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撰写的格式要求和范例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446946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撰写的格式要求和范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案例撰写的格式要求和范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案例撰写的格式要求和范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案例撰写的格式要求和范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案例撰写的格式要求和范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撰写的格式要求和范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撰写的格式要求和范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案例撰写的格式要求和范例教学案例撰写的格式要求和范例1 1、案例标题:、案例标题:应形式多样化,丰富化。2、案例正文:、案例正文:包括三大部分,即引言、案例描述、案例反思。3、注意问题:、注意问题: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区别:所谓教学案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对教学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每个案例都旨在向读者讲述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引发对教育教学的思考,追寻教学事件背后的教育理念,进而用它指导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案例不能混同于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发生在教学之后,教学设计发生在教学之前,且在结构上也不同。教学案

2、例可以是:引言(引子)、案例描述(故事描写)、案例评析(反思)等。它可以是一个完整小片段,也可以是一节课或多次课的结果。教学设计往往可能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策略、教学过程、4、教学案例举例:、教学案例举例:说明:以下是科学课程教学案例,希望能从中借鉴。教学案例教学案例 1: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从从“鞋鞋”开始开始-一、引言一、引言今天我和 5 年级的孩子研究摩擦力。在课的开始,我要把学生引导到摩擦力的生活体验上去,再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课前我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看汽车轮胎等,可是总觉得离学生的真实感受有点远。直到上课前我都没想到好办法。走进课堂,心里还在思忖,

3、怎样让孩子亲身感受一下摩擦力的存在呢?二、案例描述:二、案例描述:进了教室,环视四周,发现有个孩子的脚伸在了桌子的外面。我把视线停了下来,这个孩子似乎感觉到我在看他的脚,自觉地收了进去。突然,我灵机一动,对了!他们的鞋子的底应该是可以利用一番的呀!于是我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看看自己的鞋子底部,你看到了什么?”一时间,布鞋、运动鞋、皮鞋的底都朝了天。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说有图案,有的说有花纹,有的说没有花纹。我又问:“这些花纹有什么作用呢?”有一个孩子说是为了美观,可是马上被大多数人否定了。一个孩子说:“鞋底是和地面接触的,给谁看呢?所以主要不是为了美观!”这个说法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我又追问

4、:“那究竟是为了什么?”马上有学生举手:“防止走路打滑。”我问:“你怎样可以证明你这个解释?”想了一会儿,他说了:“我可以一个脚穿鞋底有花纹的鞋子,一个脚穿鞋底没有花纹的鞋子,然后走路,看哪个脚容易打滑。”同学们都笑了。我一本正经地说:“他说得不错呀!我们一起来按照他的方法试试看,看看花纹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教室里一下子就开了锅,换鞋,走下座位,在教室里走动。我发现,每个孩子都在细细地体会那种感觉,有的兴奋,有的沉思。教室里不时传来“吱吱”的摩擦声等坐到座位上,平静下来,他们争先恐后地报告他们的发现。这一课就这样渐渐进入了佳境。三、案例反思三、案例反思习惯上,学校是严肃的地方,容不得半点出格,

5、课堂是孩子学习的地方,我们已经习惯了严格要求下孩子毕恭毕敬地正襟危坐。在以往,别说让孩子在课堂上脱下鞋子,就是衣服扣子没扣完整也是关系到个人仪表、学习风气的大事情,需要好好教育一番。要是真的有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脱鞋,老师肯定要大发雷霆或者费尽心机地苦苦劝说了。在我临时设计这个环节的那一瞬间,我也担心会不会让孩子产生轻视课堂纪律的负面影响。但最后我还是心惊胆战地坚持了下来,实践证明,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我想,穿鞋走路是每个正常人再正常不过的生活经历,只有这样的经历才能让学生将生活和知识联系起来。科学知识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不能很快进入的原因不是缺少体

6、验,而是缺少老师的引导。在探究一个新的知识之前,老师应该先想想这个知识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哪些现象中,应该怎样让孩子“回”到生活中。课程体系的设置决定了科学课不可能一直拉到野外去上课,课堂上的时间才是主要的。如果孩子缺少与生活世界的连接,那么科学课也是照本宣科。要让孩子能“回”到生活中,就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怎样把知识“溶解”在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情里,在孩子对生活的“再”经历中找出原本蕴涵在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这样的探究才够自然,学得才够轻松,毫无雕凿的痕迹。学生学习需要情境,学习情境需要真实,真实的学习情境的创设需要我们研究孩子的生活。我们成年人的生活和孩子的生活有很大不同,我

7、们的生活中有神舟 5 号,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同样会飞的“奥特曼”;我们的生活里有哈勃望远镜,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和同样能对宇宙星际了如指掌的“蓝猫”、“淘气”。他们的生活和我们是不完全一样的,他们的生活里有属于他们的乐趣,有属于他们的精彩。所以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生活,应该进入孩子的世界去,看看他们在做些什么。在他们的玩乐中,在他们的游戏中寻找原型,搬到我们的课堂上,这样孩子才不会感到陌生,才能引发他们的遐想,激发他们创造的火花。我庆幸我的坚持,我的这个出格的设计跟我们的教学目标没有矛盾,跟我们的教学理念没有矛盾,跟我们的思想教育、行为习惯教育也没有矛盾。我们的科学

