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及策略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及策略 (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及策略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及策略 近年来,萧山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生态区为目标,立足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总结、推广新模式、新技术,积极探索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要做法推广减量节本增效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五个重要环节,全区农业科技人员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指导与宣传培训、田间试验和示范推广等工作,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较好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因盲目过量施肥造成肥料资源浪费、耕地地力下降、环境污染加重、农产品品质降低等问题,2010 年全区实现测土配方施肥 75 万亩。抓好农作物秸秆还田通过秸秆
2、机械粉碎、保护性耕作、秸秆快速腐熟、秸秆堆沤以及生物反应堆等多种方式实施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可促使土壤中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增加,增强土壤保蓄水分的能力,提高土壤肥力等级,同时也能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2009 年全区共推广应用各类农作物秸秆还田万亩。开展低产田改造工程实施中低产田改造,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用路建设、低洼地抬高等方面入手,通过合理配置生产区,完善水利设施,实施深耕改土、平整土地和大田块规划等措施,整体改造低产田。近几年,全区每年落实中低产田改造面积 1 万亩,有效推进了农田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应用统防统治技术水稻统防统治能够抓准病虫防治期,对症下药,适时防治。萧
3、山区积极组织作业队广泛开展水稻统防统治,有效解决了病害问题,提高了农药利用率,保障农药使用安全,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农产品品质。目前,全区的统防统治面积正在迅速扩大。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养殖业排泄物治理萧山区从 2001 年开始对 5 家规模猪场开展废水、污水物化生化处理、达标排放的环污治理工程建设试点。经过近 10 年的努力,目前,全区存栏生猪 200 头以上的养殖场已全部完成了污水处理和粪便初加工处理设施建设,对改善猪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加强疫病防控,减少疫病传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随着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市场对畜禽排泄物制成的有机肥需求量激增,养殖场也抓住这一机遇,积极生产有机
4、肥。目前,全区已建成较大规模的猪粪收集处理中心 5 个,年可收集处理猪粪 10 万吨,服务辐射周边几十个大型猪场,有效地解决了养殖业排泄物污染问题,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提升了经济效益。实施水产养殖污水循环利用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的提升,水产养殖的规模和养殖密度逐年加大,再加上养殖过程中投入品的使用,使水产养殖排放水体存在诸多污染因子。为促进生态水产养殖的发展,水产养殖企业进行了积极探索。杭州伟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的水产高效生态养殖水循环模式,利用净化、沉淀和生态沟过滤等一系列程序,无需排放即可实现养殖排泄污水的循环利用,真正实现了水产养殖零排放目标,为水产生态养殖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加快农作物秸秆
5、综合利用面对日益上涨的饲料价格和亟待处理的种植业弃料,萧山区积极引导养殖户利用农作物秸秆作饲料,这样既可降低养殖成本,也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如杭州富伦奶牛场扩建 1500m2 粗饲料加工场地,大量收购玉米、大豆秸秆用于饲料生产,解决了附近 5000亩土地的秸秆利用问题。奶牛场年消纳秸秆 1000 万公斤,按每公斤元计算,种植户可增加收入 200 万元。开发农村新型清洁能源近年来,萧山区委提出了“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宜居的现代化新萧山”战略,全区热烈响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农村新型清洁能源。通过申报新能源建设项目,带动了农村新能源的利用和建设。目前全区已开始应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
6、太阳能生态垃圾房、沼气等清洁新能源,全区农村尝试应用新能源呈现了良好的态势。实施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通过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统一农资采购发放,实行统防统治的同时,对诸如废弃的地膜、用剩的农药包装物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利用,减轻了农业生产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探索推广生态种养模式种养结合模式全区重点推广“农牧结合循环型”生态养殖模式,有利用山地养鸡、稻鸭共育、猪沼果等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倡导自然、生态、绿色的养殖方式。以沼气为纽带,利用食物链将种植业、养殖业联系起来,通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将种植、饲养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在农业生产系统内做
7、到能量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水产混套养模式运用水产是萧山区农业的主要产业,全区积极开展水产混养、套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如南美白对虾与中华鳖套养模式,鳖能吃掉虾剩下的饵料和病死虾体及虾的脱落物,防止多余的杂质导致水质变坏,改善了水体环境,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同时,由于南美白对虾生活在水体中层,中华鳖生活在水体下层,有效利用了水产养殖空间,提高了水体利用率。虾、鳖分批上市又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萧山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累计制修订区级以上 77 个产品、147 项农业标准规范
