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体验磨练综科目复习诀窍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458788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体验磨练综科目复习诀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文体验磨练综科目复习诀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文体验磨练综科目复习诀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文体验磨练综科目复习诀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文体验磨练综科目复习诀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体验磨练综科目复习诀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考文综科目复习诀窍高考文综科目复习诀窍政治复习政治复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马玉珍马玉珍(福建师大附中政治教研组副组长、高级教师福建师大附中政治教研组副组长、高级教师)夯实基础构建体系夯实基础构建体系 时政热点充分关注时政热点充分关注在最后的 20 多天做好两件事:一是制订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在手心不 慌;二是回到课本、大纲,夯实基础。定计划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每天的、每 周的,按部就班,才能有条不紊,争取再完整系统地复习一遍;几次质检下来, 发现多数同学基础还是不牢靠,存在很多漏洞,这时更加要回到课本、回到基 础知识上,一是看考纲的考点,二是看教材的内容,构建知识体系。比如说哲 学部分,把辩证

2、法、唯物论、认识论、人生价值观这几个部分全面吃透,有一 个版块的观念,试题出来能够快速地反射相应的内容。备考建议夯实基础,具体说来,就是要突破自己的重点、难点,比如哲学,反复考 查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很多同学还是没有理 解原理本身,方法论是用来指导具体问题的实际应用,怎么用、用什么原理, 要懂得分析,结合具体的试题来比较、理解其中的内涵。这一阶段,根据自己的情况,每周做 23 份的综合试题,但关键还在于 读书,和同学老师多交流。而对于想得高分的考生来说,还需要做的另一件工作是培养一定的创新思 维。每年的高考试题都会出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老师教不到的东西,要善于 发现

3、试题中的新的创意点,遇到这样试题,别乱,灵活处理,想一想可以和哪 些教材接近,转化过来,找到相通的点。比如往年试卷中出现“气象经济”,政治课本里没有太多的涉及,但聪明的 考生就会联想到“气象信息”是服务业,就从第三产业的角度切入。材料在课外,但最后还是运用课本知识来应对,关键是如何转化。中上层 次的考生都应该勇于开拓,大胆联系。提炼关键信息,与课文的知识有机结合。复习重点政治科尤其应该关注热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个人理解今年重要 的热点有以下 8 个:1.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具体说比如收入差 距、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住房问题等等;2.教育公平问题;3.现代农业、新

4、农村建设问题;4.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6.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7.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8.坚持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热点不能泛泛理解,如何把握这些热点?要对时政背景、来龙去脉、出台 的相关政策、法律以及国际重大问题的背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掌握,这是靠平 时的积累,但这一阶段的梳理也同样重要。用哪些知识结合分析,经济学、哲学或者政治常识,要多角度、多层面、 全方位地理解分析,养成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解题能力。股市热,这样过于专业的知识不会考,但有可能会出现相关的背景,比如 可以与经济的持续发展联系、与

5、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相联系;时政热点应该 着重关注民生问题,比如地域、行业的收入差距,国家是采取什么手段(经济、 行政、法律等)调控;医保、社保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对低保人群的制度 建设;就业问题等都值得着重关注。再比如教育公平性也是今年很热的一个话题,义务教育法的施行、部属高 校师范类学生免学费、高等职业教育推进以及奖助学金制度的完善,可以从全 面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国家履行了什么职能,政府提出优先发展教育、立法 推动义务教育,依法执政、科学执政等方面来阐述;从哲学上说,教育公平要 解决的是人的素质问题、人的生存发展问题,人的问题也是国家社会发展、民 族振兴的问题,可以用联系的观点、整体与

6、局部之间关系的观点来思考。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对热点的多层次全面思考分析。对以上热点的分析要做到专题化,可以结合具体试题来完成。地理复习地理复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黄修清黄修清(福建师大附中地理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福建师大附中地理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充分重视图表作用充分重视图表作用 从地图中挖掘信息从地图中挖掘信息地理学科复习,抓好这 20 多天时间,可能会有质的飞跃。这就要结合自 己实际,订好复习计划,心里有数,不能有明显的缺漏。地理图表是地理高考命题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 等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针对其不同类型的题目,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 作出判断和解析。备考建议首先,

