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技术水平提高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486333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技术水平提高论文 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林业技术水平提高论文 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林业技术水平提高论文 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林业技术水平提高论文 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林业技术水平提高论文 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业技术水平提高论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技术水平提高论文 (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业技术水平提高论文林业技术水平提高论文 自然规律是自然界中一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规律不能以人的意志任意的加以改变,不能为任何人所创造,也不能被任意的消灭。规律只能是不断地被人类所认识,并运用于生产实践。一切林学工作者,无论他从事哪项林业技术工作,它都与认识、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紧密相关。只有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才能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一、从长白山学习考察谈起长白山气势磅薄、巍峨壮观、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它不仅是一座十分惹人注目的名山。而且是一片翠绿的浩瀚林海。它以众多的白色浮石和九个月的积雪而得长白之名。它又以茂密的森林,红松()的故乡而称著于世。为了认识长白山的森林分布、生态和演替的规律

2、,学习长白林区的经营管理经验,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我院于 1982 年 8 月 1017 日组织了赴长白山的学习考察。现把在长白山考察看到的几个自然规律概略地介绍一下。l、森林垂直分布规律长白山海拔 269lm,为东北的第一高峰。由于受太平洋季风气候的影响,雨量充沛、温和而湿润,随海拔的升高,呈现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见图 1)。2、森林生态规律长白山北坡的森林,虽然分别属于不同的植被带,而在每个植被带内又是属于不同的植被类型。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多呈混交林状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生长发育良好。在历来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不仅遵循着生物学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而且天然生态系统平衡

3、的规律,在这里的体现也是比较充分的。虽然它们处在不同的植被带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不同,数量不同、结构和有机构成比例亦不同,但它们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并按着一定的食物链生存和发展。这就是生存系统平衡规律在这里的作用。这一点正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合理的经营利用森林、不断地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一环。3、森林演替规律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表现出来的,森林植物的相互更替演化发展的规律。根据我们的初步观察,并参阅有关资料得知:长白山的老林(原始林),遭受火山破坏后(长白山第三次火山爆发于 1702 年),出现草原,由草原再生桦木林(白桦或佩桦),由桦木林(阳性树)内再生钎叶树种(云

4、杉、冷杉等阴性树)而恢复为老林。老林经过度采伐,又成杂木林(软杂木林),由杂木林内再生针叶树而恢复为老林。这就是长白山老林的演替发育过程。总之,我们到长白山学习考察,看到原始森林多呈混交状态,生长稳定,产量较高(每公顷平均蓄积量常达 500m3)。还看到了几个自然规律在长白山北坡比较集中的体现出来。从而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自然规律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并启发我们重新认识与总结过去的工作。二、对几个自然规律认识和运用的分析人们在各项营林活动中,一方面是不断地认识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运用自然规律,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建国以来。我省运用森林分布等自然规律,并结合林学原理,而营造了大面积

5、的人工林。据全省“四、五”森林资源清查统评,东部九个林业重点县的人工红松林达万亩,落叶松万亩,分别占全省该树种面积的 96%和 82%。西部(医巫阎山以西)的人尹工油松林(Pinustabulaeformiscarr)超过 250 万亩,约占全省油松面积的45%。樟子松()主要集中在辽北沙地,从 1955 年开始在章古台沙地上引种,63 年以后相继在彰武、康平、昌图等县大面积造林,现在全省不少地区用于造林,均表现出良好的趋势。我省引种刺槐也较早,由于多年引种驯化,生态适应范围逐渐扩大,现几乎遍布全省,并成为辽南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全省人工杨柳林至 75 年达到万亩,一半以上分布在辽河中下游

6、平原。自然形成了各树种的适生区、发展区和控制发展区。从林种布局上,人们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渐提高对发展林业的认识,如从社会上林副产品的供需矛盾,从工农业生产上由于生态失调,而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等,提高了对森林公益作用的认识。因此我省不断调整林种比例:“四、五”森林清查时用材林占%,防护林仅占%,80 年全省林业区划,将防护林上调到%,用材林下调到%,其它林种也作了合理的调整。这样东部林区作为辽河平原的天然屏障,形成了水源用材林基地。辽西以水土保持林为主;辽北以防风固沙林为主;辽中以农田防护林为主;辽西、辽北和辽中的部分地区,构成了我省“三北”防护林体系。辽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决定它以经

7、济林为主。这样将运用自然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的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据 1975 年统计,建国以来全省已造人工林 1802 万亩,占绿化任务的 46%。森林覆被率由解放初期的妞.6%,提高到%。在认识和运用森林生态和演替规律方面,也取得很大成效,特别是广大林业工作者,较早地认识到发展混交林的好处,科研部门重视混交林的研究,东部开展了人工诱导针阔混交林的科学试验,西部进行营造混交林的调查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及时指导了林业生产实践。各营林部门又在生产实践中,精心培育出一定数量符合生态演替规律的不同组成、不同形式的混交林。如辽东的落叶松与色赤杨(AlnustinetoriaSarg.)和

