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2507790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3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21 乡下人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与方法;摘录积累好词佳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随课文的叙述能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2.体会从平凡事物、普通场面展现乡村生活的美。3.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

2、的顺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3.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制作一幅乡村风光的幻灯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住过农家小院吗?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啊,乡村风光是那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今天,我们和作者一同走进乡下人家,去欣赏田园生活的独特风光吧!(板书课文题目:乡下人家)二 初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要多读几遍。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提出需要探讨的问题。三 汇报交流1.指名读

3、课文,订正字音。2.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1)字音。结(ji)出 场(chng)地 扎(zh)到水下(2)字形。率:笔顺。巢:上半部分是三个撇点。 辛:最后一横要短。(3)词义。时令:季节。 向晚:将近晚上。3.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了乡下人家在不同时候、不同季节独特迷人的风光。)描写顺序是什么?(按房前屋后,春夏秋三季及白天、傍晚、夜里这种空间、时间交织在一起的顺序描写。)4.探讨的问题。(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风景?(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了什么?(3)作者是怎样用普通的事物来展现美好的乡村生活的?四 自由讨论课文1.选择你喜欢的生活场景,与组内同学交流,并用

4、简练的语言概括。2.交流概括。(1)瓜藤攀檐 (2)鲜花轮绽 (3)雨后春笋 (4)鸡鸭觅食 (5)院落晚餐 (6)织娘催眠五 选择喜欢的场景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最普通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教具准备教具准备1.准备优美轻柔的乐曲。2.将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制成幻灯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者来到乡下人家,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谁能说说乡下人家的哪处景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回顾回答。)这节课,我

5、们就一起随作者走进这迷人的画面,品味其独特的美景吧。二 研读品味,体会情感1.自己品味,找出最喜欢的一处乡村风景读一读,想想你喜欢的理由,并把相关段落展现的美读出来。2.小组内互相交流。3.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注意重点词句,体会修辞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来体会景物的美,还可以通过想象把景物更充实地描绘出来,同时指导学生把这种美读出来。三 总结提升,感悟写法1.品读了乡下人家最常见的生活场景,你体会到了什么?(亲切、自然、真实、普通,和生活密切相关。)2.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同学们齐读。老师小结:乡下人家的独特就体现在它的自然真实、和生活密切相关,迷人就在于它体现出了一种

6、淳朴的美、和谐的美、无人工雕琢的美。3.是啊,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无非是乡下人家极为常见的瓜藤、花、竹、鸡、鸭等景物,却体现着自然、美好、和谐、令人欣赏、令人向往的乡村生活。这正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写作手法之妙。4.除此之外,作者还有哪些写法上的高明之处值得你学习?(运用了一些对比手法、拟人修辞手法,有些词句生动准确,作者观察仔细、体味深刻,把情融于其中。)四 朗读背诵,积累语言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2.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五 延伸拓展,交流感受1.读一读在天晴了的时候,看看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怎样描写的,你有哪些感受。2.交流感受。3.课下再搜集一些关于国内外的乡村生活的资料或了解一下我

7、国不同地区乡村生活的特点。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作业课堂作业1.看拼音,写汉字。架 装 鸡花 领食 衣 鸟 苦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碧绿)的藤叶 (凉爽)的浓阴(可爱)的鸭子 (高大)的房屋(鲜嫩)的竹笋 (清凉)的微风3.用不同的字表述“看”的意思。看:瞧 瞅 望 瞪 视4.读下面的一段话,请你将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画下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5.请将下列联系密切的词句用线连起来。22 牧场之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2.认识本课

8、生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体会文中重点语句,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3、通过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积累语言的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草原、动物与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一课时一课时教具准备教具准备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自读提示,导入题目请同学们读提示,看提示告诉了我们什

9、么,提了哪些要求。(课文描写的是有着“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抄写喜欢的词句。)那么,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到“牧场之国”去感受一下异国的田园风光吧。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提出不懂的问题。三 汇报交流1.字音。圈里(jun) 模样(m) 好似(s)2.词义。仪态端庄:指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这里指运河和低地交错排列着。悠然自得:指悠闲,内心感到非常满足的样子。本课指绵羊生活在绿色草原上,快乐无忧、舒适满足。3.主

10、要内容。在绿色的国度里,动物们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地生活,即使傍晚来挤牛奶的人也是默默无语,漆黑的夜晚更是一片静谧,给人以优美迷人、自然和谐之美。四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老师引导。课文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所介绍的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处,细细地读,看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学生自读欣赏、体会。(体会中指导朗读,读出牧场的自然和谐、优美迷人。)3.小组汇报。4.全班交流。(1)真正的荷兰:牧场上一片碧草,上面有黑白两色花牛,它们在吃草,悠闲自得。(2)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上有成群的骏马,它们膘肥体壮,成了原野的主人。(3)真正的荷兰:在绿色草原上,绵羊悠然自

11、得,猪群不停地呼噜,小鸡、长毛山羊安闲自在。(4)真正的荷兰:傍晚,有人驾船默默挤奶,船只行驶舒缓平稳,车船离去又是一片平静;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低地无声,夜晚漆黑,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一片静谧,一幅沉寂的静夜图。五 总结全文,升华拓展1.老师小结:真正的荷兰,牧场有无垠的碧草、成群的牛、马、猪、羊和小鸡,它们悠闲自得,快乐舒适,没有人打扰,没有人侵犯,是一幅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2.通过作者介绍,我们了解了荷兰的牧场,感受到牧场独特的异国风情,但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呢?(既是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又是对荷兰独特牧场风光的赞叹。)3.请你也以这种形式,将课后资料袋的内容或

12、你自己搜集的有关荷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好吗?(准备,展示。)课堂作业课堂作业1.给多音字组词。模 圈2.读读,连连。3.读了课文,也了解了荷兰的一些风土人情,请你用自己的笔介绍一下“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出你对荷兰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2323 古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习前两

13、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前两首古诗。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激情导入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吧。学习了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渔歌子之后,相信大家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二 交代任务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三 学习第一首诗乡村四月1.作者简介。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终生未仕。诗学晚唐,精致细腻、清新淡远。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

14、“永嘉四灵” 。有苇碧轩诗集 。2.阅读诗文。(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结合注解,理解诗意。(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汇报交流。(1)指名读诗,纠正字音。(2)理解古诗的意思。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子规:杜鹃鸟。诗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了:读 lio,结束。诗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忙完了采桑养蚕,又开始插秧种田了。4.读诗文,想画面,说

15、感受。(播放音乐带,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展示了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表达出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四 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1.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人。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 。他晚年隐居,写了四时田园杂兴60 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分为“春日” “晚春” “夏日”“秋日” “冬日”五组,每组 12 首。这些诗反映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这里选的是夏日中的一首。2.自主学习,了解诗意。3.汇报交流,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

16、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诗意:夏季农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间锄地,晚上要在灯下搓麻成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诗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虽然他们不懂得耕种与织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树树阴下学着种瓜。4.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的感受。(配乐朗读。)诗文描绘了乡村大人耕织,孩子也学耕种的情景,展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是一幅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农家耕织图。五 朗读背诵两首古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习渔歌子,理解词意,想象画面,体会词人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教具准备教具准备1.学生准备张志和的生平资料。2.准备优美轻柔的乐曲带。教学过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宋代两位诗人为我们展现的田园风光,使我们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质朴。谁能想象画面,再来背诵一下这两首诗?(请学生背诵)这节课,我们学习唐代张志和的一首词渔歌子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