8、探究流行“卷入”的说法,没有亲身经历就没有真实的体验,就没有全身心的“卷入”。因为真实,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才能让孩子的科学探究活动深入到“三英里”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 2: 反向设计:源于目标和评价的反向设计:源于目标和评价的“分类分类”探究教学探究教学一、引言一、引言学习做科学就意味着学习探究中的过程。12 个过程组成了科学的进程:1、观察;2、分类;3、交流;4、测量;5、预测;6、推断;7、区别和控制变量;8、陈述和验证假说;8、数据解释;10、确切的操作程序;11、实验;12、建立模型。1分类是指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一定方案对物体或事件进行分组或排序。2在教育三角形中,有三条边,即教

9、什么、如何教和如何评估。我在教学实践周中执教“生物的分类”时,我总在想,能否根据课标和评价目标来反向地挑选和组织教学内容来体现探究性教学呢?二、案例描述二、案例描述中心任务:分门别类的技巧内容选择:1 1、与原子的种类有关的分类、与原子的种类有关的分类内容标准:认识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家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学习目标:说出元素周期表的含义原子的分类系统。学习活动:下面这些原子应放在下面部分周期表中的哪些位置上?(括号内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氕(1)、氘(1)、氚(1)、氧(8)、氖(10)、钾(19)定义:化学家把具有相同 数的原子分为一类,所有这些类别被列在一张大的表格上,叫做 (质子、元素

10、周期表)。评价方法:课堂观察和质询,直到学生能很自动地给原子按质子数排序。收获:在此之前,有学生曾问过我:“元素周期表怎么是按原子原子中的质子数的顺序编排的呢?”因为他没有理解“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一类类原子的总称。”这句话中的“一类”究竟是什么意思。而教科书在对元素概念的解释时还没有同位素的概念。同位素的概念被安排在元素周期表后面。通过这项分类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清了元素、原子、同位素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内容标准:运用物质组成的分类方法,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学习目标:通过分类活动,促进相关概念组成有序的知识网络。学习活动:将下列物质分类:盐水、Al、O2、H2

11、O、C2H5OH、 O3、CO2 、Ne、N2、金刚石(方法:先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再把每一大类分成两类,依次类推,直到只剩一种物质为止。)如下图:盐水、Al、O2、H2O、C2H5OH、 O3、CO2 、Ne、N2、金刚石混合物 纯净物盐水Al、O2、H2O、C2H5OH、 O3、CO2 、Ne、N2、金刚石单质 化合物Al、O2、O3、Ne、N2、金刚石如此继续往下分。评价方法:课堂观察和质询,追问相关概念的含义、展示分类系统图。收获:通过这个网络的构建,许多学生终于理清了化合物、氧化物、混合物的区别和联系。在建构表格和我的追问的过程中,我看到有不少学生又回过头去翻教材,去求证这些概念的含义

12、。而这些,我原本以为他们都没有问题了呢。3 3、种子的分类、种子的分类内容标准:说出一般的分类方法学习目标:构建一个种子分类系统。学习活动:H2O、C2H5OH、CO2让学生课前自己准备任意的 6 种种子,根据物质分类的方法,构建一个种子分类系统。评价方法:课堂观察和质询,追问相关分类的解释、展示分类系统图。收获:学生面对辣椒种子、苹果核、蚕豆等各种各样的种子,展示出许多的不自信,因为这看起来很随意,怎么不像物质的分类那样玄妙呢?但这却是一次真正的动手进行分类的经历。从而使之体会分类其实并不玄妙,关键是找到对立特征。4 4、制作分类检索表、制作分类检索表内容标准:尝试编制自己的检索表,说出一般

13、的分类方法学习目标:制作一个动物检索表学习活动:根据下列动物的特征,制作一个能识别它们的检索表。龟 蜈蚣 蚯蚓 蜗牛 小金鱼 鸽答:(不惟一)1有脊椎 2有翅鸽2无翅3体表有甲 龟3体表无甲,有鳞 小金鱼1无脊椎4有贝壳蜗牛4无贝壳5有足蜈蚣5无足蚯蚓评价方法:课堂观察和质询,追问相关分类的解释、展示检索表。收获:我曾经尝试着让学生编教材上练习题中的植物检索表,结果是,不是他们不会编,而是对植物的特征不熟悉。他们手中的参考答案又让他们不自信起来。答案中植物学的相关专业术语让他们陌生而后生畏。当我改为动物检索表的编制后,他们觉得检索表不再那么难懂了。你随便问哪个同学,他都能告诉你编制的核心程序:

14、“找对立特征,首先把整体分成两大类,再把每一大类分成两类,依次类推,直到只剩一种生物为止。”总的来看,通过前面的 4 种探究活动,已令学生感受到了分类方法是不太难的、可变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三、案例反思三、案例反思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让不少老师有一种大而空的感觉,而检索表则令许多非生物专业的老师不易弄懂。当我把 4 个活动设计放入网上后,不少老师反应说:“把这个一看,我终于懂了。”老师们在检索表教学中的困惑,折射出对特定领域的探究技能的陌生和敬畏心理。一旦他们明白了检索表的本质,马上就聪明地想到了化学物质的分类与生物分类所使用的方法是一样的,只是表征形式不一样罢了,而且编排程序有许多人为因素,是可变的。既然如此,就可以有多种分类网络。我在考试样题中也特地指出这一点,以引起注意。从以上教学活动及样题的反馈意见,可以看出,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有时不一定适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虽然编者的分科学习背景不同,但是各门类编排的一些探究方法即程序性知识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如果我们能找准一个中心任务,精选一些相关的内容,把它们设计成兼有评价任务的教学活动,这样当每堂课结束时,你将能清晰地、即时地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到底学会了什么。而且,这种专题教学设计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主动形成,从而也真正体现了科学综合课程开设的目的所在。这种教学设计的逻辑,不妨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多试一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