8、白桦混交,辽西的油松与色树、柞树,刺槐与色树混交等,均表现出良好的趋势。如阜新大板林场,23 年生油松与色树混交林,郁闭度,油松高 sm,色树高 sm,生长量超过当地同年龄的油松纯林。这些混交类型,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提高林分质量方面,已初步显示出其优越性。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运用生态平衡的规律,从食物链上进行研究,已采用了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并取得一定效果。另外在引种、育种方面也取都很大成效,在种源保护和建立自然保护区方面,正在积极进行。总之,我们在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方面,成效是多方面的,效果是显著的。但是,随着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我们觉得在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上还有片面性,还有许多

9、经验和教训需要认真的加以总结,我们觉得主要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l、对自然规律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和一次完成论。过去在设计营林工作中,往往注重森林分布规律,忽视演替规律,更缺乏了解生态规律。总认为森林垂直分布在我省不明显,水平分布规律已基木了解。群众习惯于造纯林,所以在西部干旱地区,设计营造了大面积的油松纯林。在东部山区亦设计营造了大面积的落叶松、红松纯林。结果病虫灾害越来越严重。我们认为,这与认识上、指导思想上的片面性是分不开的。2、我们林区的各项人为经济活动,还在有意无意地切断食物链,破坏生态平衡。我们知道森林和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一起构成了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体,它们是相互依赖,互相制约,并按着一定

10、的捕食链,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见图 2)。过去我们往往忽视捕食链,所以在辽西多地区,对老鹰、狐狸、猫头鹰和蛇等一律视为有害动物,大加捕杀,结果切断了食物链,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鼠害、兔害和虫害的发生。3、发展混交林的好处,尚未被广大群众和部分林业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所接受。我省人工营造的混交林很少,据阜新地区调查,仅占有林面积的%。我们对发展混交林的好处,尚缺乏深入的调查和有说服力的分析,我们仅根据近期在医巫间山的调查,混交林腐殖质层厚度一般超过针叶纯林 5 一 10cm,而且结构较好,抗病虫灾害能力强。由此看来,混交林不仅在实践中表现出很多的优点,而且在理论上完全符合森林演替和生

11、态平衡的规律。可是在设计、营林工作中却常常不愿采用混交方法,其原因除认识原因外,还有伯造林时麻烦,抚育管理费工等思想。但从长远观点来着,针叶纯林比重过大,会动起土壤酸化、肥力降低,而影响下一代的森林更新。4、有些地区在引种、育种方面,尚有盲目性。近年来,由于林业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兴起,切感种苗不足,因此有些地区从外地、远至关内调进大量的种子,这些种子在辽宁安家落户以后,表现出长势不同,适应程度不同,一些地区在选育过程中,往往缺乏对树种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缺乏对弓起生长差异的数理统计的分析。三、提高营林技术水平的途径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白熊规律认识的深化,并不断地总结实

12、践经验,所各项营林技术水平,:公将得到不断的提高,我们认为目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 从针对林业职工队伍的现状,开展全民教育。据了解,我省林业职工中,文言占%小学占%、初中占%、高中(包括中专)占%、大学仅占%。就是达到了大、中专实际水平,还有个知识老化的问题。据说知识是以平均每年 5%的速度在老化,这就说明,我们要提高林业技术水平,就必须在全民教育上下一番功夫。针对不同程度,提出奋斗目标,订好措施,做出规划。以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增强认识自然和改造白然的能力。2、加强林业调查设计工作。调查设计是科学营林的基础,但从“文大”以来,对土壤、植物、气象等基础学科的本底调查

13、,近乎取消,近期才开始恢复。我们认为今后的调查设计,不仅要队复和加强本底调查,进行调查设计研究和多学科的 3、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森林生态问题,不仅关系到林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关系着人类的生存,所以我们要高度的重视这一研究,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重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功能及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及其调节控制的原理。从食物链上探索松干纷、松毛虫以及红松疙锈病等的防治途径。4、总结符合自然规律的森林类型的培育经验,树立典型,组织推广。今后要认真总结混交林,栽针留阔,打柴留树等造林经验,大力宣传、推广混交林典型,逐步实现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5、大力宣传保提益鸟、益兽,积极加强保护区建设。益鸟、益兽都是人类保护森林和庄稼的助手,要大力宣传,切实保护。另外我省已开始建立自然保护区,要加速保护区建设。提高保护区在资源保护和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以推动全省林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