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思考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448003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思考 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思考 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思考 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思考 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思考 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思考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思考 (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思考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思考 生命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存在,唤醒主体意识,引导生命发展,追求生命意义、体现教育本真的全新教育。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在倡导生命教育特色的过程中,以崇高的生命责任和前瞻的教育理性,在学校课程改革实践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为学校课程建设注入了生命活力。一、 “生命教育”思想解读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而“人”又是什么呢?人是一种双重的生命存在。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生命的存在,必然要去追求自然生命生长的需要。另一方面,人又是一种精神生命的存在,人能够感知生命存在本身,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地去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进而追求生命存在

2、的意义!基于以上分析,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在尊重生命生长规律的前提下,唤醒生命的主体意识,通过学校创设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生命体验中实现知识的有效转化,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引导学生追求生命的意义,给予学生体现生命价值的能力。因此, “生命教育”的内涵被概括为:“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培育人的主体精神;反映教育的丰富内涵,促进生命的全面发展。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追求教育的艺术境界;让生命因接受教育而精彩,让教育因尊重生命而深刻!”二、 “生命教育”课程建构:1.生命教育课程目标:生命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在一种全人、全程教育的生命发展观基础上确立的课程理念,它

3、倡导在生命教育的思想下,学校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奠定学生的“五基”:“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融入社会的基本经验、智慧人生的基本思维。 ”2.生命教育课程结构:在生命教育理念下,统整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建构多元立体的“五基课程结构”。五基课程结构立体图:3.生命教育课程建设路径:第一,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国家课程是指学校中各学科的必修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地理、生物、体育、音乐、计算机等。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就是教师在“生命教育”理念下,结合本学科学生能力培养侧重点,对国家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重组,在传授学科知

4、识的同时,侧重学科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语文学科采取“42”的课程模式,即每周的 6 课时,4 课时进行国家必修课教材的教学,z 课时是语文学科能力培养。语文学科能力包括:书法写字、戏剧表演、演讲口才、阅读写作能力。英语采取“51”的课程模式。其它周课时较少的学科则采取专题嵌入式的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如政治学科情境模拟、礼仪修炼课程的嵌入;生物学科家政与营养学课程的嵌入等等。第二,校本课程精品化发展校本课程作为对国家课程的一种补充,它的开设原则是:体现初中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学科知识的拓展与应用、体现“生命教育”的“五基”课程理念。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校本课程经历了五年的开发

5、,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我们提出了校本课程精品化发展的目标。现在作为精品的校本课程:语文学科:书法写字课程、戏剧表演课程、数学学科:数学思维训练理科综合:科技创新制作课程生物学科:插花艺术、家政营养学政治学科:礼仪训练4.生命教育课程建设责任分担:三、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1.生命教育的教学策略:小学刚毕业的学生,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认知能力都处于较低水平。一些教师往往因为忽略学生现实的低起点,而造成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的脱节,使学生在初中学习的起点上就产生畏惧和逃避心理。为了帮助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学校提出“低起点,小台阶,体验成功,促进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低起点、小台阶

6、”要求教师以现实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为起点;“小台阶”倡导降低台阶、分散难度,循序渐进地拾级而上。 “体验成功、促进发展”,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成长的自信,从而激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人翁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展。在这个教育教学策略中, ”低起点”是前提, “小台阶”是策略, “体验成功”是关键, “促进发展”是目的。2.生命教育的教学原则:学校是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圣地,课堂是师生生命智慧涌动的乐土。课堂教学既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承,更不是教师个人“独自”的舞台。正是在教学的涓涓细水中,师生的生命潜质被激活;正是在课堂的激情碰撞里,师生的生命内涵才进发出火花!基于

7、对生命终极关怀的教学思想,学校确立了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原则:“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灵动课堂,培养思维品质,促进生命发展”。3.教学的最佳境界:“生命教育”所要追求的教学最佳境界是:“以知识的传授为载体,赋予每一项教学活动以意义,真正实现师生之间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建构充满教育智慧和生命活力的课堂!”4.建构有生命力的课堂:(1)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多样化的课堂多样化的课堂既体现在学校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从而设计的立体课程的多样性上,更体现在学科教学特色的多样性上。在学校“生命教育”整体办学思想的引领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全校 13 个学科的教

8、师不断地把“生命教育”理念与具体的学科课程改革实践相结合,努力探索本学科教学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鲜明的学科教育教学特色,不断充实着学校“生命教育”的内涵。语文教育民族化、数学学科的发展数学思维、英语学科的情境教学、物理学科的感悟物理、化学学科的生活化学、历史学科的感悟有生命的历史、政治学科的人格教育、地理学科的绿色生活、生物学科的生活生物生命教学、美术的以美育人、音乐学科的重在感受与表现的教育、体育学科的科学运动、信息技术学科的主题探究式教学。正是由于各学科特色鲜明,在长春市优秀学科教研基地、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中,初中部 13 个学科全部获得市级优秀教研组、优秀学科教研基地的荣誉称号。多样化的

9、课堂还体现在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上。学校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每个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知识的有效转化和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准绳。(2)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体验式的课堂新课程改革既是一场教育的革命,更是一次学习的革命。学校遵循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学生对知识掌握不是一个“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简单过程,而是学生“课前预习听课理解想象探究动手实践巩固练习生成创新”的动态过程。在此动态过程中,学生进行生命体验,实现知识的有效转化、思维品质形成、综合素质发展。体验式学习意味着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亲

10、历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领悟知识的内在规律、掌握知识的科学结论、感受知识带来的丰富情感,从而在领悟与体验中形成每个生命的个性化理解。为了让学生在各个学科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学校创建了 10 个非实验学科功能教室,这些教室成为学生体验式学习的快乐空间。语文学科的戏剧表演专业教室、书法专业教室、科技创新教室、生物学科家政与营养学专业教室、信息技术学科的机器人实验室、录播专业教室、历史考古专业教室、天文地理专业教室、政治学科的礼仪训练专业教室、英语的国际理解教室等等。(3)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生成性的课堂初中学生往往对客观事物充满好奇,但对人生目标和生命价值却懵懂迷惘。学校生命教育的课程改革不仅

11、把课堂教学视为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把课堂教学作为培育生命、发展生命、让生命更有价值的教育载体,让课堂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智慧共存共生的舞台。为此,学校要求每一个教师通过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为学生建构“三个世界”:为学生建构科学的世界;为学生建构生活的世界;为学生建构意义的世界。六年来,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以对教育发展的前瞻理性和对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用生命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不断地诠释着教育的价值。我们坚定地相信:有了正确的素质教育方向,在实施生命教育、创办精品初中的发展进程中,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将不辱使命、遵循规律、大胆改革、潜心实践,必将创造出生命教育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