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素材整理(二)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446198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素材整理(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素材整理(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素材整理(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素材整理(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素材整理(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素材整理(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素材整理(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选:必选: 一一.有特色的餐饮品牌有特色的餐饮品牌 1.七仙岭七仙岭 菠萝蜜苑菠萝蜜苑 隐逸原始雨林,远离尘世喧嚣。聆听最清脆的鸟鸣,呼吸最纯净的空气, 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下追逐萤火虫,在雨后的下午静候彩虹,有时候,可以把一 切忘掉,这就是海南七仙岭君澜度假酒店的完美体验。海南七仙岭君澜度假酒店位于海南保亭七仙岭国家森林温泉旅游区内,是 一家以“热带雨林”和“野溪温泉”为主题的度假型酒店。她置身于七仙岭南 面山脚下,以俊俏七峰为屏,背枕青山,胶林如海,椰树婆娑,槟榔亭亭,红 棉披绸,溪流孱孱,40 栋别墅楼依山而建,与热带雨林、野溪温泉融为一体, 一切自然而然。“康体养生”理念是酒店的一个重要

2、部分,这里拥有中国最好的天然氧吧, 每立方厘米负离子浓度高达 800010000 个,漫步热带雨林散步道,吸取植物 的精气,感受一份山野的灵气,体会一股发自内心深处的宁静与祥和,感悟生 命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和谐统一,回归自然、返璞归真。酒店匹配的天香 SPA 水 疗中心、露天瑜伽台、温泉浴泡池、室外游泳池、山地车等多项健身娱乐设施, 使你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之余,康体养生。 菠萝蜜苑是酒店最具特色的户外用餐环境。傍晚时分,漫步至菠萝蜜苑, 进入古老而又神韵的热带雨林。在弥漫着迷迭香味道的夜风下,欣赏身着华美 服饰的古筝乐手现场弹奏,那举手轻拨之间的婉约,让您在雨林里体验最纯正 的中国风原始风味搭配

3、亚洲美食为主题的菠萝蜜苑自助餐厅,让您沐浴在 充满负氧离子的开放式雨林里享用自然美食。 2.三亚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三亚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 三亚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距离三亚 35 公里,位于海南中线内充满原始热 带雨林风光,被誉为“热带香巴啦”。它是一个“神秘、神奇、神圣”的地方,以热 带雨林为舞台,集山奇、林茂、水秀、谷深于一身,更是气候舒适,生态绝佳, 环境幽雅,空气清新,各种植物散发出的植物杀菌素,不但杀菌,还刺激人们 的植物神经,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呀诺达”,是得天独厚巨大的“天然氧吧”和 负氧离子发生器,是“森林浴”最理想、最优良的生态之地。 热带雨林谷遮天蔽日,流泉叠瀑倾泻而下,年平

4、均温度 24 度,踱步雨林 中,你能感受阵阵清新凉意。在这里,你能卸下最繁杂的纷扰,穿越雨林栈道, 呼吸最清新的空气,畅享休闲的快乐时光。在这里,百年古藤、千年古蕨、巨 大的仙草灵芝、“冷血杀手”见血封喉以及热带雨林的六大奇观等,更是让你惊 叹不已 “呀诺达雨林药膳”汇集中华药膳的精华,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运用独特的烹调技法,结合海南地方特色,将雨林中的山药、野菜、野生菌、 土鸡、水库鲜鱼、特色蔬菜引入药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雨林药膳。 “呀诺达雨林药膳”是兼有养生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富含蛋白质、 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既可有效地补充人体能量和营养物质, 又能调节机体

5、内物质代谢,增强机体的自稳状态,提高抗病免疫力,改善心肺 功能和造血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等,达到滋补、强身,养颜、瘦身、防 病、延寿等作用。 3.3.花都食养坊花都食养坊 一家主打炖汤的药膳店,装修古色古香,颇有格调,浓浓的养生气息,出品中有几个汤都评上中华美食,以清淡富有营养的搭配,非常的鲜美、醇厚、 原汁原味,让人食指大动,其他都是家常菜,味道也不错,但是菜的份量较少, 而且价格较其他同类型菜高,不过吃腻了大鱼大肉到这里换换口味,确实有利 健康。 (粤菜,炖汤,药膳菜,家常菜,黄金糕,西洋参竹丝鸡,粉蒸排骨) 4.西安德发长西安德发长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使这种寻常小吃登上宴会的“大

6、雅之堂”,却是西 安德发长,它与著名的仿唐菜点和牛羊肉泡馍,一并被誉为“西安饮食三绝”。 它坐落于古城西安的中心,东依钟楼,西傍鼓楼,面临广场。其外貌传承民族 风范,古色古香。内部装饰融汇现代流韵,华贵典雅。在西安有“宴文宴友饺子 宴,长忆长安德发长”之名,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饺子宴而享誉四方。饺子宴 成了西安名吃的一绝,有人说也是“神州一绝”。有人说:到西安,不看秦始皇 兵马佣,不算真到,不吃饺子宴,也不算真到。饺子是我国北方的一种面皮包馅的名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 2000 多 年前的西汉时期,都城长安(今西安)就盛行食饺子。不过那时俗称角子,南北 朝改称“偃月形馄饨”。三国时期,魏国人

