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试题试卷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练习 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491462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试题试卷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练习  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试题试卷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练习  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试题试卷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练习  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试题试卷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练习  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试题试卷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练习  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试题试卷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练习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试题试卷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练习 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必修17 72 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巩固教材稳扎稳打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下列是一个种群的是( ) A一个湖泊里的全部鱼类 B一片森林里的全部乔木 C一块农田中的全部杂草 D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鲫鱼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 A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B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过程 C不断的产生新基因的过程 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谓定向是指( ) A适应特定的环境 B定向变异 C定向生存斗争 D能传种接代 4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往往要有隔离存在 B地理隔离是指由于

2、地理障碍,使不同区域种群彼此无法交配 C生殖隔离专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 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 【重难突破重难突破重拳出击重拳出击】 5某一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 ) A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体 C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 6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 18%,基因型 为 Aa 的个体占 78%,aa 的个体占 4%,基因 A 和 a 的频率分别是:( ) A18%,82% B36%,64% C57%,43%

3、 D92%,8% 7在豚鼠中,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基因库是,90%是显性基因 B,10%是隐性基因 b,则种群中基因型为 BB、Bb、bb 的频率分别是( ) A81%、18%、1% B81%、9%、1% C18%、81%、1% D45%、45%、10% 8据研究,现代的长颈鹿是由古代的一种颈和前肢都较短的古鹿进化来的,对长颈鹿进 化过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的长颈和长的前肢是由于长期伸长和作用的结果 B由于食物缺乏,导致古鹿变异的结果 C变异、选择、遗传、隔离的结果 D变异、选择、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 9我国首只“虎狮兽”2002 年在红山动物园诞生, “虎狮兽”是由雄虎和母狮杂交产

4、生 的后代。下列对此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虎狮兽属于动物中的一个新物种 B虎狮兽再与虎或狮杂交,均能生出杂种后代 C雄虎与母狮能杂交且能产生后代,所以不属于生殖隔离 D虎狮兽无繁殖能力,因为其细胞核中无同源染色体 10右图 73 为某一群体基因频率变化图(横坐标表示基因型,纵坐标表示频率),则与 这一现象相符的事实是( )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必修2图 73 A克格伦岛上残翅昆虫和强翅昆虫的形成 B人类新生儿体重过重或过轻死亡率较高 C育种学家选育某抗病品种 D工业(尺蛾)黑化 11下图 74 表示 4 种不同森林环境的树于样品,在一个大城市附近的森林环境中释放 了 1000 只白色的和

5、1000 只黑色的飞蛾。三周后重新捕捉到 778 只白飞蛾和 135 只黑 飞蛾。该城市附近的树干很可能类似于( )图 74 12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小岛上,用现代化进行理 论解释正确的是( ) A南美同一种雀种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B南美不同雀种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 C南美同一种雀种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物种地雀 D南美同一种雀种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巩固提高巩固提高登峰揽月登峰揽月】 13资料分析:资料分析: 资料 1 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它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 资料 2 自然条件下桦尺蠖触角和足有长的也

6、有短的,体色有深些的也有浅些的。 资料 3 试验表明,桦尺蠖之间能进行相互杂交,黑色的桦尺蠖杂交能产生浅色的华 尺蠖,而浅色的桦尺蠖之间杂交其下代都是浅色的。 资料 4 19 世纪中叶以前,浅色的桦尺蠖数量较多,到 20 世纪中叶则是黑色的桦尺 蠖成了常见类型。这种现象被称为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 。 资料 5 桦尺蠖的黑色是由显性基因 S 控制的,浅色是由隐性基因 s 控制的。19 世纪 中叶以前的桦尺蠖种群中 S 基因的频率只有 5以下,而到了 20 世纪中叶则上升到 95以上。 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 1 说明 _。 (2)资料 2 说明 _。 (3)资料 3 说明 _。 (4)资

7、料 4 中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说明 _。 (5)资料 5 中基因 S 频率变化的原因是 _。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必修3(6)生物变异是否是定向的_;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是定向的 _;自然选择是否是定向的_。 14实验分析:实验分析: 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图 75 步骤 1:取培养皿 A 若干(A1、A2、A3) ,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 B 若 干(B1、B2、B3) ,加入含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 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抹在培养皿 A1 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出现一些菌落。 (细菌的群落) 。 步骤

8、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的一枚“印章” ,在 A1 上轻轻盖一下,再在 B1 上轻轻盖一下,这样 A1 中的细胞就按一定的方位准确的“复制”到了 B1 之中。将 B1 培养一段时间后,B1 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 4:根据 B1 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 A1 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见图示) ,均匀 涂抹在 A2 的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 反复重复步骤 3、4,在 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 “复制”到 B 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1)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细菌抗药性产生的首选原因是_细菌出现。青霉 素在细

9、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中起_作用。 (2)实验中所用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_。 (3)如果 B1 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 以采用的方法有:_。 【课外拓展课外拓展超越自我超越自我】 15探究实验:探究实验: 在探索生物进化证据的研究中,人们常常用生理学上的免疫反应实验来探究人与不同 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从而为进化理论的建立提供依据。下面提供人、黑猩猩 和猕猴的血清若干、试管数支、活家兔一只,以及其他实验用具,在互联网查阅相关 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人与黑猩猩、猕猴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 实验原理和实验假设:(略) (1)实验方法和步骤: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

10、必修4(2)结果分析:16实验探究:实验探究: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 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等。某种学生物研 究小组为探究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是否有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 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 实验过程如下: 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次,同时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 C当子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 的百分比; D根据残翅

11、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过程设计是否科学?请说出你的理由。_ _。 (2)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你设计出所改进后的步骤: 选择一只纯种雄性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_ _ _ _。_ _ _ _。_ _ _ _。 (3)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_ _ _。 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D 2D 3A 4C 【重难突破重难突破重拳出击重拳出击】 5A 解析:该种群这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并不意味着该种群的全体成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必修5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体,也不能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故 B 和 D 与题意不符。 由于环境条件变化所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也就得不到积累加强,故 C 叙述亦错。据达 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种群内某一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频率增加,说明此性状能适应环 境。故答案 A 是正确的。 6 解析:由于杂合子 AA 中 A 基因和 A 基因各占一半,因此,在一对等位基因中的 一个基因的频率=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