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读《清华简(肆)》札记二则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27.34KB
约6页
文档ID:42509355
读《清华简(肆)》札记二则_第1页
1/6

讀《清華簡(肆) 》札記二則王寧棗莊廣播電視臺一、 《筮法》的乾卦與秦簡《歸藏》的乾卦清華簡肆《筮法》中的“乾”寫作“” ,[1]整理者隸定作“” ,這個字應該就是“倝”字, 《說文》: “倝,日始出光倝倝也从旦?聲 ” “? ”字甲骨文里寫作“” (前 5.5.7) ,金文里寫作“” (休盤) , 《筮法》的“倝”除去“旦”的部份就是“? ”之變形大約古代“倝”也被隸定為“” ,所以《集韻》中載“乾”的俗體作“乹” 《筮法》中的乾卦作“倝” ,可以解決秦簡《歸藏》的一個疑問,就是它的乾卦應該是什麽 秦簡《歸藏》乾卦的全辭是:“天目朝朝,不利爲;草木賛賛,偁下 (下殘) ” ,[2]首先是它的辭例和其它卦不類,其它的卦開始都是在卦象之下接“某(卦名)曰”,但是這個乾卦卻沒有廖名春先生認為:“從已披露的秦簡《歸藏》54 個卦名看,有 53 個卦名都是在卦畫之後,‘曰’字之前只有乾卦卦名後無‘曰’字,而代之以‘目’因此,筆者頗疑簡文書寫有誤,‘曰’、‘目’形近,書手錯將‘曰’字寫成了‘目’字如果這一推測能成立的話 ,那麽, 《周易》的乾卦秦簡《歸藏》就是作‘天’了 《周易·說卦傳》:‘乾爲天。

’將乾稱爲‘天’是理所當然[3]按:廖先生說此簡文書寫有誤是對的,但是其分析似可商榷從句式來看,“天目朝朝”與“草木賛賛”為對文,很顯然“天目”不能看為“天曰”之誤 這是抄手抄脫了卦名和“曰”字 根據傳本《歸藏》 ,此卦名仍當作“乾”,“天目”以下均卦辭之文筆者在《對秦簡歸藏幾個卦名的再認識》一文中認為:“其卦名當是‘朝’ ,原文當爲‘朝曰:天目朝= ,, ’,‘朝’是‘乾’字之誤,二字古文皆從‘倝’,形近而誤爻辭中的‘目’是‘日’之誤,‘朝=’讀‘朝朝’,即《周易·乾》中‘君子終日乾乾’的‘乾乾’,此讀爲‘倝倝’, 《說文》 :‘倝,日始出光倝倝也’‘天日倝倝’即‘日始出光倝倝’故秦簡《歸藏》原本也是作‘乾’,與傳本和《周易》相同,是抄手抄漏了卦名,又把爻辭中的‘日’誤寫爲‘目’,把‘乾=’誤抄成了‘朝=’[4]現在從《筮法》的“乾”作“倝”來看,為鄙說提供了一個比較直接的證據,就是秦簡本《歸藏》的乾卦的確是寫脫了卦名和“曰”字,把“乾”訛作了“朝” 其卦辭中的 “朝朝”即“乾乾” ,讀為“倝倝” , “乾” 、 “倝”音近通假二、 《別卦》中的“連”卦《別卦》中相當于《周易》家人卦的字如下:原整理者隸定為“” ,認為:“,左邊漫漶不清,右邊為‘連’,應是從連得聲的字。

王家臺秦簡《歸藏》作‘散’‘散’、‘連’同為元部字,聲母一為心母,一為來母,可以通轉[5]但是,如果仔細看看原簡的彩圖就可以看出來,“連”的左邊那一片的顏色比其它部份要淡很多,很象是被刮削過的痕跡, 這很可能是寫手本來在這裡寫了個某偏旁,寫完又覺得不妥,所以削去了,只剩下“連”字但是削除不凈,還殘存下了一豎道,這應該是刮削時墨蹟還沒干,被削刀拖出來的,不是原寫筆畫的樣子也就是說,抄手認為這裡本來就應該是個“連”字,那個偏旁是錯的或者是多餘不應該有的,所以這個卦名應當徑釋為“連”這一卦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本作“散家人”,是本自宋代李過的《西溪易說》,“家人”當是原書的註文混入卦名的,其卦名本亦當作“散”,與秦簡《歸藏》同《說文》:“連,負車也段注:“‘連’卽古文‘輦’也《周禮·鄉師》‘輂輦’故書‘輦’作‘連’,大鄭讀爲‘輦’巾車、連車,本亦作‘輦車’ 《管子·海王》: ‘服連軺輂’ , 《立政》: ‘刑餘戮民, 不敢服絻,不敢畜連 ’負車者,人輓車而行,車在後如負也字从辵車會意,猶輦从車會意也人與車相屬不絕,故引伸爲連屬字《耳部》曰:‘聯,連也’《大宰》注曰: ‘古書連作聯 ’然則‘聯’、 ‘連’爲古今字,‘連’、‘輦’爲古今字。

