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D期末试题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2441401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D期末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代文学史D期末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代文学史D期末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代文学史D期末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代文学史D期末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D期末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D期末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台阁体(、台阁体(60)台阁体是永乐至成化年间形成的一种文体。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 ”。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它的出 现,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 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毫无创新,毫无生气。2、茶陵派(、茶陵派(61)茶陵派是明代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之。李东阳 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提出“轶宋窥唐”,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法度声调的 掌握。因其历任馆阁,四十年不出国门,诗风雍

2、容典雅,平正典丽,仍有台阁体的余波。 但另一些作品却摆脱了台阁风,展示了广阔的社会视角,表现了作者的个人的真情实感和 精神状态。自然清新、意趣横生,不刻琢,有浓烈的生活气息。3、历史演义(、历史演义(21)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位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 、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4、童心说(、童心说(172)“童心说”是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李贽在他的童心说一文中提出来的,所谓童心,即童 子之心,即不含一丝一毫虚假的真心,是不受“道理”、“闻见”(指儒家的正统思想教条) 熏染的心。即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他认为

3、童心是一切作品创作的源泉,最 是评价一切作品价值的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 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 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5、三言与二拍(、三言与二拍(156)三言二拍是明代话本小说集,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三言”是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是冯梦龙对宋话本和明代拟话本加工 、编辑而成的短篇白话小说集、每集 40 篇、共 120 篇;“二拍”则是凌蒙初在“三言”影响下 编著的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

4、奇的合称,各 40 卷。6、虞山诗派(、虞山诗派(219)虞山诗派是明末清初受钱谦益影响,以其家乡常熟虞山命名的东南诗坛重要流派。主要成 员有冯舒、冯班,孙钱曾、钱陆灿等人。代表人物冯班师从钱谦益,反对七子、竟陵和严 羽。他的诗歌沉丽细密,锤炼藻绘,抒发亡国悲痛,婉而多讽。虞山诗派最大的特点是学 古而不泥古,积极主张诗歌革新并能取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对东南诗坛的繁荣作出了一 定贡献。7、肌理说(、肌理说(320)肌理说是清代中叶翁方纲提出的诗论主张。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 。翁方纲借用肌理论诗,包括义理和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 道德规范的思想与学问

5、;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句等作诗之法。义理为本, 通变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容词章、义理、考据为一,受考据学风的影响 ,遭到袁枚“错把抄书当作诗”的批评。8、常州词派(、常州词派(379)常州词派是清中叶兴起的词派,由常州词人张惠言开创,故名之。张慧言推尊词体、提倡 比兴,主张以婉约的风格隐曲的表现士大夫的幽怨之情。到了近代,周济继续发扬其理论 ,进一步提出“诗有史,词亦有史”,超越抒写士子遭遇感慨的范围,更加强调词的社会内 容,强调寄托,要使词不黏着一点,达到含义更加广阔深厚的境地。9、诗界革命、诗界革命(398)诗界革命是近代后期由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更新带来的文学变革

6、之一。鲜明提出“诗界革命” 口号的是梁启超,而早已反映出诗界变革趋向并获得创作成功,成为“诗界革命”旗帜的则 是黄遵宪。 “诗界革命”的衡量标准是“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三者兼具。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 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 现力的作用。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 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10、小说界革命、小说界革命(418)小说界革命是近代后期小说领域的突出现象。梁启超提出了“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 革

7、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口号,这是“小说界革命”的开始。首先,梁启超强调了 小说对于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将其地位提高,打破了千百年来鄙薄小说的传 统偏见。其次,提倡小说界革命,将小说创作纳入资本主义社会改革的轨道,并为小说作 出新的分类,为新小说的创作题材揭示了广泛而现实的内容范围。第三,揭示了小说具有“ 浅而易解“、“乐而多趣“的艺术特点,分析了小说具有“支配人道“的“熏“、“浸“、“刺“、“提“ 四种艺术感染力量。这场革命主要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的推动和西方文学观念与文学作品的启示的结果, 而印刷术的进步、稿酬制度的出现、文化商品市场形成的刺激,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小

8、说界革命”的影响相当深远,许多人投身于小说创作,直接促使了创作热潮的出现,在 近代小说史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二、简答题二、简答题1、西游记西游记题材的演化(题材的演化(126、127)西游记的演化过程是将历史的真实不断地神化、幻化最终以“幻”的形态定型。玄奘取经本是唐代的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归国后,他奉诏口述所见所闻,由门徒辑录成 大唐西域记,以宗教的心理去描绘的种种传说故事和自然现象已染上了一些神异的色彩。后由其弟子撰写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唐僧取经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越传 越神。北宋年间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似为一种“说经”话本,他虽然文字粗略,故事简单, 但大致勾画了西游记的基本框架

9、,并开始将取经的历史故事文学化。西游故事主角已 经由唐僧转为猴行者,某些离奇情节有了初步轮廓,尚无猪八戒,出现一次“深沙神”。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取经故事在元代渐趋定型。元末明初的杂剧西游 记,首次出现了猪八戒,深沙神也改称了沙和尚。至迟在元末明初,有一部故事比较完 整的西游记问世,原书已佚,主要人物、情节和结构已大体定型。2、以、以牡丹亭牡丹亭为例简述汤显祖的为例简述汤显祖的“至情至情”论(论(109、115)汤显祖的“至情论”主要是源于泰州学派,同时也渗透着佛教的因缘,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 。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从理想上看,有情人生的境界是“至情”,牡丹

