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2(中学语文)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2475762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2(中学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2(中学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2(中学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2(中学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2(中学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2(中学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2(中学语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初级)试卷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初级)试卷 (试卷科目:中学语文)(试卷科目:中学语文)第一部分:基本知识题(本部分共第一部分:基本知识题(本部分共8 8个题,每题个题,每题2.52.5分,满分分,满分2020 分)分)第第1 1题题 ( (单选题单选题)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理论是( B B )。)。 (2.5(2.5分分) ) A A布鲁纳的发现学习 B 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C C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D D黑箱测试理论第第2 2题题 ( (单选题单选题) )课程结束时进

2、行期末考试,考试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试题范课程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考试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试题范 围,采用纸笔测验试卷评分的方式。就这一评价(考试)的类型,以下选项围,采用纸笔测验试卷评分的方式。就这一评价(考试)的类型,以下选项 中不准确的一项是(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C C )。)。 (2.5(2.5分分) ) A A它是总结性评价 B B它是一种定量评价 C C它是一种相对评价 D D它是一种绝对评价第第3 3题题 ( (单选题单选题) )把学习过程看做是对信息进行心理加工的过程,持这一观点把学习过程看做是对信息进行心理加工的过程,持这一观点 的学习理论流派是(的学习理论流派是( C C )。

3、)。 (2.5(2.5分分) ) A A行为主义 B B人本主义 C C认知主义 D D建构主义第第4 4题题 ( (单选题单选题) )关于适应关于适应2121世纪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就其能力结构而言,所世纪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就其能力结构而言,所 强调的是(强调的是( C C)。)。 (2.5(2.5分分) ) A A读、写、算方面的能力比信息能力更重要 B B信息能力比读、写、算方面的能力更重要 C C读、写、算方面的能力与信息能力同样重要 D D读、写、算方面的能力与信息能力都不重要第第5 5题题 ( (单选题单选题) )教育技术的应用能为新课改提供的支持是(教育技术的应用能为新课改提供的支

4、持是( D D)。)。 (2.5(2.5分分) ) A A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支持 B B智力方面的支持 C C技术方面的支持 D D技术方面的支持+智力方面的支持第第6 6题题 ( (单选题单选题) )教育技术的范畴涉及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教育技术的范畴涉及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 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C C )。)。 (2.5(2.5分分) ) A A互为倒置的 B B线性顺序的 C C协同作用的 D D顺序排列的第第7 7题题 ( (单选题单选题) )在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中,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非常重在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中,自主学习

5、策略的设计非常重 要,是促进学生主动完成意义建构的关键性环节。(要,是促进学生主动完成意义建构的关键性环节。(C C )对自主学习的)对自主学习的 具体实施措施和程序提供了比较完整的支持。具体实施措施和程序提供了比较完整的支持。 (2.5(2.5分分) ) A A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 B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C C建构主义学与教的理论 D D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第第8 8题题 ( (单选题单选题) )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下列说法中你不赞同的说法是(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下列说法中你不赞同的说法是( A A)。)。 (2.5(2.5分分) ) A A代替教师的角色

6、 B B创设学习情境 C C支持师生交流 D D展示教学内容第二部分:案例题(包括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第二部分:案例题(包括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价)【说明】请您针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完成一堂语文课的教学,课题为“荒岛余生”。本试卷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教学内容】“荒岛余生”(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对象】初一下学期学生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要求】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基于给定的教学环境,恰当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案设计、资源准备、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

7、及反思。教案设计(本部分共教案设计(本部分共 6 6 个题,每题个题,每题 4 4 分,满分分,满分 2424 分)分)在进行“荒岛余生”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下面是一份“荒岛余生”的教学方案设计,请阅读该方案并回答相应问题。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设计一、概述一、概述鲁宾逊漂流记讲述了主人公鲁宾逊传奇的人生故事,塑造了他坚毅顽强的冒险者形象。课文节选部分为鲁宾逊海上遇险,落难荒岛之时。这一部分围绕鲁宾逊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呈现给我们的是鲁宾逊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学习本文,了解鲁宾逊以顽强的意志力

8、和超凡的创造力演绎生存神话的故事,能让学生从这一人物身上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汲取直面挫折的勇气,获得战胜困难的能量。本文教学需要 2 课时。二、教学目标分析二、教学目标分析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了解鲁宾逊漂流记这部作品,认识鲁宾逊这一人物形象。(2)能归纳概括文章的内容。(3)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第第 9 9 题题 ( (单选题单选题) )本课教学目标分析中,本课教学目标分析中,“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部分的分析以下表述部分的分析以下表述 中恰当的是(中恰当的是( D D)。)。 (4(4 分分) )A阅读鲁宾逊漂流记,确定本文在整部作品中

