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实施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518819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实施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实施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实施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实施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实施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发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实施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发展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 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 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 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 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 决问题。那么,怎样才算是探究性学习,怎样的探究才能使学生实现最大限度的自身发展 呢? 一、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需要做观察,需

2、要提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需要设计调查研究方案;需要根据有关证据来核查已有的结论;需要用各种手段来收集、 分析和解释有关的证据,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探究性。探究性学习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 “以学生为中心” ,使学生“能够 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在整个活 动过程中,探究什么课题需要研究,课题研究如何进行也需要探究,解决课题本身的一些 问题更需要研究,因而,探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没有了自主探 究,也就无所谓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也就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二)自主性。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 “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均是学生自主解决 或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地“参政议政” ,充分地“当家作主” , 既是探究性学习的决策者,又是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者。 (三)实践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亲历参与,强调 学生的实践体验。实践既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基本途径。 (四)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更多的是来自于社会,来源于自然,来源于学生自 身的各种类型的生活之中。开放式的、融入自然和社会的课堂,能将有限的教学时间和学 习内容,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广阔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

4、质疑探究提供机会和条件。二、品德与社会科实施探究性学习应达成的目标 从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 “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特别 注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实际运用,特别注重学习的过程及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其目标定位 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一)强调获得亲自参与的积极体验。课程标准中运用了大量诸如“观察” 、 “收集” 、 “调查”等行为性很强的词汇,强调学生必须具有探究性学习的实践行为。只有有了这些 行为,才能产生具体的体验,才能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 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二)强调学会合作与分享。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探究性学

5、习过程中要“能够与他 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 ,共同“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其目的是着力提供一个有 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为学生逐步 形成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强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学 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 活中的问题” , “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 说明问题” 。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的解决,探究性学整个过程都是学生(或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的过程,是学生不

6、断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过程。信息的发现与重组就 意味着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四)强调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目标”中指出,要“关爱自然, 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 “热爱祖国,珍 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要学会关心国 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排除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灌输,在任何时候都促 使学生作为学习的

7、主体,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自主地去解决面 临的问题。换言之,探究性学习是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引 导学生进行认知活动学习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形成问题情境,启动探究欲望。罗杰斯认为, “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是探究创造的两个条件。为此,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要做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性行为;不反对猜测,特别是 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测;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有高度的容忍精神,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尊 重学生,使学生在决定探究什么问题时有真正的发言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

8、想象力;教 师可以充当“未知者”和学生一起探究。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压力,而且也改变了传统教 学中直接向学生提供定义、给出答案、陈述结论的单向知识传递方式。其次,教师可以在 课堂上提供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产生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困惑并力图去克服 这种对抗。一位教师在教学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时,让学生认真观察“开国大典” 和“建国五十年庆典”实况录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对比,自我讨论,自我发现,自然而 然,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引向深入。 (二)建立问题假设,展开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困惑并力图去克服时,教师要巧把 火候,恰当地指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发现问题,汇报问题,展示问题。这时学生 发现

9、的问题是最初的问题,其方向性和深浅度因人而异。教师应不必在乎问题的大小或醒 目与否,不必拘泥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排列,但只要是来自于学生真实生活的问题,这是 个性化的、主体化的学习,都是值得珍重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众多问题中筛 选出全班同学或小组内能共同协作探究的共同问题。策略如下: 1、学生自己商讨决定共同问题。小组内讨论,使之认识到同学之间提出的问题看似 零乱无关,但实际密切相连,在解决某一个问题的过程中,自己的问题会同时迎刃而解 (自己的问题早晚会被提出来解决) 。 2、教师把可能引起全班学生思想震动的某一个问题提出来,或找出学生之间最主要 的分歧点,刺激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的思

10、想与之抗衡,引发争辩、思辩的情境,从而推 动学习。如教学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当学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 辉煌成就而自豪骄傲时,教师巧把火候:“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我国的国力在不断地增强, 国际地位在逐步地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可 以骄傲地向世人宣布,我们的祖国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或 说“是”或说“不是” ,俨然针锋相对的两个阵营。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进入又一个思 辩的情境,将学生的探究引向更深的层次。 3、教师提示问题。当学生的问题不能形成焦点时,教师引导学生予以梳理,自己发 现价值量高的问题;当学生欲意识到而未豁朗

11、之时,教师可画龙点睛:“老师认为这点很 重要,你们觉得怎样?”切忌生硬地提出教师自己意想的问题,而必须让学生理解他们所 追究的问题,为什么会形成那样的焦点。 (三)深入探究实践,自主解决问题。确定所要探究的问题后,小组内合作研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资料,搞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采访人物、实地考察等) ,获 得丰富的事实资料和信息,不断地尝试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讨论探究结果, 不断地进行综合、比较、筛选,提炼个人、集体的思想,弥补个体调查的不足和视野的狭 隘性,集体协作,共同解惑,并进一步发现新的视点,对问题作出新的把握。如教学我 国的环境一课,教师可将学生可以分为“水环境”

12、、 “土地环境” 、 “大气环境”和“生态 环境”四个调查小组,课前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课上分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和调查 研究的情况,得出调查研究初步结论,讨论保护和治理环境的办法。 (四)反思探究过程,继续深层探究。探究性学习不是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 而是一个“从不懂到不懂”的过程,是一个新的问题连续产生的过程。也就是说,探究性 学习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学生进一步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燃起解决新问题的欲望,继续深 层的探究。为此,教师应不只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描述,更应注重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 价。要让学生反思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展开的探究活动。可回忆探究过程的辛苦,可反思 自己辛辛苦苦收集的

13、资料为何与探究目的无关,也可交流探究问题的着眼点,等等。其实 这种不断地反思,就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教师在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价时,应侧 重于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方法以及探究能力,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充分发挥评价 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这样,不只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自我观察、自 我反思、自我调节,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创设和谐民主的 学习氛围,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不断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参考资料 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2、 追求“自我深化”的社会科教育 沈晓敏著 选自国内外小学社会科教学理论与研究(张茂聪主编)第 187-193 页 山东友谊出版社3、 小学社会课概论第 176-186 页 李稚勇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4、 国内外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 郭元祥著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郭元祥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