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品味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485692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品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品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品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品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品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品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品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校文化建设的十个基本途径老师们、同志们:在当前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深入 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基础教育全面走向普及的新形势下,中小学校要按照教育 规划纲要要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加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加强文 化管理,形成文化特色,培育文化品味,明确新的发展优势,确立新的发展追 求。建立学校文化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共性与个 性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责任与利益的关系。建设学校文化,各地各校可以因地制宜,百花齐放,但我想最主要有十个基本途径。 第一个途径就是确立学校文化建设品味。我国基础教育进入新的历史 阶段。以前重视规模扩大,现在重视质量提升;以

2、前重视量的普及,现在要强 调内涵发展。政府对教育投入加大了,学校的硬件改善了,义务教育的经费保 障机制确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正在向纵深发展;因而,学校发展有了新 的需求和动力,亟待培育一种以师生为本的新文化。现代教育制度,呼唤学校 自主发展意识,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催生学校文化建设的自觉意识。学校 管理过程就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所以我认为要选择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 为此,必然要求选择优良的内部治理、先进的现代管理,在学校中形成既有民 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良好局面。 学校文化建设就是继承、创新和整合;使先进的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变成学校的 强势文化、主

3、导文化,应该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方 面进行学校文化的构建,增强学校核心发展力,和谐发展力,自觉追求高品位 的文化,这是学校文化基础和重要标志。二十年前我们强调学校合格,十年前 我们强调是学校特色,而今全国的中小学重视特色建设了,我想强调学校的品 味建设,学校品味是学校特色进一步延伸。 第二个途径是塑造学校共同价值观。一说学校选择什么,崇尚什么,外显 为学校的行为和校风,内隐则是学校的价值观念。学校的价值观为学校全体师 生指明了学校共同的向往、精神追求与发展方向,这是学校取得成功并长盛不 衰的必要条件。愿景与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根基,共同价值观是愿景的灵魂, 学校的共同愿景是

4、规范学校行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力量。建设学校文化, 必须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那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 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学校要建设成为民主管理、 依法管理的试验基地。民主能使师生员工心情舒畅,调动积极性;重大决策应 该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照顾各方关切,尤其是要考虑在技术上是可行, 在经济上是否合理,在法律上是否允许,在操作上是否可执行,在进度上是否 能实现。同时,要提倡依法治校。学校要建成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人间净土,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中小学的大门是面向人人敞开的。没 有全民教育的普及,便没有国家的未来。基础教育不能只面

5、向精英,面向少数, 面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听话的学生、你喜欢的学生、班干部,而应该全体学生,尤其是要面向向基层、弱势群体,体现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设学校 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应地,对 学校文化建设也提出了要求。其一,学校要建成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的实验基 地。民主能使师生员工心情舒畅,调动积极性。 重大决策应该发扬民主,广泛 听取意见,照顾各方关切,考虑其是否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法律上允 许、操作上可执行、进度上可实现。同时要提倡依法治校,学校的各项规章制 度都应依法制定。其二

6、,学校要建成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人间净土。教育公 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学校的大门是向人人敞开的。没有全民教育 的普及和提高,便没有国家现代化的未来。教育不能只关注精英、面向少数, 而应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孩子都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尤其要把教 育资源向基层和弱势群体倾斜,用教育公益性和公平性促进社会和谐。其三, 学校要建成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成长乐园。 要充满活力,就必须尽可能地搭 建各种舞台,让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要安定有序,就要让 不同的人找到各自的位置,使其发挥最大潜能,各得其所,让优秀人才脱颖而 出。其四,学校应成为培养与自身、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

7、代新人的诞 生摇篮。他们应该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 对待生活能吃苦耐劳。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是回应教育现实问题的有效手段。 譬 如,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做得好,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做得不好,过急过快, 则农村文化生态或被打破。教师流动,在义务教育阶段成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地争相推动。然而,学校文化赖以依附的载体之一教师的 过快调整,则可能带来新的冲击,稀释已有的文化特质。开展学校文化建设, 有助于统筹考虑确定布局调整的边界,厘清教师流动的规模、比例和速度。辽 宁大连、浙江嘉善、安徽铜陵、云南玉溪、新疆克拉玛依做得很好、山西的晋 中做得也很好,教育部通过

8、简报、通报,还通过中国教育报进行了表扬和推介。 但教师流动有些地方操作简单化,那样就有可能会影响学校特色、品味构建, 影响学校文化生态。 第三个途径是改善校长的管理行为。校长是学校的掌舵者、营造者。 学校管理的事务千头万绪,但校长必需保持强烈的文化意识,避免陷入事务堆 中。校长对学校文化的理论认识如何,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是否有文化自觉、 是否有文化自信,决定了一所学校文化发展的厚度与广度。在学校文化建设中, 应当转变领导行为,激励人、培育人、发展人。要转变重事轻人、重权利轻品 德、重他律轻自律、重效率轻价值的观念和做法, 为自觉转变领导行为奠定基 础。一个学校的文化离不开管理,一个学校的管理也