9、的地位B通过本文的学习,掌握遇难自救的本领C阅读文章,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D在了解鲁宾逊漂流记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体会鲁宾逊落难荒岛之初 的心理活动3.3.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第第 1010 题题 ( (单选题单选题) )作为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下表述中不恰当的作为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下表述中不恰当的 是(是(A A )。)。 (4(4 分分) )A通过本文的学习,深入地了解鲁宾逊漂流记这部作品B通过本文的学习,逐步养成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勤勉实干的精神C通过本文的学习,认识生命的意义,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 活D通过本文的学习,领悟认识生活的心态比生活的条件重要、

10、精神的生存 比物质的生存高贵的道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第第 1111 题题 ( (单选题单选题) )在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时,下列选项中属于对学生智在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时,下列选项中属于对学生智 力因素分析的是力因素分析的是( ( B)B)。 (4(4 分分) )A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B初一学生阅读的书籍不多,对鲁宾逊漂流记这部作品不太了解C学生对鲁宾逊这类冒险家的故事有很大的兴趣D学生中的大部分人生活安逸,抗压能力差,遇到困难易退缩逃避四、教学资源四、教学资源 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课本。 网络资源和 PPT 演示文稿。第第 1212 题题 ( (单选题单选题) )本课

11、选择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是因为以下哪项教本课选择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是因为以下哪项教 学活动的要求?学活动的要求?(A(A ) ) (4(4 分分) )A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上网查找鲁宾逊漂流记这部作品的相关资料B教师指导学生概述本文内容C学生课前通过网络阅读鲁宾逊漂流记这部作品D学生完成教师提供的习题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一)课文导入教师活动:教师活动:1.PPT呈现插图。引言导入鲁宾逊漂流记,请学生简述自己对这本书的了解。2.通过局域网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阅读,进一步了解这部作品。学生活动:学生活动:1.简述自己对鲁宾逊漂流记这部文学名著的了解。2.通

12、过局域网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荒岛余生”是鲁宾逊漂流记的节选片断,对整部书的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有大致了解是学习本课的基础。学生了解课文背景,便能深入地认识鲁宾逊面对困境、努力求生、战胜自我的精神。第第 1313 题题 ( (单选题单选题) )在在“ “课文导入课文导入“ “环节,局域网的功能在于环节,局域网的功能在于(D(D ) )。 (4(4 分分) )A提供探究学习的情境B充当协作学习工具C充当学习评价工具D进行资源共享与交流(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初读课文。2.指导学生概述文章内容。 3.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明

13、本文节选自鲁宾逊漂流记中的哪一部分,引发学生思考这部分内容在鲁宾逊 28 年的荒岛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并在后面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解开疑问。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2.概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查明本文节选自鲁宾逊漂流记中的哪一部分,思考这部分内容在鲁宾逊 28 年的荒岛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1.具备归纳概括的能力,是语文学习中要着力培养的能力之一。本文篇幅较长,可练习速读;文章思路清晰,但没有明确概括全段或全文内容的中心句,正好以此为素材,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2.在学生了解鲁宾逊漂流记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思考本文所述内容在鲁宾逊 28 年的荒

14、岛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正是为了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当人身处逆境时,良好的心态、顽强的意志、勤勉实干的作风对于人的生存是多么重要的道理。当然,这时学生对这些道理的认识是感性的、模糊的,随着后面的学习,他们的认识将逐渐清晰、深入。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三)细读品味(三)细读品味教师活动:教师活动:1.鼓励学生指出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引导他们细读品味,并相互交流想法。2.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就问题细读相应语段,并释疑解惑。PPT呈现问题(分为四组):一组:(探询鲁宾逊心态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人在面临困境时,都会沮丧、痛苦和绝望,但差别在于有人打倒了“绝望”,有人则被“绝望”打倒了,进而认识到生存的心态比生存

15、的条件更重要,以此激励学生直面挫折、战胜困难。)(1)面对逆境,鲁宾逊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如果鲁宾逊的心态不发生变化,他能在荒岛上生存下来吗?为什么?(3)你认为鲁宾逊能够活下去,最重要的是靠什么?二组:(考察鲁宾逊面临困境时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他在困境中调整心态、鼓励自己的方法。)(1)鲁宾逊能够活下去,他是怎样为自己找理由的?找到了哪些理由?(2)鲁宾逊的思考方式有何特点?你从他的思考方式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三组:(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并进一步认识到精神的生存比物质的生存更高贵、也更重要的道理。)(1)你认为鲁宾逊为什么要活下去?他是否值得这样活着?(2)鲁宾逊为什么一定要计算时间、保存书籍、写日记?你觉得有必要吗?四组:(把握鲁宾逊的精神,学习他的精神。)在鲁宾逊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活动:学生活动:1.指出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自读品味,与老师同学交流阅读了这些语段的想法。2.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细读相应语段,解答问题。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阅读中,各人会对不同的内容产生兴趣。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对各自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思考,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让他们在交流中感受到思想碰撞的快乐。同时,在学生自我解读本文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重点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能将他们对作品内蕴的挖掘推向更深层次。第第 1414 题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