7、张揖所撰广雅一书中,做了有关 馄饨的记载。北齐时的颜子推也曾著书曰:“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偃月就是现在饺子的形状。到了唐代,饺子更为流行,称之为“扁食”。我国 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的唐代墓葬中,发现盛在碗里的饺子,和现在的饺 子一样。宋代时称“角角”。明刘若愚编的明宫吏火集记载过年吃饺子的情 况时说:“五更起,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 之者卜一岁之吉”。清代的燕京岁时记里,也有类似记载。到了明、清时代, 才改称“饺子”,并一直延续至今。 在西安的特色小吃中,最称的上一绝的莫属“饺子宴“的得名,它主要是由这 种千姿百态的饺子组成的宴宾筵席, 故称之

8、为 “西安饺子宴“.尤为中外旅客所 称道的是,上百种饺子,配以不同的馅,捏成不同的形状,玲珑剔透,或蒸或 煮,好吃好看,每一款都有一个雅致的名称和传说,真是让人眼花缭乱,赞不 绝口。“西安饺子宴“分为“百花宴“、“牡丹宴“、“龙凤宴“、“宫廷宴“、“八珍宴 “等 5 个高、中、低档次、由 180 余种色彩造型、香味俱佳的饺子分别组成,可 谓“一饺一格、百饺百味“。 5.5.西安仿唐菜西安仿唐菜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兴盛的时期,中国饮食文化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一个新 的高峰,特别是都城长安,饮食市场繁荣兴旺,胡姬酒肆别开生面,珍馐佳肴 千姿万态,面点小吃丰富多彩,一时间使中国饮食文化呈现出争奇斗艳的伟

9、观。 韦臣源官拜尚书令时,向唐中宗进献的烧尾宴所列的奇异食品中,粗 略统计就有五六十种之多,真可谓玉液珍馐,水陆杂陈 。现今的西安名菜肴 仍可找到它的历史渊源。至于其它文献中记载的唐代菜点,亦是华美精致,不 同凡响,曾对后世菜点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现今仿唐菜,虽然顾名思义是仿制,但亦兼具新意,每菜肴既具有唐代菜 点的风韵,又要为当今人们所接受和喜食,做到古为今用,故仿唐菜肴须具以 下特点: 每个菜点必须有可靠的史料依据,即史籍中有具体记载。 所用原料必须是唐代具有的和比较稀有珍贵的,坚持仿唐菜点原料真实性。原辅材料尽量按记载的搭配去做,尽可能地保持唐代菜点的风韵。 烹饪方法尽量以唐代常有的

10、为主,同时不排斥现代的方法。 按以上原则做出的仿唐菜点,既能反映出唐代菜点的固有风韵、当时烹饪 文化的特色,又能使今人感到味美可口。仿唐菜的烹调方法比较考究,菜点古 香古色,主味突出原汁原味,营养价值高。菜点之郁浓之处可说是浓的花开 不开 ,至于淡时,可使人真能得到味外之味,如水中明月,回味无穷。仿唐菜 具备了以鲜、脆、酥、嫩、香、甜、软、绵为主的味道。 6.扬州八怪宴扬州八怪宴 “绿扬邨外板桥东,富春茶社遇鱓公,黄慎昨来小盘谷,菜根香好话金农。 ”中国烹饪文化现代引路人箫帆先生诗句概括扬州风物与扬州八怪的美食情缘, 八怪以不入俗流的创新精神改变了清代文人画沉闷的风气,给中国画坛注入清 流。以

11、郑板桥为首的八怪“诗书画三绝”,以诗人的感悟品鉴饮食,崇尚“儒家风 味孤清”,在他们的诗画题跋行文中散落无数淮扬民间菜点珠贝,充溢着个人特 有的饮馔视角,扬州烹饪大师与学者进行梳编相辑成席。以“瓦壶天水菊花茶” 开文宴之篇,铺陈书屋茶食四品、香叶冷碟八味,借园大菜十二道、玲珑细点 六款,板桥道琴雅韵作为收官之作。席间八怪风雅故事娓娓道来,喜怒骂笑, 幽默诙谐,在品尝返朴归真的菜品感悟人生哲理。二二.名人与美食名人与美食1. 张爱玲:蛤蟆酥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在一篇谈吃的文章中写到:“我母亲从前有亲戚带蛤蟆 酥给她,总是非常高兴。那是一件半空心的脆饼,微甜,差不多有巴掌大,状 近肥短的梯形,上面芝

