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466592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学案的编写及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有效学案的编写及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有效学案的编写及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效学案的编写及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学案的编写及使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是为教师的教学准备的,而学案是为学生如何完成学习目标而设计的,两者各具特色。在教学过程 中,两者是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同一课时的教案和学案必须做到相互协调,教师在编写教案的基础 上,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精心编写学案,教案必须为学生完成学案而服务。 一、有效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一)编写有效学案的基本规范 学案可以分为新授课学案和复习课学案。由于种类不同,编写体例也应有所区别。一般说来应包括以下 几个部分: 1、学习(复习)目标 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体现在配套的教案中。 或者直接将课程标准引用过来. 2、自学思考 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旧知识进行回顾,对将要学到的知识点进行突

2、出、提示。 3、知识(框架)结构 应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等。 通过知识结构 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既可作为学习前的自学路 径指南,又可作为学生学完后对所学知识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在老师设计一个知识结构框 架的同时,适当留出部分内容,由学生尝试着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特别是对于高三复习课,让学 生独立进行知识结构的总结尤为重要。重点、难点。使学生对将要遇到的困难有一个准备,在学习中有 的放矢。可在知识体系中用符号标记. 4、本节主要内容。这一部分是学案的中心。在这一部分中通常要设计问题或通过填空的形式来培养学

3、生 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 “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自学纲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是 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 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5、学习(复习)札记 这一部分是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反馈。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和质疑。学生可 以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老师在课前收集反馈信息,准备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指导。这样 既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又可以使

4、师生之间的交流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6、思维拓展(重难阐释) 7、课后题答案 8、习题 编制适量的经典例题,对于学生巩固学习(复习)内容也是颇有用处的。在选题时,要精心 选择那些最能代表本节学习内容的各个层次(特别是重点与难点)的经典例题,要尽量做到让学生通过 题目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总之,学案教学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探究知识。学案利 用一系列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学 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在学案教学中,教师依学案、教案引导,使学生有 序而学。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5、,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十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编写有效学案的原则 1、课时化原则。要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防止几个章节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学案用 1 课时。 每课时都应理清该课时基础知识点,重难点,这样便于学生自学,便于控制本课时内容的知识量,加强 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的实现课时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也就是常说的“问题知识化” 。把严谨、科 学、抽象的课本知识翻译成通俗易懂的题目组,让学生通过完成系列题目来达到“学会”的目的。通过 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 3、方法化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

6、过学案导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 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自已的学习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4、层次化原则。即“问题层次化” , 要注意题目的难易层次,照顾到不同学生,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同 一知识点按识记、理解、掌握、拓展四个层次编写成渐进的、层次分明的题目组;还要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 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精要性原则。练习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 、 “层次性” ,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 识。检测题的编写要覆盖本节所有

7、的学习目标,是每个知识点的另一种呈现形式,要有“代表性” 、 “针 对性” ,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训练题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自学思考题。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旧知识进行回顾,对将要学到的知识点进行突出、提示。典型例题。对本学案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拨、示范。对个别的题目进行“小题大做” ,即通过一题多 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当堂训练题。它有选择题、填空题、材料题等。对本学案中的知识进行强化、反馈。既要有基础知识 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新授课与复习课有效学案的编写区别 新授课的学案与复习课的学案,教学与学习目的不同,学案编写原

8、则也不同。 (1)新授课学案:检查学生预习或自学及知识储备情况,突出课题中重点、疑点,把难点有梯次的呈现出 来,易混知识点对照呈现在学案上,并把老师的教案加上,以利于学生上课理解。 (2)新授课阶段(单元)复习课学案,使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归类,把本单元知识以一条或几条线串联 起来,把知识化零为整。 (3)总复习中单元复习学案:回顾知识点,上升高度。单元复习容易变成重复旧课,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会使 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再如不分主次,学生会做的题做的多,不会做的题没时间认真讲解,会使学生学无所得, 降低学习化学的兴趣;还有把学过的内容罗列堆积不加整理,使学生感到一大片知识茫无头绪这样复 习,不但收

9、不到良好的效果,还会得不偿失。总复习时,分析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抓住重要知识 点,易错知识点,精选习题,精讲精练。 二、有效共案的编写和使用 教师共案的特点:一是以“教师为本” ,即以老师和教材为中心,更多是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 得准确无误,并重点突出,难点到位;二是教案的“单用性” ,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是专为教师的 “教”而设计。 (一)有效共案的内容设计 众多周知教案不能等同于备课,但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以把备课的过程体现教案设计 里,备课要“备教材” 、 “备学生” 、 “备教法和学法” ,根据这一思想我认为教案设计应具备以下内容: 课题设计教师授课教

10、师 时间课型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法 教具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知识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授课过程 小结 习题巩固 教学反思 (二)有效共案的设计原则 第一、完整性原则 教案中每一个内容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容忽视。课标要求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教学目标是 对课标的具体分解,体现教师能否准确的把握教学方向;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放在中心的位置,要 制定具体的突破方案;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要从学生出发,实事求是,脱离学生这个客观实际教学 就没有任何的有效可言;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过程来 实现的,所以这个是教案的重点;教学反

11、思是发现优点和缺点的过程,通过反思可以弥补上课时的漏洞,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二、实用性原则。 教案设计是为教学服务的,离开教学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教案设计应具有实用性。对每一部分 的设计都要考虑到它的作用,本课教学无关的内容不提,教案不宜扯得太多,否则浪费了时间也偏离了 教学的方向,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教案设计要紧紧的围绕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实施应用,这样 的教案设计才是有效的。 第三、创新性原则 有效的教案设计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都要有不同的设计。对有效性教案设计 的研究需要创新,需要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完善。 第四、简洁直观性原则 一篇教案是否有效不是从多少字数进行衡量的,采用表格的形式就比较直观,使人看了一目了然。根据 新课改的理念,教学中要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而在表格教案中明显的体现了这一思想,使人看后 如身临其境。简洁性并不是意味着写的少,这是在完整性和实用性基础上进行的,是把一些过于啰嗦的 言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第五、延续性原则 备课的延续性在教案中体现为教学反思的过程,反思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教学,通过上课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六、可借鉴性原则 教案设计不仅是为了一节课的教学,它应该能够给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借鉴,同时也可以为其他教 师的备课以及教学提供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