9、离不开文化,优秀学校文 化引领学校管理。管理讲求制度和规范,文化讲求氛围和契约,两者必须有机 融合。规范中出文化,文化中有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文化建设落到实 处。文化离开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管理离开文化 的导向便会沦落为强权的工具。第四个途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文化建设的播种者实践 者,他们通过课程与活动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师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涵盖教师观念、教师行为、教学 教研、行为风范、文化活动等。学校要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使教职工有归属 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教师的建设,面向 2

10、020 年,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更多的投入,更多的激励。今年下半年,国家将 召开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全国教师大会,出台激励教师专业化高素质成长的政策 措施,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进一步落实一系列激励教师成长的保 障措施。今后,要重视教师培训,每五年每个老师至少接受 360 学时以上的脱 产培训,要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县培计划、校本教研、影子 学习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修养;要继续实施好中小学教师特设岗位计 划,农村教师教育硕士培养计划,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更加重视班主 任建设,解决班主任工作“不好做”、“不愿做”和政策不配套问题,还要为 优秀教师成长提供沃土。教育部制

11、定的“十二五”全国教育人才规划已经出台, 里面有一条,就是希望各地精选少量的有培养前途的教师,每五年给予一个学 期的学术休假,这一学期他们不必在学校呆着,可以在国内外进修学习,获得 专业发展。 第五个途径是重视学生对文化建设的参与。 建设学校文化是落实科学 发展观的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学校文化着眼的也是人的价值。 广义上说, 有了人, 就开始有了历史, 有了文化。人之所以为人,主要不在于人 是一种具有生理特性的物质存在,而在于人有“文化”。学校文化突出人的培养, 具有明确的时代特征, 是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学校共同信念和价值追 求。这种信念和价值追求能够影响和支配学生的行为

12、方式并积淀为学校内在的 精神,它弥散于学校之中,无形中操纵着学校的运行和发展。学生是学校文化建 设的体现者、参与者。学生文化建设要依据学生文化建设的多层次性,以理想 信念、价值观的精神层次为核心去建设学生观念文化和活动文化;依据学生文 化建设的多系列性,对初中学生的教育以外显行为文化为重点,对高中学生的 教育以理性思考内涵文化为重点;依据学生文化建设的多侧面性,既要重视价 值观培养侧面的建设,也要重视礼仪文明侧面的建设;依据学生文化建设的多 序列性和多形态性,重视学科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既要有必修课,也要有选 修课、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多层次的文化建设,形成养成机制、自 律机制和创新机

13、制。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弘扬素质教育的精神,促进学生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德育上,要把中央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校、落实到班、落实到学生的心坎上,把中华传统美德 通过恰如其分的方式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还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德育 要避免假大空、高大全。在智育上,不仅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开发 学生智力、提升学生能力,在此过程中要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体 育方面,要提倡阳光体育,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便健康工作五十年,幸 福生活一辈子。在美育方面,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 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珍惜

14、劳动成果的意识 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不能造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一代人。 第六个途径是孕育学校课程文化。十余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了先 进教育理念的传播,基本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程体 系,带动了基础教育的整体变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 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采取有力措施,坚定不移地把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向纵深推动。不要再犹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不要搞,而要思考如何把它搞 好;不要再纠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不可行,而要寻求在教学中把它落实。义 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教育部正在组织义务教育教材的修订和审 查工作。各地要组织好新课程标准的教师

15、培训工作,把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各学 科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今年,教育部还将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方 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努力形成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良好态势。 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必须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的主业中。教 育行政干部、中小学校长要以创先争优的作风,深入学校,走进课堂,了解教 师关切,观察学生动向,回应师生诉求,破解发展难题。教育督导工作也要深 入学校、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全面了解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 指导各地建立适应当地情况的、具有专业水准的教育教学监督体系。第七个途径是探索学校网络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广泛影响师生的 学习、工作和生活

16、。在网络德育方面,要强化教师的网络德育意识、网络主体 意识、网络法律意识和网络资源意识,丰富网络道德生活的内容,积极抵制消 极文化的影响。尽信网,不如无网。要教育学生不浏览、不传播、不制作不良 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的网吧。现在,各地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多已 装备了,以后要加强使用。教师应善于使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 生理解知识、扩充视野。学校要舍得让学生充分使用计算机,宁肯用坏,不能 放坏。“有路更要有好车”。要大力开发优质远程教育资源,精心筹划、完善 功能、丰富内容,源源不断地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优质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 共享。以后,要继续以农村为重点,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加强教师培训, 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第八个途径是着手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在日常管理要 求或规范中逐步形成的,是全体学校成员认同和遵循的精神规范,体现着学校 个体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民主与法制是建设现代学校的人文基础;学 习与创新是推进现代学校建设的不竭动力;发展与诚信是个体与团队的信誉所 系。要为学校制定或鼓励学校制定招生制度、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