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观念转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439668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观念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观念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观念转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观念转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观念转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观念转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学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小学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望城区茶亭镇茶亭小学望城区茶亭镇茶亭小学 曾立新曾立新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一切先进的改革都是从先进的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观念是行动的星魂,观念对行动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本次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教育发展新需要。下面,我结合我校实践,谈谈我认为的小学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观念转变。一转变学生观:学生是独特的、蕴含着无限发展潜能的一转变学生观:学生是独特的、蕴含着无限发展潜能的个个体体怎么看待学生,捌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2、,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把课改理念提到了时代发展高度,这是历次课程改革从来没有过的。 “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发展,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有尊严、有权利,正是成长发展中的人,这要求教师要树立:学生本位意识。学生本位意识。一切以学生为本,心中装着学生,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人生幸福。学生主体意识。学生主体意识。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没有学生这一主体的参与,任何教师的教都无法取得预期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2立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的主体能力。学生个体学生个体意识。意识。

3、把学生看成独特的人,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性格的人。教师尤其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每个学生都拥有独一无二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教育经历、所处社会坏境,这种独一无二的成长经历造就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学生。独特意味着差异,差异孕育着多样性。教师面对的每一位学生,而不仅仅是一群学生,教学的任务不是让学生的体验趋于一致,而应该尊重学生自己思考和感受的独特方式,鼓励学生形成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见解。人生来就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力,教育应该去唤醒、去挖掘每个人的潜力,而不是埋没、扼杀人的本性。因此,对于孩子“幼稚”的追问, “憋脚”的改造, “粗浅”的看法, “脱离实际”的想象

4、,以及“没有根据”的假设,教师和家长都不能轻易说“不” ,因为正是在不断的追问、假设、探究、想象中,创造才得以诞生。二转变教学观:教学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二转变教学观:教学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灌输” ,而是一,而是一起探索起探索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事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特征被概括为:“教师教,学生被教” 、“教师讲,学生听” 、 “教师制定纪律,学生遵守纪律” 、 “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学生适应学习内容” ,教师给什么,学生就获得什么。在灌输中进行的学习,无视学生的主体性、漠视人的自由和尊严、忽3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需要, 是一种低效的学习,它只会禁锢和

5、钳制学生的发展,只会使学生成为奴仆和顺民。如果教师不管学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一味地向容器中填充,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不断地储存知识,很少放手让学生去自由自主地探索和体验,如此训练出来的学生只会是知识的存储器,而不是一个生命意义上的完整的人。新课改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对教学关系的正本清源。这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的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程特别强调学识的主体性、学识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无条件地接受教师

6、上的“灌输” ,而是主动地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去实践。与灌输相比,课程改革主张的教学更具有开放性、问题性、实践性、情境性和参与性。通过这种教学,学生能更好,更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形成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转变教材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三转变教材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对教材价值、作用、评价标准和处置方式的基本看法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材观引领者教师构建出截然不同的教学生活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事实上,教材只是一种文本,这种文本中的文字是被过滤的、承载着我们社会对于教育宗旨的信4念,对孩子未来的憧憬与规划。教材是师

7、生沟通与共享的主要媒介,而不是唯一媒介,教教材的教师呈现给学生一个千篇一律的、被文字限定与隔离出来的世界,用教材教的教学则创造出一个富有个性、超越个性的、更为广阔和真实的世界,如何选择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如何让学生学习的内容紧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如何让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在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并在亲身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教学在处理教学内容的时候仍然需要发挥创新精神,对各种素材进行分析、整理和重新加工、增删、整合,有舍弃,有补充,可拆卸,可重构,一切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性处理都要求教师在现实的考虑中恰当地行使以上权利,

8、这样的教学内容可能适合于特定时空、特定情境下的教学,才会有利于学生的实际要求和能力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要求教师必须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注重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四四. . 转变师生观:师生关系首先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转变师生观:师生关系首先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系我国 2000 多年的儒家文化积淀形成了尊师重道、师道尊严的传统。无可否认,对教师的尊敬应该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5都应提倡的,但问题在于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师” 。

9、是不是对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言听计从就是尊敬老师,而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 ,就某一问题持有不同看法和意见,就是“羞辱”老师,也就是对老师的“不敬”呢?显然。靠这种霸道的方式赢来的“尊敬”是不稳定、不合适的,也是不道德的,因为它是以牺牲牺牲个性、创造力及想象力为代价,以剥夺牺牲的独立和批判精神为交换的,它并没有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人老对待。教学的本质是交往,在平等的交往中师生才会产生智力、情感的共鸣,才会有学生心灵的自由、创造灵感的迸发,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都是主角,教师只是主角中的“首席” ,引导教学的方向与节奏。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之上,教师和学生在对话与理解中彼此尊重、

10、彼此信任、彼此接纳,没有一方对另一方的控制与压迫,也没有苛严的规训,有的只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问辩、质疑、宽容与悦纳,有的只是灵魂和灵魂之间的敞亮和开放、心与心的碰撞和激荡。 “真正的教师会保持警惕,不在讲台上或明或暗的方式,将任何态度强加于学生。 ”应该讲想学生从尊师重道的狭隘视野中解放出来,使每个教师、每个学生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课程与教学的顺利实施都必须依靠教师,任何缺乏教师有力支持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其结果都只能是“新瓶装旧酒” 。同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不可能是独立于教师成长之外的空中楼阁,其目标6的实现需要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因此,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革新活力的教师队伍就成了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同时,也正是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不断地成长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