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表格式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2466496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54 大小:9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教案表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表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表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表格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表格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教案表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教案表格式(1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计划教教 学学 总总 目目 标标1本单元的 20 个生字,会认、会写、会用;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 27 个二类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3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积累本组课文中的优美句、段,并试着背下来。4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5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教教材材解解读读本单元以“走进祖国西部”为专题组织教学,教材选择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章,使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西部的建设与发展,了解西部的文化与风情。激发

2、他们热爱祖国,走进祖国西部、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情感。草原、白杨、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优美的语言文字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得益彰。在“回顾拓展 1”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不断进行改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方法,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在交流中能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朗读、领悟,体会作者的感情。有意地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间的整合。通过策划

3、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课课 时时 安安 排排草原 . 2 课时丝绸之路. 1 课时白杨 . 2 课时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1 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一 . 3 课时回顾拓展一 . 2 课时课课 题题1.草 原课型课型新授课时课时2教教 学学目目 标标1.认识 4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

4、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的兴趣。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教学重、重、难点难点1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2.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3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课前准课前准备及课备及课搜集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件设备件设备教教 学学方方 法法讲授法、读书感悟法、交流讨论法教教学学过过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欣赏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是一首草原的歌,听了之后,

5、你有什么感受?生在草原长在草原的你们对草原有什么样的感受?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草原的文章,板书课题:草原和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路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3.【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骆驼祥子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通读句子。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板书:美)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风光美 人情美)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程程教教学学过过现出来的呢?现在

6、,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读。2.师: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中,说说你觉得那些语句写的美?品读句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 ,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品读句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品读句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话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品读句 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

7、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说话练习:用“既又”说一句话,能连用两次更好。品读句 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句子比较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程程教教学学过过是写作者自己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受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师: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的环境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置身于草原上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想象画面,欣赏音乐天堂3.师小结:

8、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一 复习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围绕草原写了哪两部分的内容?(草原的景色美、草原的人美)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现在我们就走入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风情。二 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之大1. 作者出入草原,欣赏了草原美丽的风光,还感受到了草原的另一个特点,请你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并说说你是从哪个句子、那个词中体会到的?2. 品读句子出示:“汽车走了

9、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出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页看不见什么东西,程程教教学学过过除了一些忽飞忽落得小鸟。 ” w W w . X k b 1.c O m你怎样理解“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课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w W w . X k b 1.c O m三 品读课文,品读草原人情之美1. 师: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2.

10、 自由读课文 25 自然段,边读边想,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语?(热情好客、)3. 品读课文,从课文的那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4. 交流讨论句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像我们飞过来。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前面与左右引路。出示图片体会“襟飘带舞”师:瞧,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体会写法:在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将飘舞的衣襟衣带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

11、且神似。句 2:奶茶倒上了,手抓羊肉。敬酒回敬还表演程程了精彩的节目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理解“会心” , “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四、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

12、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五、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景色美: 进入草原 特有的奇丽景色 大、 绿、静 草原 接近公社 热情隆重的远迎 主人好客人更美: 蒙古包外 热情洋溢的会见 民族团结蒙古包里 盛情友好的款待 亲如一家告别草原 情深谊厚的话别 依依惜别课课堂堂练练习习及及作作业业

13、设设计计一、用带点的词语造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2)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那么那么_ _ 不管总_ _ 二、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抄下来,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句子:_(把_ 比作_)三、把“一碧千里”一类的词语找出来,摘抄积累;再把课外读到的写下来。作业:作业:朗读课文,写生字,完成同步练习相关内容。课课 题题2.丝绸之路课型课型新授课时课时1教教 学学目目 标标1会认九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朴典雅、矗立、栩栩如生、飘忽、戎装、不计其数、浩浩荡荡、高擎节杖、五彩缤纷、助兴、美轮美奂、遐想“等

14、词语。X k B 1 . c o m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3.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读懂课文内容,指导学生从古丝绸之路的故事中体会当年东西方商贸、文化的交往和繁荣景象。教学教学重、重、难点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情景,感受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繁荣。2了解丝绸之路在东西方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课前准课前准备及课备及课1师生各自搜集古丝绸之路的图片文字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 2了解丝绸古道上的风土人情。件设备件设备3阅读段万翰等编著的世界五千年 。教教 学学方方 法法朗读法、谈话交流法教教学学过过一、 交流谈话,激发兴趣。1板书课

15、题。学生齐读。2课前大家搜集了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3是啊,我国的西部这条丝绸之路不仅享誉世界,而且它的沿途有着美好的自然风光,更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二、 欣赏石雕,激发想象。1在丝绸古道上,经商的驼队络绎不绝,悠扬的驼铃声在大漠中响起,你想看看当年那繁华的情景吗?2播放课件(由课文中的插图和教师自己搜集的图片组合而成) ,生边观察,边与同桌叙述。3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情景。4今天,这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就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作者也对它们进行了简单的描写。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5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新|课 |标| 第 |一| 网6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栩栩如生、矗立、飘忽“的程程教教学学过过理解。三、深入了解,明确意义。1在漫漫黄沙中,一条丝绸古道从古都长安向远处延伸,一直延伸到罗马。商旅的频繁往来促进了亚欧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这巨型石雕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 (师板地图促进理解)2你可知道这些骆驼背上驮着的是些什么吗?哪些人的故事与这条丝绸之路紧密相连?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4小组交流:(1)这些骆驼背上驮着的是些什么?你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