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语文古词鉴赏汇编练习

上传人:ZJ****3 文档编号:42454119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5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语文古词鉴赏汇编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精编语文古词鉴赏汇编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精编语文古词鉴赏汇编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精编语文古词鉴赏汇编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精编语文古词鉴赏汇编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语文古词鉴赏汇编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语文古词鉴赏汇编练习(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分网高分网 高分网高分网 http:/2012 高考前高考前 10 天语文古词鉴赏汇编练习天语文古词鉴赏汇编练习 1.(重庆市南开中学 2010 届高三 4 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忆江上吴处士忆江上吴处士贾 岛 闽国扬帆去, 蟾蜍亏复圆。 秋风吹渭水, 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 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注】兰桡:船桨的美称,代指船。(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诗颔联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自朴在元杂剧梧桐雨中化用为:“西风渭水, 落日长安。 ”你更 欣赏哪句,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答案答案 (1)表达了作者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孤独、思念

2、之情。(2)原句好。 “秋风” “落叶”描绘出深秋时节长安城萧瑟、冷落的氛围,意象开阔、 疏朗。 “吹” 、 “满” 从声音和动态反衬冷清、寂寞。改句好。 “西风” “落日”点出时节惨淡,衬托作者悲愁的心境。更去掉动词之后, 诗句用列锦方式将 意象叠加,增加了读者联想想象的空间。西风肃杀,落日笼罩全城,意境深沉、雄 浑。 2.(安徽省淮北市 2010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春 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怎样的春景?对下文写情有什么作用? (2)作者抒发感情能突破常理,结合诗歌的后二句加以赏析。 答案答案

3、(1)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春草丛生、柳丝飘拂、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生机 盎然的春景。作用是从 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2)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 ,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 愁。第四句“春日偏 能惹恨长” ,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 把恨引长,拟人手法, 构思新奇,曲折巧妙。 3.(浙江省湖州部分地区 2010 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灞上秋居 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高分网高分网 高分网高分网 http:/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

4、久,何年致此身? 注: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 (1)前两联诗人所见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之。 (2)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试作赏析。 答案答案 (1)秋风秋雨、雁群、落叶、寒灯。 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 雁回,易惹思乡之情。 “落叶他乡树” ,又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寄居在 孤寺中的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自 己羁留异地,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 间。 “寒灯独夜人” ,一个“寒”字

5、,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 (2)烘托手法。 “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声”烘托“静”的手法,露滴的声音使人感到寂静,其中的人又 是如何彻夜难眠,孤独。“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孑然一身,孤单无 依,却偏说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 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孤独无依就显得更加突出了。“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 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4.(2010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

6、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注】 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7、(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高分网高分网 高分网高分网 http:/答:答案答案 (1)B (2)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纷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5.(2010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教学目标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暮 归杜 甫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注】。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注】 鼙:军鼓。(1)在这首诗中,除自然景色外,写“秋暮”的词语还有

8、。(2)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价此诗时说:“结语见去志”,有人认为此评不正确,请结合暮归一诗的相关内容,试说说你的理解。答:(3)陈淑彬在修辞艺术与美学铭刻一书中提到:叠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摹状。请结合暮归诗句作简要分析。答:答案答案 (1)击柝、捣练高分网高分网 高分网高分网 http:/(2)示例:此评不正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抒发了作者想要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想要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的感慨。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开放性试题,判定此评不正确或正确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3)明月,凄风引起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月皎皎

9、”写出了诗人明月之夜客居他乡的惆怅与无奈;“风凄凄”则形象地表达了晚风中传送来的捣衣声,引起游子心中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于是风也变得“凄凄”了。“月皎皎”“风凄凄”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客子胸中的悠悠乡愁。6.(2010 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长安秋望(唐)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水村闲望(宋)俞紫芝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注注】 两首诗均为七言律诗,赵诗

10、为宦游长安时所作,而俞诗为仕宦失意后隐逸扬州时所作。翡翠:翠鸟。(1)两诗均按“望”字组织题材,景中寓情。赵诗紧扣“秋”字,绘出了一幅深秋拂晓图:云雾飘游,残星寥落,归雁横天,长笛幽怨,红莲凋谢,显出一派凄迷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内心孤寂伤感的愁思。而俞诗。(2)两诗分别以议论和感叹的笔触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情怀,点明诗歌主旨。赵诗中“鲈高分网高分网 高分网高分网 http:/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是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借典故抒写了诗人思念故园、毅然归隐的心情。俞诗中。答案答案 (1)紧扣“闲”字,绘出了一幅深秋水村图:画船静

11、泊沙滩,隔岸衰草迷蒙,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迷离,酒旗招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2)“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是说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用对比表达了诗人鄙弃浑浊官场,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7.(2010 山东师大附中 5 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春中田园作王 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1)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答:(2)在写法上结尾两句与前六句有何不同?请用散文化的语言写出尾联

12、的大意。答:答案答案 (1)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意象,表现出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高分网高分网 高分网高分网 http:/求美好的春天,透露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2)前六句是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则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了,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8.(2010 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渡湘江杜审言【注】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

13、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 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1)有人说:“独怜京国人南窜”一句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此说?请说明理由。答:(2)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答:答案答案 (1)同意。从结构上说,该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绕着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不同意。全诗要表现的主旨是“边愁”(被贬到边疆的愁恨),而该句只是交代“边愁”产生的原因,关

14、键之句是“今春花鸟作边愁”。(言之有理即可)(2)“今春花鸟作边愁”。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作者“南窜”而成了“边愁”。诗人以“花鸟”来反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答“以乐景写哀情”亦可)高分网高分网 高分网高分网 http:/9.(2010 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 5 月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清溪行李 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 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 年)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2)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

15、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答:答案答案 (1)清澈。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帝京,或答出清寂之中又含空悲孤寂)的情怀。(2)运用比喻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给人以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10.(2010 西安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醉 著韩 偓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注】 韩偓:晚唐诗人。高分网高分网 高分网高分网 http:/(1)韩偓常常有意识地以画景入诗,他曾说“景状入诗兼入画”,“入意云山输画匠”。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两幅画景?答:(2)请结合诗句简析此诗的表现手法。答:答案答案 (1)前两句为一幅画,着意表现平远的画面,诗人连用了两个“万里”,来描写清江的开阔绵长和天空的广阔无边,又连用了两个“一村”,来表现平野的广阔和村落的连续不断。后两句中的另一幅画,作者则重点描写山川寂寥,点出的景物更疏少,只有渔翁、小舟和大雪,这和雪后四望皎然、茫茫一片的景色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