7、按考纲知识点梳理,进一步巩固主干知识:地球、地图、地形、气 候、水文、农业、工业、城市、贸易、人口、资源、环境等等。把握以可持续 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与地球关系为主线。建议一周两份的综合练习。其次,应该能够从地图中获得多种地理信息。在地理分布图的复习过程中, 学会从地图中尽可能地获得多种地理信息。比如:读出经纬网的大致范围,确 定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或其它相关位置。这部分的重点是熟 记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世界和我国主要地区;读出图中所示的地区、河流、山 脉、矿产、铁路等重要地理事物;读出工农业、人口等要素的主要分布规律等。3然后对已得到的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分析该地区的综合地理特

8、征。在复习 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图,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如政区图、地形图, 最好能结合空白轮廓图,边学边回忆练习。还应该将地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熟练运用一些模式图。比如:“世界 气候类型模式图”、“洋流模式图”、“气压带风带简图”、“全球海陆分布轮廓简 图”、“我国主要山脉、地形区分布简图”等。通过熟练掌握并利用这些简图、 模式图去分析试题,避免死记硬背。例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应 依据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对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进行分析。读图分析题型在考试中所占分值比重很大,而且图的类型多种多样,图表 的阅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考生在高考中的表现,在专题复习中,要求考生达 到图

9、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读出有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复习重点地理学科的热点、重点有:1.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沙尘暴、大地震、大气、水污染等);2.重点工程建设(南水北调、西气东送、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以及大工 程如何影响气候、自然,自然又如何影响工程等);3.经济贸易结构(东盟、上海经合组织、欧共体等的主要作用、分布);4.地区冲突问题(西亚的巴以冲突、伊拉克;南亚的印巴冲突、伊朗、阿 富汗冲突,东亚的朝鲜半岛问题)区域经济自然特点(东部沿海、海峡两岸、环 渤海等)。历史复习历史复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周学人周学人(福建师大附中原历史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福建师大附中原历史教研组组

10、长、高级教师)开源还要清流开源还要清流 读史结合现实读史结合现实几轮复习下来,许多同学一片茫然,感觉到知识的盲点越来越多。几次质 检发现,多数考生的失分都还是基础不扎实、对史实掌握不牢靠的低级失误: 对史实的不确定;看似都了解,但遇到非选择题需要再现时却混乱了;理解错 误、表达失误这不但是答题的浮躁,更表现出读书的浮躁。在最后的冲刺 阶段更应该回到课本上来,重新拿起书本。另外还应该掌握开源、清流、引渠 这三大要诀。备考建议历史高考离不开“基本史实,基本线索”这一源头主干知识,“开源”便是对 课本双基知识的反复记忆和深刻理解。基本史实的夯实是基础,不但要从纵向、横向来读,最后复习还应对照 考试说

11、明的内容逐一落实课本知识点,包括涉及的地图、插图、注释,并 适量补充相关的诗、词、联、谜、典故、图片等,并将重点内容梳理出来。按 照大事年表,熟练掌握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大致时间段,是历史学科的 最基本要求。4其次,要站在一个更高起点上,理解、把握整个人类史的发展进程。比如 “世界一体化进程”,可以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的意义、客观作用;再到 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作用等饱满地展开,形成历史的体系、框架。这就 是“清流”,要学以致用。复习时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个性与共性、继承与发展、偶然性与 必然性、因果关系等去理解分析历史现象,用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国家、政党等理论揭示 社会规律,并有意识地将其运用到试题的解答中去,突破思维的障碍。理清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历史的发展前后相继,但一段时期又有不同的 特征。“清流”之后自然水到渠成。建议完整地复习两轮。复习重点把握高考方向,联系热点、时政,寻找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挖掘历史的 史鉴功能。除了周年庆、大事记,“和谐社会”仍是今年的最大的热点,和谐说 的面是相当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世界、和平外交方针,这 些都一直在考试中出现。值得注意的是,改革主题仍然围绕“创和谐”;“民主自由”不是资本主义的 专利,(可以联系到政治制度改革:美国三权分立,法国的民主思想、启蒙思 想,我国的宪法)这在总理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在今年考试中应该会有明显的 体现;“三农问题”也是重点;经济持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奥运概念、中 国主动融入世界政治生活,参与到联合国,承当更大的责任);大国崛起的启 示(在经济发展中的教训,科技创新带动的崛起等)都是应充分关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