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454118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毕业论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摘 要 本文讲述了社会主义市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的成效和经验,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宏观调控理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体系以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 市场 宏观调控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 价值规律 国家宏观调控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认真梳理和总结宏观调控的历程和经验,对 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论与实践,继续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着重 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首次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市场经济两手并用的运行 模式,明确地展现出现代市场

2、经济的新特点。这个经济理论观点,使我们深入认识市场经济与国家 干预的关系,特别是国家干预,是当今时代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是存在的。市场机制虽具有巨大的 活力,但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失灵的缺陷,必须需要国家予以干预,使国家制定的计划通过宏观调 控手段来实现。 当代,不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是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并用的市场经 济,国家干预与市场作用同时并存。这是政治经济学上继亚当斯密发现“看不见的手”和凯思斯 发现“看得见的手”之后的重大发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发展经济的任务迫切而繁重。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缺陷和防范其可能 引发的经济大波动,

3、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这就决定了国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必 须发挥更积极、更主动的作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之下的市场经济,必须 深刻明确这一点,而且还要认识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更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巨大作用。 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经济的“能见度”越来越高,人们对“看不见的手”的驾驭力量也日益增强 。国家对经济作用以宏观调控的合理干预,就是自觉利用经济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把国家干 预和发挥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对立起来。因此,掌握现代市场经济,把计划与市场、干预与自由共 融一体,两手并用运作的新特点,转变传统的市场经济观念,是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的重要

4、方面,应予以深化认识。 二、宏观调控的成效和经验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 宏观调控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过去,我国经济发展经常出现大起大落,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 面就是在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每次宏观调控都是在经济过热到难以 为继时,才不得不被动地进行治理。因此,每次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治”过热。而本轮宏观调 控的主要任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一直是“防”过热,即在经济运行出现偏快倾向或过热苗头时 ,就见微知著,未雨绸缪,主动调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5、这样,既控制了经济增长速 度不大起,又防止了经济增长速度大起之后的大落,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 极性,延长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2.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从增长速度看,据统计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11.4%;是2000年的1.96倍,提前三年实现了第一个十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国 内生产总值在国际上位次,从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从其中增长波幅看,2002年至2007年,国内生 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9.1%、10%、10.1%、10.4%、11.1%和11.4%,年度间的波幅很小,仅是0.1至0. 9个

6、百分点,平均为0.48个百分点。 从继续经济周期的态势看,本轮周期已连续8年处于上升阶段,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速度最 快、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发展和规模空前的经济转型,也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盛世,在世界现代化 过程中的奇迹。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如此新特点,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国家认识和把握 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从而在经济发展上没有出现大的起落,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快速增 长。 3.加强了结构调整,把农业放在基础地位 我国在控制总量的同时,注意加强了结构调整的力度。这一轮宏观调控首先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 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在制度、政策和投入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7、。全部 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335亿元。同时,建立农业补贴制度,用于“ 三农”的支出五年累计1.6万亿元,地方也较多增加投入。国家采取这些措施,极大调动了农民积 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亿万农民由衷地感到高兴。农 业的发展,为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重要的是我们在这几年,从上述宏观调控实践中形成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 不搞急刹车”的做法和“从实际出发,注重效果,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稳定”的原则,不仅取得 了本轮宏观调控的成效,而且丰富了宏观调控的理论与实践,

8、为今后的宏观调控积累了宝贵经验。 4.在宏观调控的手段上,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进入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宏观调控的对象,经济活动的主体多元化了,经济 活动主体的行为自主化和市场化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要求宏观调控更 多地利用市场化手段。本轮宏观调控采用了三种组合:(1)一是手段组合,即坚持主要运用经济手 段、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2)二是政策组合,即发挥货币信贷政策、财政税收政策 、土地政策、产业政策、外汇政策等多种政策的组合效应;(3)三是工具结合,如在货币信贷政策 中,综合运用了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市场化工具。 在宏观调控的时机和力度的把

9、握上,做到适时适度,有节奏地多次小步微调。过去,针对经济周期 波动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多集中性和大力度。就是当经济已陷于严重过热、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时,为了迅速扭转过热局面,集中性、大力度地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结果往往造成在通货膨胀率 下降的同时,经济增长率也大幅度降低。而本轮宏观调控见事早、动手快,具有预见性,及时性和 渐进性,因此表现为适时适度的多次小步微调,以尽可能长地保持经济平衡快速运行。 三、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 我们认为宏观经济学最早产生于法国重农学派,从国民经济社会生产的整体角度来看,在魁奈经 济表中展示了全部社会再生产过程图式,这是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马克思

10、对魁奈经济表给 予高度评价,并在该表的基础上,经过修正创新了自己经济表,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科 学的完整的再生产理论,这就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理论。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包括三部分,可以概括地用图式展示如下: 第一部分,资本循环理论,是以货币资本(G)为中心,说明资本循环过程,其公式为GWPWG(GG) 第二部分,资本周转理论,是以生产资本(P)为中心,说明资本运动的速度和效益,其公式为P WGWP(PP) 第三部分,资本再生产理论,是以商品资本(W)为中心,说明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全部过程的 统一,以及资本的运动与实现,其公式为WGWPW(WW) 由以上产业资本整体运动的剖析,可以看出再

11、生产理论,既有微观规定分析,又有宏观规定分析, 则循环理论和周转理论是属于个别资本的微观再生产运动,资本再生产理论是整个产业资本的宏观 再生产运动。这三部分微观和宏观再生产运动是有机联系的,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 成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完整体系。由此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奠定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学 理论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即在循环理论和周转理论基础上产生微观经济学理论,在资本再生产理论 基础上产生宏观经济学理论。因此,我国的计划和宏观调控管理,只能立足于本国的实际,总结以 往实践的历史经验,建立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并作为我们社会主义宏观调控 的指导思想,这是确定不移

12、的。当然,西方宏观经济学关于社会化大生产的科学管理体系,反映现 代市场经济一般规律,以及数量分析方法是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江泽民同志指出:“资本主义国家 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合理的做法,反映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是人类 的共同财富,许多方面是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努力学习和借鉴的”。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实践表明,关于循环理论对于企业搞活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周转 理论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关于资本再生产理论对于国家宏观调控管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过程中,对资本循环与周转和资本再生产两个方面,有所忽视 一个方面,强调另一方面,不能正确地对待两者统一的辩证关系。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正确的兼顾 两个方面,使两者结合得好,则国民经济就能得到迅速的稳定发展,反之则不然。这个深刻的教训 值得从理论上进一步研究,这样企业才能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进入市场,搞活经营,提高经济效 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调和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二卷 2资本论第二卷.再生产理论 3资本论第四卷.价值规律理论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