假‘連’爲‘聯’,乃專用‘輦’爲‘連’根據段注可知,“連”就是古“輦”字《說文》又云:“槤,瑚(段本改作胡)槤也从木連聲徐注:“今俗作璉,非是段注:“‘璉’當依許從木 據《明堂位音義》 本作‘四連’, 《周禮》、《管子》以‘連’爲‘輦’,《韓勅禮器碑》: ‘胡賛器用’,卽‘胡連’也根據段注可知,胡璉也作“胡連”、“胡賛”,“賛”本當是個從貝輦省聲的字,故與“輦”通假《墨子·明鬼下》云:“湯乘大贊, 犯逐夏眾”,孫詒讓《閒詁》認為“贊”是“輦”字之誤,顯然是對的,應當是本作“輦”而寫作“賛”,形訛作“贊”,後來《廣韻》、《集韻》等書都認為“賛”即“贊”,註音則旰切,恐怕非是本文上面第一則里提到的秦簡《歸藏》乾卦卦辭中的“草木賛賛”有可能就是讀為“草木連連”,謂草木茂密綿連不斷也先秦的古易書使用的卦名應該是出自同一套原始的卦名,後來雖然各書用字不同, 但大部份還都是音同或音近的通假字,有個別讀音不同的,如“震”作“釐”或“來”,“坎”作“犖”或“勞”,可能是所取的卦象不同, 但不能認為是兩套卦名, 因為在同一書里它們往往混用,比如《筮法》中的震卦,或作“? ”,是音近通假;或作“逨”,則與傳本《歸藏》作“釐”者為音近通假, 而與“震”或“? ”讀音迥異,但是《筮法》中卻“? ”、“逨”混用;而帛書《周易》中坎卦作“習贛”, “坎”、 “贛”是音近的通假字, 而其易傳的《衷》篇里既說“用六贛也”,也說“勞之卦”,也是混用。

可見雖然名稱不同, 還是屬於一套卦名系統, 爲什麽會有這種差異還需進一步探究還有另一種情況可能是出於字形的輾轉訛謬,因為易筮之法在先秦已流傳甚久,或其術口耳相傳,或其書輾轉傳抄,不免就會有音轉或形訛的情況發生就以家人卦為例,《歸藏》作“散”,《別卦》作“連”,和《周易》不同,怎麼回事呢?這很可能是卦名“家人”或簡稱“家”,就象秦簡本《歸藏》中“噬嗑”也簡稱“筮(噬)”、“大有”也簡稱“右”,清華簡《別卦》中把“未濟”簡稱為“悽”、“中孚”簡稱為“中”、“噬嗑”簡稱為“噬”一樣家”就有可能被假借作“斝”(同見紐魚部),王國維曾經指出“斝”、“散”因為古字形近, 所以典籍中經常把 “斝”訛為“散”,[6]“散”、 “贊”古音精心旁紐雙聲、同元部疊韻,音近可通;“贊”、“賛”古形近易訛,“賛”通“連(輦)”,《別卦》也就寫成了“連”其輾轉訛謬的過程如下:家人→家→斝→散→贊→賛→連(輦)這裡主要的是“家人”有沒有可能變成“斝”的問題但是看看秦簡本《歸藏》的散卦卦辭是“昔者禹卜飤散實,, ”,“散實”是什麽東西呢?如果按照字面來看是很費解的,可知道了“散”是“斝”之形訛就好明白了,“斝實”和以“鼎實”指食物的情況相類,是指酒,它用的典故就是《战国策·魏策二》的那個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于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

’遂疏儀狄而絕旨酒說明《歸藏》是把“家人”簡稱“家”而音轉為“斝”,“斝”是酒器,所以就以禹飲酒的故事作卦辭,後來在傳抄中形訛為 “散”我認為《歸藏》和《別卦》中那些與《周易》讀音不同的卦名很可能大部份是此類的情況, 是輾轉流傳中發生的變異 有人希望用卦名的不同來區分占筮的派系,恐怕沒有什麽堅實的根據[1]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 》 ,上海: 中西書局, 2013 年見《字形表》 164 頁 [2]本文所引秦簡本《歸藏》文均據王明欽《王家臺秦墓竹簡概述》一文北京大學新出簡 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0 年 8 月後收入艾蘭、邢文主編《新出簡帛研究》,北京:文 物出版社, 2004 年 26-49 頁 [3]廖名春《王家臺秦簡〈歸藏〉管窺》,簡帛研究網2000/12/05. http://www.jianbo.org/Wssf/Liaominchun2-01.htm [4]王寧《對秦簡歸藏幾個卦名的再認識》,簡帛研究網站2002/10/12. http://www.jianbo.org/Wssf/2002/wangning04.htm [5]《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 ,134 頁注 [三八 ]) [6]王國維《說斝》 , 《觀堂集林》 ,北京:中華書局,1959 年。

145-147 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