12、麻撒在苔绿底子上,绿阴阴的正是一只青蛙的印象派画 像,那绿绒绒倒就是海藻粉,想必是沿海省份的土产” 实际上,张爱玲所描写的“蛤蟆酥”就是旧时苏州的土产香脆饼。它在苏 州并不稀罕,旧时大街小巷都有得买,其中以苏州现前街承德里旁的“文魁斋” 里的最为有名。“文魁斋”是一家仅半间门面大小的小店,非常简陋,当街支 起一面“文魁斋”的布幡,既当店招,又作遮阳的蓬布用。 2. 鲁迅:玫瑰白糖伦教糕 一代大文豪鲁迅因为经常工作到午夜前后,养成了喜欢吃点心的饮食习惯。 1935 年 4 月,他在上海写下弄堂生意古今谈,文中便提到了一种糕点:玫 瑰白糖伦教糕。 玫瑰白糖伦教糕,最早出现于广东顺德的伦教镇,因此而

13、得名。伦教镇 人巧用当地特有的清泉水制作糕点:用清泉水浸泡大米 3 个多小时以后,磨成 米浆,再压成干粉。清泉水加砂糖,在锅里煮沸。然后将糖水冲入米粉内,冷 却后加入“糕种”,放置 7 个多小时,再经发酵等精细加工之后,制好的玫瑰 白糖伦教糕,晶莹洁白,糕身横竖相间的孔眼,均匀有序,软滑爽润,清甜微 酸。 3. 梁实秋:汤包 雅舍小品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其内容大多来自生活琐事,信手拈来 即能妙笔生花。散文家梁实秋同样是个爱好美食的人,甚至对吃颇有研究。他 很喜欢吃汤包,曾在雅舍谈吃一书里这样写道:一笼屉里放七八个包子, 连笼屉上桌,热气腾腾,包子底下垫着一块蒸笼布,包子扁扁的塌在蒸笼布上。 取

14、食的时候要眼明手快,抓住包子的皱榴处猛然提起,包子皮骤然下坠,像是 被婴儿吮瘪了的乳房一样,趁包子没有破裂赶快放进自己的碟中,轻轻咬破包子皮,把其中的汤汁吸饮下肚,然后再吃包子的空皮。活脱脱一个老饕的形象。 陆游:川菜 很多人都知道陆游是南宋大诗人,而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味美食家。他长 期在四川为官,对川菜兴味浓厚。唐安的薏米,新津的韭黄,彭山的烧鳖,成 都的蒸鸡,新都的蔬菜,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离蜀多年后还念念不忘。 晚年曾在蔬食戏作中咏出“还吴此味那复有”的动情诗句,在饭罢戏作 一诗中,他说:“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

15、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 蘸美至极。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4. 袁枚:豆腐 世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清代诗人袁枚却曾经为三块豆腐低声下气。 任沭阳知县的袁枚,有一回在海州一位名士的酒宴桌上,看到一道菜是用芙蓉 花烹制的豆腐,色若白雪,嫩象凉粉,香如菊花,细腻似凝脂,看了惹人眼馋, 闻了令人流口水。袁枚夹了一块,细细品味之后,离席径往豆腐店,向主人请 教制法。店主是位年老赋闲在家的官吏,见这样一位名闻遐迩的大文人出尊登 门求教,就成心摆摆架子,笑道“俗语说得好:一技在身,赛过千金。这制法 岂能轻易传人?” 见袁枚着急,店主一本正经地说:“陶渊明当年不为五斗米折腰

16、,请问你 肯不肯为这豆腐而三折腰?” 袁枚是个爽快人,向来又以不耻下问出名,听了店主的话,不愠不怒,毕 恭毕敬地向这位自己年长一倍的老人弯腰三鞠躬。店主见他居然俯首施礼,屈 尊求教,一面歉疚地说:“折杀我也,折杀我也。”一面赶忙频频答礼。然后, 竹筒倒豆子一哗啦,将制法全教给了他。 5. 杜甫:五柳鱼 五柳鱼是四川名菜,唐宋以来早已脍炙人口,而且它还和我国古代诗人杜 甫有一段关系呢!相传,有一天杜甫邀几个朋友在草堂上吟诗作赋,不觉到了 中午,眼看要吃午饭了,可是一无所有,拿什么款待这些客人呢?他正在着急, 忽然见家人从浣花溪里钓上一条鱼来,喜出望外。心想,就请大家品尝这条鱼 吧! 杜甫鱼开膛洗好,加上佐料蒸熟,又加入甜面酱炒熟,把四州泡菜里的辣 椒、葱、姜和汤汁,和好淀扮,做成汁,趁热浇在鱼身上,再撤上香菜。众朋 友边说边吃,把鱼吃得精光,讨论起这鱼起什么名字才合适,最后杜甫说: “陶渊明先生是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