8、,建立各级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 85 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示范基地 31 个。其中粮油、蔬菜标准化技术覆盖率为 45%,水果为 65%,养殖业为 60%;加强无公害基地建设,到 2010 年底,全区有效使用省级无公害基地证书单位 140 家,总面积达 19 万亩,有 199 只产品许可有效使用国家无公害标志。大力实施“森林萧山”建设森林覆盖率是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萧山区努力加快城乡绿化建设步伐,在保护好全区 20 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基础上,积极实施以“钱塘江防护林带、交通道路生态带、河网水系绿化带”三条生态带和“村庄绿化、城区绿化”为重点的“五大绿化”工程,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全
9、区新增绿化面积 6 万亩,全区林木覆盖率增加 3%、达到%;新增林地面积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初步建成了集防护、景观、碳汇等功能于一体的森林生态体系。2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还存在的问题生态循环经济观念缺乏目前,广大农民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往往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关部门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宣传引导力度不够。观念的缺失已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原因。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其一,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资金有限,难以满足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资金需求;其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投入大,见效慢,种养者不愿投入;其三,有的生态循环
10、农业设施虽已建成,但因运行成本高,建而不用,造成浪费。农业技术力量薄弱一是广大镇街农技人员队伍结构老龄化,后续农技力量较薄弱,致使一些已成熟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不能很好的推广应用;二是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所需的技术探讨还不够,一些急需的技术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对深入开发挖掘产业链的潜能、资源的精深最大化利用能力不够。同时生态循环农业的执行者农民大多文化技术水平较低,不能全面掌握生态循环农业的技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彻底虽然,近年来杭州市和萧山区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一些畜禽养殖场因规模小、缺乏资金,对排泄物整治不到位,而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又不能对所有畜禽场实行全覆盖,加之千家万户的种养
11、业,农户环保意识又不强,除畜禽粪便外,一些农业废弃物乱丢乱扔,因此,农业面源污染很难得到彻底的整治。3 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对策提高对生态循环农业的认识生态循环农业完全不同于传统农业,为此,要积极利用农网、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循环农业宣传,提高农民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认识,增强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识,营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定期举办生态循环农业知识培训和辅导讲座,使广大农户掌握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必要的技能,顺利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加大对生态循环农业的投入生态循环农业属于全社会系统工程。一要制定有利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对其发展的投入。要
12、安排生态农业专项资金,用于生态循环农业的规划、技术培训、经验交流和试验示范活动。二要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引导民间工商资本投资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三要通过政府财政及银行贷款等优惠政策,对规划中的生态循环农业重点项目给予必要的扶持,集中优势力量探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好模式,示范带动生态循环农业的整体发展。加大生态循环农业的技术支撑一要围绕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全过程,积极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畜禽排泄物治理、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置、秸秆还田等技术,促使生态农业良性发展。二要加大生态循环农业的科研投入、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加快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生态循环农业的经
13、济效益。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途径一要继续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高标准的循环农业示范,推广立体养殖、生态种植和“种、养、沼”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多级利用生产模式。通过示范,以点带面,形成辐射效应,推动全区生态循环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二要积极探索适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模式,运用生物食物链和能量转化定律设计生态循环农业系统,通过创新模式,拓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空间,提高生态循环农业的覆盖面,达到物质良性循环、资源节约的目标。建立生态循环农业考核制度首先,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生态循环农业考核体系,从制度上保障生态循环农业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其次,做好对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的监督指导,确保项目质量,使项目起到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再次,建议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设置生态循环农业的责任监管员和技术指导员,使技术力量和监管力量有机结合,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