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前概念”实施有效教学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465397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化“前概念”实施有效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转化“前概念”实施有效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转化“前概念”实施有效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转化“前概念”实施有效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转化“前概念”实施有效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化“前概念”实施有效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化“前概念”实施有效教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转化转化“前概念前概念”实施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摘要:认识前概念,提出可以从实验演示、认知冲突、合作学习、知识迁移、回归生活等方面转化前概念。关键词:前概念;实验演示;认知冲突;合作学习;知识迁移;回归生活一、前概念的定义学生在走进教室前对即将学习的科学知识不是一无所知的。我们把学习者在接受正式的科学教育之前,在日常生活中按照自己的习惯、经验、思维方式而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积累的一些缺乏概括性和科学性的经验,称之为“前科学概念” ,简称“前概念”。科学概念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有效转化学生的前概念,它有两种基本的转化形式;一是学生的前概念与科学概念基本一致,需“丰富” ;二是与科学概念有差距或相

2、矛盾,需“修订” 1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高度利用学生所具备的前概念,把学生已有的正确的前概念顺利转变为科学概念,转化和改正阻碍和干扰学生的错误的前概念,是每一个老师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二、转化前概念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草率地用所谓的正确的观点去覆盖学生原有的想法,那么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概念的转化过程是一个认识结构的调整和完善的过程,它需要有内在的探究欲望,也需要有外部条件的支持。在科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就适时地介入,引发学生对科学概念的不满,激发概念转化的内驱力,使前概念和科学概念发生交互作用,根据两者的优势及局限性进行相互协调,再施加有效的教学引导,收获的往往是惊喜。本文从以下

3、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1.实验演示,使前概念转化更直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将一些片面的前概念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当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前概念不相符时,学生就会产生认知冲突,此时,再因势利导,促进学生认识到自己前概念的不合理处,从而推翻前概念,实现认知结构的顺应。【例】下列各组物质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a. na2co3 溶液和盐酸b. mgcl2 溶液和 naoh 溶液c. ccl4 和 h2od. agno3 溶液和 nacl 溶液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c,针对 c 选项,很多同学不能理解,两种物质不反应,又都为无色,虽然不互溶,怎么可以区分呢

4、?这一前概念是高一学生在学了有关萃取知识时形成的。普遍认为,只有上下分层,且颜色不一样,才可以区分。此时,老师做只要做个简单的实验,将 ccl4 和 h2o 混合,让学生观察现象,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就会得到纠正。这也是苏教版化学 2煤的综合利用苯这一节课本上安排的演示实验。2.认知冲突,使前概念转化更有效皮亚杰认为:呈现给学生的材料和主体过去的经验既要有一定的联系,又要足够的新颖,能产生不协调和冲突,这样才能引起好奇心,激发认知兴趣、启迪思维。好的情境创设应该对学生前概念具有较强的衍生性与矛盾性。教师要善于创造“矛盾事件” ,使学生明确意识到想法的不足,引发概念认知的冲突。如在学习煤的综合利用

5、苯时,前面引导出苯的分子式为c6h6,这时,让学生写出符合该分子式可能的结构简式(能写多少写多少) ,学生会写出好多种,但写不全:chcccch2ch3 、ch2chchchchch2 、chcchchchch2 等,有些预习过同学会写出结构,这时让学生回答怎么认识所写结构中的碳碳键,学生们都能正确的回答,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大家所写的结构,推测可能具有什么化学性质,这样就既复习了前概念,又激发了学生认知冲突,苯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和溴水褪色,意识到苯结构的书写和对其结构的理解是两回事。3.合作学习,使前概念转化更轻松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对信息的获取不同,因此对问题认识的深度和

6、广度也不同。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学习优于个体单独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可使学生大脑中的思考和推理过程外观化,通过互动交流会发现他人的观点与自己不同,当看到他人的观点比自己的更合理、更适合解决问题时,学生就会对自己原有的观点产生不满,愿意接受新的正确的科学概念。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与讨论,使他们超越自己原来狭隘的认识,了解彼此的见解,而且,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在自由平等、相互信任的气氛中更适宜表达各种荒诞的概念,这些荒诞的概念有些是自相矛盾的,在激烈的争论和积极的思考中,常常会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原有认识的片面性和不合理之处并萌发一些新的猜想,这些猜想往往已经走向真理的

7、边缘2 。4.知识迁移,使前概念转化更形象奥苏伯尔认为:在有意义学习中,迁移是普遍存在的。原先的学习和后继的学习总是相互作用的。在学生的头脑中,各学科的知识是相互渗透的,每个学生学习各学科的能力不尽相同,每个学生解决抽象和具体问题的能力又千差万别,各有优势和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其他知识进行迁移,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概念的理解。如:在高一学生学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时,因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有不足,很难理解当 (反应物)(生成物) ,为放热反应这一结论,这时,只要利用物理知识,放在半空中的物体,松开手后,会自由落体,重力势能减小,转变为其他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

8、 (反应物)(生成物) ,减少的能量去了哪儿呢,学生就会想到,转变为了热能,释放出去,该反应放热。而在学到断开化学键吸热,形成化学键放热时,学生更是云里来雾里去了,还利用物理知识,当两块磁铁相互吸引在一起,我们要想将它们分开,需要花费力气,消耗了人的能量,就可以想到断开化学键需吸热热量,那么形成化学键就放出热量了,通过学科知识迁移,这些抽象的概念就会迎刃而解。5.回归生活,使前概念转化更自然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是化学。学生在形成某种观点后,就会带着这样的观点认识事物,解释现象,当学生在解释现实生活现象遭遇困境,面对新情境难以自圆其说,不能回应别人的质疑时,概念转化的动机也被激发了。如:在

9、学习蛋白质知识时,我引用了鲁迅先生自嘲中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问学生两个问题,我们知道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牛吃草可长得膘肥体壮,而人吃草只能形容枯槁,为什么?蛋白质加热会变性,我们在吃鸡蛋都要煮熟了吃,煮熟的蛋白质已经变性,失去活性,失去活性的蛋白质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前概念重新认识,老师这时略加引导,学生的科学概念就会自然的形成。学生的前概念,有的是正确的,有的则是错误的,它积蓄着极大的教学能量,是学生确立科学概念的基础。我们不要期望通过粉笔和简单的说教就可以使学生经过一两次纠正就使前概念销声匿迹的幻想,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前概念的机会,让学生在前概念得以充分展现。并通过各种方法,转变学生的前概念,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是在学生头脑中引发的一场革命,需要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需要克服旧模式的惯性,因而是个充满艰辛的过程。参考文献1 姚伟国.有效转化学生科学前概念的策略j.浙江教学研究,2010, (3)2 程念平.物理教学中前概念的转变策略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