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暑假作业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430453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暑假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题四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暑假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题四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暑假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专题四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暑假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专题四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暑假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四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暑假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暑假作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专题四专题四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暑假作业暑假作业(时间:90 分钟 总分:100 分)一、选择题(15460 分) (2010山东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B C D 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2010北京卷)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第 34 题。3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 A和 B和 C和 D和4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2、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2010上海卷)地壳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形成了矿物,矿物组成了岩石。据此回答 57 题。5地壳中已经发现 90 多种化学元素,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是( ) A氧、硅 B硅、铝 C铝、钠 D铁、镁 6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 A表面有大量气孔 B具有明显层理构造 C含有动植物化石 D矿物颗粒定向排列 7峰林、石芽等地表形态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 A变质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3、8 题。8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A B C D(2010北京市抽测)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 1、2、3、4、5 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据此完成 910 题。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地貌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 2 -B该地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 C该地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该地的地质构造为:甲处是背斜,乙处是向斜,丙处是地堑 10若图中 4 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20103 月淄博模拟)读某地地貌景观图及其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 1112 题。11图中 M、N、

4、O、P、Q 五地的地质构造类型依次是( ) A背斜、向斜、向斜、背斜、断层 B背斜、向斜、背斜、向斜、背斜 C背斜、向斜、背斜、向斜、断层 D向斜、背斜、向斜、背斜、向斜 12图中 P 处地貌的主要成因是( ) A断裂下陷 B向斜成谷 C顶部岩石抗侵蚀力弱,受外力侵蚀成谷 D外力堆积作用形成(2010南京市模拟)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 1314 题。13图中 B、D 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14图中表示的是 ( )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作用 D重熔再生作用(2010天津卷)某校地理

5、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 15 题。15据图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 ( ) A陆地相对上升 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海面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16.下列地貌中主要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广西桂林山水 B.喜马拉雅山上的角峰 C.山西汾河谷地 D.黄河三角洲 17.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碰撞挤压形成 ( ) A.东非大裂谷 B.喜马拉雅山 C.大西洋 D.红海 18.下列地质作用类型及现象中,你认为属于外力作用范畴的是 ( ) A.地震 B.火山活动 C.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的形成 D.岩石的变质作

6、用 19.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河流的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20.图 4-1-2 中的沙丘,正在向北京移动的是( )图 4-1-2 21.图 4-1-3 所示的岩石分布状态图中,黑色代表的是岩浆通道,甲、乙两处岩石可能分别为( )图 4-1-3 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沉积岩 C.沉积岩和岩浆岩 D.沉积岩和变质岩- 3 -读某地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 2224 题。22c 区域的地质构造名称为 ( ) A 地垒 B 地堑 C 背斜 D 向斜 23与东非大裂谷的成因最符合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4四

7、处的岩层比较,年龄最轻的岩层是 ( )A B C D (2010 年济宁质检年济宁质检)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 P、Q 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 25 题。25.图中 P 处的地貌名称是 ( ) A.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二、非选择题(50 分) 26(2009北京市海淀区)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5 分)(1)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2)乙处地貌类型为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按照埋藏条件,乙地为_水,丙地为_水;两地相比, 水质较好、流量较稳定的是_地。 (4)丁地在海

8、底地形中属于_,该处蕴藏有丰富的_等矿产资源。 27(2009华师一附中)下图中的河流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甲、乙、丙分别为不同河段上的三个点,根 据三处的横截面状况绘制了地形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 分)(1)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该河的流向是 _。 (2)河流位于_半球,判断的理由是_。 (3)河流在甲处形成河谷的原因是_;在乙处成谷地 的原因是_。 (4)甲处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是_,如果不合理采伐,河流 的水文特征的变化是_。28读下图,回答问题(10 分)。(1)图中 A、B、C、D 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属于向斜的是_。(2)图中 A 处的地形是_ _,成因是_ _;B

9、处的地形是_ _,成因是_ _。(3)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 _处,原因是_ - 4 -。29读“世界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板块名称D 板块,E 板块, F 板块。(2)红海是图中的 板块和 板块(填字母)相互 (运动方式)形成的。(3)在 AD 板块相互碰撞的地带,常常形成(多选):( ) A、高大的山脉 B、巨大的高原 C、深邃的海沟 D 岛弧专题四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DCDCADDCAAACABA16171819202122232425 CBCBACBCDB 26.解析:读图可知,甲地的

10、地质构造为向斜,因为岩层向上弯曲,该地貌为向斜成山,原因是向斜槽部的岩 层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山地。乙处的地貌为冲积扇,它形成在河流流出山谷的地区,当河 流携带的泥沙流出山谷,流速减小,导致泥沙沉积而形成冲积扇。乙处的地下水为潜水,丙处的地下水是从断层的 裂隙涌出,为承压水,承压水埋藏较深,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少,所以水质较好。丁地属于大陆架,该地区有石油、天 然气、煤等矿产资源。答案:(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2)冲积扇(或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沉积。 (3)潜 承压 丙 (4)大陆架 石油、天然气、煤、硫、磷

11、 27.解析:根据不同地点河流的剖面图可知,河流在上游地区,河床比较陡,呈“V”型河谷,下游地区呈“U”型河谷,另外从植被的类型可知,上游河流在高山峡谷中流动,由于地势高以及水热的组合状况不同,自然 带往往与同纬度的下游地区存在差异。根据下游(丙地)剖面图中河流的右岸(P 岸)较陡,以冲刷(侵蚀)为主,左岸 (O 岸)较缓,以堆积为主可推测该河流位于北半球。读地质图可知,甲地河谷是由于断层作用而形成的,乙地河谷 是由于背斜顶部受到张力的作用,岩石破碎受到外力作用而成。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作用,森 林破坏对河流的影响表现为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河流下游淤积,产生洪涝灾害。答案:(1

12、)由西向东 (2)北 丙处位于河流的下游,剖面图中河流的右岸(P 地)较陡,以冲刷(侵蚀)为主,左岸(O 地)较缓,以堆 积为主 (3)在断层处,岩层破碎,容易侵蚀成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河流下切侵蚀成谷地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河流源头补给量可能会减少;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河流含沙量增 加,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导致河水泛滥28(8 分)(1)A B(2)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3)A 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29(8 分)(1)太平洋;美洲;南极洲(2)B;C;张裂(3)ACD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