo,?)来代替,改变了原韩语的音质。“Pan so li“的读音就改造成“pan suo li“。莎拉伯尔(?):韩国三国时代新羅的旧称;慶尙北道慶州的旧名。现多用于学校、文化设施和韩式餐厅等的名称。韩语汉字词为“徐罗伐 x lu f“。它翻译成汉语时采用音译法,第一个音节(se,?)汉语里没有同音,就用相似音位“莎(sa,?)“来代替。第二音节“拉(la,?)“汉语里有同音,就用同音来代替。第三音节(?=?+?+?)没有同音,就用两个相近的音来代替这个音,一个音节就变为两个音节,伯(bo)和尔(er) 。韩语的三个音节词被

8、增加为汉语的四个音节词,音质也被改变,使之同化于汉语音系。 挪儿夫名家(?):韩国餐厅名。它翻译成汉语时第一二个音节采用音译法,第一个音节(?=?+?)汉语里没有同音,就用两个相近的音“挪(nuo,?)“和“尔(er,?)“来代替,一个音节就变为两个音节。第二音节(?)汉语里没有同音,就用谐音“夫(fu)“来代替。第三四音节就采取意译法,翻译成“名家“。韩语的四个音节词被改造成汉语的五个音节词,音质也被改变,使之同化于汉语音系。2.2 结构融合“韩源词“词语结构的改造不是单纯性的,是在语音改造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的。“韩源词“最常见的是单纯音译,在结构上是浑然一体的,只能视同一个语素,不能再在语法

9、单位上加以分割或区别,如上边所举的例子“莎拉伯尔“只是四音节的单纯词,不能再区分成两个或更多的有相关意义的成分。而结构改造却是要把这一语素的结构框架打破,成为几个语素。这有几种方法,一种是音译加义标,一种是全部意译,一种是音译兼意译。2.2.1 音译加义标在现代汉语中合成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引进“韩源词“时在谐音音译之外再增添一两个汉语固有的字作为意义标志,简称义标。大部分义标是表示义类的,处于词末受修饰的中心地位,可以称之为类标。少数义标在词首,处于修饰地位,可以称为“饰标“。还有少数义标属于词缀性质,则可称为“缀标“。加上这一两个汉字作为义标,一来形式上更合乎汉语习惯;二来使人可以“

10、望文生义“。这类词在“韩源词“中相当多,占很大的比重。例如:明太鱼(?):韩国鱼类的一种,韩语汉字词是“明太“二字。但译成汉语时前二字音译,处于词末受修饰的中心地位的后一字选择汉语固有的字“鱼“作为义标,表示义类,使人们从“鱼“这个字确定该事物的种类。因此该鱼虽少,但类标“鱼“始终忠实地守护在后面,从未擅离过。冬冬酒(?):一种发酵制成的韩国传统酒,比较浓而又叫“浊酒“。“冬冬“是音译,“酒“为外加类标。同类的又如:甘酒、烧酒、覆盆子酒、安东烧酒、梨花香酒、闻香梨酒、全州梨姜酒等。辛辣面(?):韩国代表性的方便面之一,农心公司著名商标,辛辣味。前二字选择音译兼意译的“辛辣 xin la“,后一

11、字取其上位类“面“作为类标,以符合汉语凡事求类的习惯。同类的又如:泡菜面、大酱面等。高丽参(?):也称高丽人参,是韩国著名的补药,前二字是音译,后一字是上位类“参“作为类标,同类的还有:朝鲜参、别直参、红参、水参、白参等。爱宝乐园(?):韩国著名的游乐场。前二字选择爱宝贝之意的“爱宝“来音译,后二字选择游乐场之意的“乐园“作为类标,使人望文生义。伽倻琴(?):韩国传统弹拨弦鸣乐器。该词前二字汉语里没有完全的同音,就找出相近的音来谐音译(伽倻 jia ye) ,后一字意译,取其上位类“琴“作为类标,以符合汉语凡事求类的习惯。韩剧(?):代表韩国的“韩“字义标在词首,处于修饰地位,我们把“韩“称为