10、亭便是“至情”的演绎。汤显祖在该剧 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 复生者,皆非情之至者。”这种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如影随形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 由与个性的解放。从途经上看,最有效的“至情”的感悟方式是借戏剧来演绎。牡丹亭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感情价 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 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牡丹亭中的天上地下、虚实正奇达到了一种从心所欲的境界。杜丽娘没有爱却可以得 到爱,没有情人却可以生发出情人,甚至为了追求梦中情人而一命归阴。

11、3、清代弹词体制(、清代弹词体制(344)弹词的体制由说、表、唱、弹四部分组成。说(说白),即说书人用书中角色的口吻以第一人称来对白;表(表述),即说书人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唱(唱句),以七言韵文为主,间或杂以三言而成十言句式;弹(弹奏),以三弦、琵琶为主来伴奏。其中说、表、唱、弹俱全者称“唱词”,仅有表、唱、弹而无说者,称“文词”。而弹词的开 篇仅有唱、弹,少则四句两韵,多则十几韵、几十韵不等,本用以定场,后来逐渐演变为 一种独立的曲艺形式。4、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204-207)清代文学较之以往各代异常繁富,甚至可谓驳杂。清代文学可以说是以往各类文体之总汇 ,呈现出一

12、种蔚为大观的集大成的景象。1、曾经兴盛过的文体之再度兴盛,实际上也是中国文学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的复归与 发扬。(1)在明清鼎革的社会动乱之际,与学术文化思潮由空疏之心学转向复古形态的经世致用 之学相呼应,诗歌创作转向伤时忧世。清初诗从总体上说是继承和发扬了贯穿中国诗史中 的缘事而发,有美刺之功,行“兴、观、群、怨”之用的传统精神,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传 统的审美艺术的特征。可以说中国诗的传统精神和古代审美特征,在清代又一次获得了发 扬。(2)词作为一种抒情诗体,曾在两宋度过了黄金时代,元明两代呈现衰落之势。也是在明清 鼎革之际,词发生了专机,走出俚语,归于雅道,成为彷徨苦闷中的文人委婉曲折的

13、书写 心曲的方式。出现了被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性德。清人词无论从规模或成就 上讲,都足称大观,再次显示并发展了词的特异的抒情功能。(3)经过唐、宋两次古文运动,骈文趋向衰微。清初文人以骈文寄托才情,从而揭开了骈文 复兴的序幕。2、清代文学也表现出新兴文体的雅化倾向和雅俗并存、互渗的状态。(1)戏曲方面,入清后传奇、杂剧都顺从着晚明的趋势,创作更加活跃。戏曲创作中社会历 史意识的增强和对戏曲性的注重这两个方面的综合,涌现出了一个戏曲的高峰长生 殿和桃花扇两部杰作的诞生。此后戏曲的雅化堕入道德教化,或者变成纯案头的读 物,古典戏曲就失去了艺术生命。(2)清初的小说顺从明末小说的趋势,旧

14、作的新编虽仍不绝如缕,但作家独创的作品却日益 增多,从总体上看是迈入了独创期。在众多作者或适俗或别出心裁的创作中,终于有人感 受到了时代的脉搏,领悟到了小说的文学特征,面对现实人生,将平凡的生活变成真实而 有审美内蕴的小说世界,于是出现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清代文学在前期和中也是有变化的。前期文学关注国运民生,有着炽烈的责任感和深沉的 历史意识,传统文体和已经雅化的戏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影响深远。在清中叶,传统文 体虽然也很活跃,流派纷呈,诗说文论竞相争鸣,但成就和影响却远抵不上小说。5、儒林外史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的叙事艺术(293-295)儒林外史既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色彩,也没有情意缠绵的动

15、人故事,而是当时随处可 见的日常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儒林外史摆脱了传统小说的传奇性,淡化故事情节,也不靠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 物,而是尊重客观再现,用寻常细事,通过精神的白描来再现生活,塑造人物。儒林外史所写的人物更切近人的真实面貌,通过平凡的生活写出平凡人的真实性格。1 、人物性格摆脱了类型化,而有丰富的个性。2、不但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而且写出 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3、在有限的情节里,体现出人物性格的非固定性,即性格的发 展变化。4、肖像描写从脸谱化转向具象化,以真实细致的描写,揭示出人物的性格。5、 自然景物的描写运用口语化的的散文,对客观景物作精确的、不落俗套的描写。儒林外史

16、改变了传统小说中说书人的评述模式,采取了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 叙事方式,让读者直接与生活见面,大大缩短了小说形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作者已经能 够把叙事角度从叙述者转换为小说中的人物,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视角和心理感受,写出 他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角度。6、桐城派姚鼐的散文观念(、桐城派姚鼐的散文观念(327)首先,他主张“道与艺合,天与人一”,“义理、考据、词章”合一,让儒家道义与文学结合 ,天赋与学力相济,“义法”外增加考证,以求三者的统一和兼长,达到既调和汉学、宋学 之争,又写出至善极美文章的目的。其次,运用传统的阴阳刚柔说,将多种风格归纳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他以生动形象 的语言,细致描绘两者鲜明的特色,提出“统二气之会而弗偏”,“协合以为体”,追求刚柔 相济,避免陷入“一有一绝无”的片面和极端,接触到文学审美风格的实质问题,对后世影 响甚大。最后,把文章的艺术要素提炼为“神、理、气、味”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