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东侨经济开发区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能及其转化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2492155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东侨经济开发区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能及其转化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福建省东侨经济开发区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能及其转化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福建省东侨经济开发区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能及其转化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福建省东侨经济开发区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能及其转化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福建省东侨经济开发区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能及其转化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东侨经济开发区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能及其转化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东侨经济开发区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能及其转化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能及其转化能及其转化复习目标知道能量的含义,机械能的分类和相互转化。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掌握内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会利用能量转化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常见事例。知道内燃机的四个工作冲程的结构特点及火箭的原理。能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知道热值的定义、单位和计算。重点(1)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 (2)掌握内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教材分析难点(1)会利用能量转化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常见事例。(2) 能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教学方法总结、析题、习题教具本章各实验器材课

2、时1设计说明2教学过程简记知识梳理: 一、机械能 1、能量: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能量) 。单位 是:焦耳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其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 关。 3、重力势能:受到重力的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其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4、弹性势能:具有弹性的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其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5、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叫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叫机械能。 6、机械能守恒: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在只有动能 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二、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3、,分子间有间隙。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 定义:两种不同的物质可以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这种现象叫扩散 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内能: 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材料、所处状态有关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a 做功能量的转化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b 热传递能量的转移物体吸热,内能增加;物体放热,内能减少。 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

4、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 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K)所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字母 c 表示。单位:J/(kgK)或 J/(kg)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 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K),它表示:1 千克水温度升以知识回顾 为重点,让 学生主动的 参与其中, 加深学生对 遗忘知识的 重新认识。3高 1 开所吸收

5、的热量是 4.2103 焦耳。水的比热容最大,质量相等 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升高的温度最少。所以水常调节气 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 2、热量(Q)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热量。公式: 物体升温时吸热tcmQ吸其中0ttt物体降温时放热tcmQ放其中ttt0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必须有“吸热” “放热”的过程热量才有意 义。热机1、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轴转动两周,燃气对活塞做功一次。其中【压 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统称为内燃机)五、火

6、箭六、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1、燃料的热值(q): 定义: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公式和单位:mqQ放热值的单位是:J/kg2、燃料的有效利用:主要方法是使燃料尽可能燃烧完全(如增大受 热面积,通风等) 3、提高热机的效率例题分析: 1、说明下列物体具有哪种形式的机械能:在水平轨道上行驶的火车具有_能。静止在高空的物体具有_能。在盘山公路上向下行驶的汽车具有_能。拉紧的弓具有_,离弦的箭具有_能。 2、滚摆在下降时速度_,动能_,势能_,上升 时速度_,动能_,势能_。 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4都比前次稍低,表明滚摆的机械能总量在不断_。若不计阻力 滚摆的机械能总量

7、_。(本题选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3、跳伞运动员在跳伞时要经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即伞未张开, 他下落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此时它所具有的动能 _,势能 _;第二个过程:即伞张开后,他会匀速下落,则此过程中动 能_,势能_,机械能总量_。(填“变大” 、 “变小”或 “不变”) 4、下列各过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 )A.拉开弓把箭射出去 B.小铁块在空中下落C.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足球 D.停蹬脚踏板后的自行车正在冲 上斜坡 5、在冬天,往往手冷得发痛。为了使手暖和一点,有的同学用嘴对 着手呵气,有的同学则用两手来回搓动。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6、将一段粗金属丝反复多次地弯折后

8、,金属丝弯折处的温度将 _。这是用_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此过程 中_能转化为_能。而要达到同样的效果还可以 采取的方法是 。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放出了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8、下列事例中,不是用做功的方法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是: ( )A、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发热 B、用钢锯条锯木头,过一会儿钢锯条发热C、寒冷的冬天,双手相互反复摩擦后,手掌发热D、冬天,在房间内用取暖器取暖,室内空气变暖 9、一个四冲程热机的飞轮转速为 1800r/min,它 1s 完成了 (

9、)A、30 个冲程,做了 30 次功B、60 个冲程,做了 60 次功C、120 个冲程,做了 30 次功D、60 个冲程,做了 15 次功 10、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会有的热量多 B、质量大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C、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多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得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11、汽油的热值是 4.6107 焦/千克,其物理意义是把握中考动 向,掌控中 考的热点题 型和题例, 培养学生的 解题技巧。5_, 完全燃烧_克汽油所放出的热 量为 2.3106 焦。 12、铜的比热是 3.9102 焦/(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若把一铜块切掉一半, 则它

10、的比热将_。(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桶水比一杯水的比热大B、质量为 2 千克 10时的水含有的热量等于质量为 1 千克 20时 的水所含的热量C、同种物质的质量变化时,其比热不变D、比热大的物体,每升高 1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随堂练习: 1.如图所示:物体 A 在拉力 F 的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上升时,A 物体 的动能_,势能_,机械能_。2.人造地球卫星在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的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 慢,此过程中_能转化为_能;而在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 时,速度会逐渐加快,则此过程中_能转化为_能,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人造地球卫星在_处动能最大

11、,速度最快。3.下列说正确的是:( ) 开水比冰块含有的热量多 B.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 C.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同样温度的水吸收的热量多 D.以上说法都不对4.关于燃料的热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燃料的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B.当燃料不能完全燃烧时,其热减 小 C.当燃料未燃烧时,其热值为零 D.不同的燃料,其热值一般不同5.关于物质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跟它吸收的热量成正比 B.物质的比热跟它的质量成反 比 C.物质的比热跟它改变的温度的成反比 D.物质的比热跟上述三个因素 无关 6.质量、初温度都相同的水和铁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彼此接触时:( )A热量从铁块传

12、给水B热量从水传给铁块C温度从铁块传给水D温度从水传给铁块进一步强化 学生的解题 能力。在原 例题基础上 有一定的提 高。有助于 进行分层教 学的执行。6板书设计第十章 能及其转化 复习 知识要点 1、机械能 5、火箭 2、内能 6、燃料的有效利用 3、比热容 4、热机 例题分析教学反思:学生进入第一轮总复习,对原有知识已经有所遗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自身的思维定势来认识 学生的掌握能力。应该做到尽量详细、尽量先简后深。对于例题的选择必须做到有的放矢,绝不将 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关或无意义的题目上。并且要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在课堂的接受程度,要 保证百分之八十的任务在课堂完成,课后不给学生太多负担以保证各学科间的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