12、“饰标“。同类的又如:韩星、韩歌、韩模、韩餐、韩食、韩医、韩药、韩服、韩屋、韩炕、韩剧等。阿妈妮(?):妈妈的意思。“妈妮“是音译,“阿“来自汉语前缀,属于“缀标“。同类的人称“韩源词“还有阿爸吉(爸爸 ?)、阿者希(叔叔 ?)、阿祖玛(婶婶 ?) 、阿伽喜(?)等。鼓打铃(?):一种韩国曲艺,身挂长鼓,边唱边打,从韩国流传到中国东北三省。“打铃“是音译,“鼓“来自汉语前缀,属于“缀标“。哈韩族(?):喜欢韩国和韩国文化的人群。“哈韩“是喜欢韩国之意, “族“来自汉语外来词后缀,属于“缀标“。2.2.2 意译石头爷爷像(?):韩国济州岛特有的石头像,是一种信仰物,立在村口,韩语词汇是两个语素的

13、名词。但意译成“石头爷爷像“后这一语素的结构框架被打破,至少变为三个语素。经结构改造后语素的框架被打破,成为与原来不同语素的“韩源词“列表如下: 韩国语韩源词?韩式炒饭?韩式拌饭?泡菜汤?大酱汤?韩式烤排骨? ?韩式烤牛肉? ?韩剧? ?韩式美容? ?韩式按摩?韩式套餐?炒米糕条?韩式灌肠?紫菜包饭?鱼形面包?石锅拌饭2.2.3 音译兼意译谐音音译,也可简称“谐音译“,有的音译兼有谐音,即挑选同原词意义有关的汉字去表达,一般称之为音意兼译或音译兼意译。严格说来,这种方式仍然属于音译范围,不是真正的意译,只是在保持语言同韩语原词近似的前提下采用同汉语语素谐音的方法,以便在不同程度上与原词义发生某

14、种关系。有的联系很紧密很直接,同意译差不多,但大部分联系是比较间接曲折的,有的甚至还是牵强附会的。还有的则只是部分谐音音译。例如:易买得(?):韩国著名的超市,在上海等地有好几个连锁店。“易“具有容易、方便之意,与韩语原词“?“同音;“买“具有超市里购物之意,与韩语原词“?“谐音;“得“具有购买后得到之意,与韩语原词“?“谐音。三字同“超市“不无隐约的联系,“易买得“其隐约意义是“购物方便的超市“,这种曲折的隐约意义联系是在谐音的前提下出现的。其谐音是“yi mai de“与原韩语的“yi ma?“相接近,而原来一个语素的结构框架被打破,成为三个语素。2.3 字形融合所谓字型融合是指选择或改造

15、音译部分的汉字,使之在偏旁上同原词义保持某种联系或者与韩语的汉字词字形相同。这种融合方式是汉语所特有的,它虽然尚未影响语素的分合,但却在词义上给人们以某种联想或联系,并为该种韩源词的繁衍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旦减缩成功,这个字就可以成为真正代表语素的形声字,并具有极强的造词能力。 金达莱(?):韩国代表性的花草,在音译过程中选择了偏旁上同原词义有联系的“莱“字,使之在词义上给人以植物的联想或联系,并为该种植物类“韩源词“的进一步发展预设了一个方向。如:蕨菜、桔莄。冬至美(?):韩国泡菜之一。泡菜过去主要是在缺少蔬菜的冬天吃的,其中用萝卜等蔬菜淹制成的泡菜叫“?“,把它音译成汉语时采用了在词义上给人

16、们以联想冬天的“冬“字,有“到“之意的“至“字,有舒服美好之意的“美“字。“冬至美“使人们联想到“直到冬天还能吃的美味佳肴“。参鸡汤(?):韩国代表性的饮食之一,是加人参的鸡汤,韩语汉字词就是“参鸡汤“三个字。汉语照搬汉字词的原字形,也叫“参鸡汤“,使韩语汉字词与汉语字形完全融合,在词义上给人们以某种联想或联系,并为该种韩源词的进一步发展预设了一个方向,这个“汤“字就成为真正代表语素的形声字。如:保身汤、大酱汤、泡菜汤。韩流(?)v:韩国流行文化,韩国风。在韩语汉字词里“韩“字也代表韩国,与韩语字形完全融合,这一“韩“字使人们联想韩国,并为该种“韩源词“的进一步发展确定了一个框架。如: 韩语、韩屋、韩服、韩牛、韩医、韩药、韩菓、韩企 vi、韩式冷面等。3“韩源词“内容方面的语言文化的融合3.1 语义内容的融合就内容而言,“韩源词“输入的无疑大都是从韩国来的概念,但是其中的许多又往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