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研究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2430432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原经济区中原经济区“三化三化”协调发展研究协调发展研究韩志全韩志全(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国贸系(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国贸系 10 商商 1 班)班)摘摘 要:要:中原经济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完善中原经济区发展模式,对于推进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中原经济区“三化”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首先介绍了“三化”的内涵,并且针对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主要举措,包括:加速工业布局调整,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形成功能互补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关键词: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

2、调发展 Study o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ree Moderniz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Han zhiquan(10 CB1,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ShengDa College of Economic impell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PER cities group, speeding urbanization steps; carrying the developmen

3、t of th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area of grain production.Key words: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new industrialization; new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中原经济区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文化底蕴、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并于 2011 年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4、,划入重点开发区域。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近年来,中原经济区积极探索不以2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成为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力量。 一、对中原经济区一、对中原经济区“三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认识协调发展的认识(一)(一) “三化三化”的基本概念的基本概念“三化” ,是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

5、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单纯从字面理解的意思不同,城镇化,就是指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

6、到大至都市,小到农户的产销、合作、互动、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生产技术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二)(二) “三化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是:城镇化

7、努力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强大的现代城镇体系,县域经济发展获得内涵动力,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统筹发展迈上新台阶。形成具有中原特色,以中原城市群紧密层为核心增长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农村社区协调布局,全面开放、城乡统筹、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显然,构建新型农村社区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和增长点,是中原经济区3“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解决好三个问题: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保障体系的有效对接;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政府、集体和社会力量解决服务设施建设资金,集

8、体和个人负担住宅建设资金,必要时政府可适当补贴;改革农村社会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社会秩序和文化环境。如果人口单纯、大量向城镇转移,既会促生各种城市病,也会加剧“三农”难题,既使得农民工难以“市民化” ,也使得农村出现“空壳化” ,不仅“三化”难以协调,还可能造成“三损”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 “三化”协调发展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实现从乡村到城镇空间转移的同时,真正实现从农民工到市民的全面转化,切实促进农业发达、农村兴旺和农民幸福。生活在城镇和乡村的每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条件都应该得到满足,基本发展条件都应该得到保证,市民与村民共同创造和平等分享“三化”协调发展的成果,最终实现人在城、乡的

9、全面发展。二、中原经济区二、中原经济区“三化三化”协调发展的关系协调发展的关系(一)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一)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1、农业的发展和积累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我国农村工业的发展,不同于发达国家农村工业化是城市工业化扩散而来的做法。中国工业对农业的依赖性更强,表现在其最初的资金、原料、劳动力、土地等依赖农业提供,农村工业产品的市场也大多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好坏,不仅从“原料”供应上直接影响农村工业发展,而且从“市场”上间接影响农村工业发展。因此,农业的发展是农村工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2、工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人少地多的发达国家,没有农村工业化也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但它们依托的是城市工业化

10、和农业的大规模经营;而在我国条件下,大部分地区(除少数大型国营农场外)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是人口多而人均资源少,总产多而人均产品少,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低下,农业商品率低,农业人口多且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等;同时,城市基本工业化未能带来农业现代化,这就决定了中国大多数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必须以农村工业化为前提。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建设的根本问题。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新型工业化是主导,农业现代化是基础,更准确地说,农业现代化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在工业化强力支撑下的我国农业必然要走上现代化之路,必然要以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确保新型工业化的实现。4

11、(二)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二)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二者都是建设新农村的手段和路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为依托,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1、城镇化是农业现代的有力依托一是城镇化能够为农业吸收剩余劳动力,农业现代化是要使农业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和集约化经营,而城镇数量远远大于大中城市,开发建设的成本较低,这无疑是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二是城镇化能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和资金积累,农业现代化必须有先进的物质技术装备提供保障,工业品投入的有效增长,将促进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加快

12、传统农业的改造速度。只有城镇化达到一定程度,城市能够为农村生产出足够的农业投入品,农业的装备条件才能得到改善,农业实现现代化才成为可能;三是发展与农业生产有较高关联度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规范化服务,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2、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发展的首要条件一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而也是城镇化的基础。农业发展是小城镇形成的先决条件。农业生产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意味着它为非农产业提供农业剩余产品的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城镇化的催化剂,农业生产产业化的根本任务,就是对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方式的调整,一方面必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13、,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服务体系、农业外贸体系、第三产业等综合性经济转化;另一方面,生产方式的调整也必然造成社会关系的变革;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农业现代化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城镇化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镇化进程加快,需要补充大批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镇,扩大了城镇劳动力来源和商品的市场需求,刺激城镇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满足城镇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三)工业化与城镇化(三)工业化与城镇化1、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经济支撑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经济支持,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存在着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浪潮,

14、直至实现城镇化。城镇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存在着较大差别。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发展所形成的聚集效应使工业比重上升,对城镇化比率上升具有直接和较大的带动作用;而当工业化接近和进入中期阶段之后,产业结构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超过了聚集效应的作用时,城镇化的演进更多地表现为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的拉5动。2、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普遍认为,工业化是推动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城镇化的发展对工业化也有促进作用。首先,当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农村土地,由农业转向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这又导致原先分散居住在广大农村的人口向不同规模的城镇集聚,使城镇居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15、。其次,城镇化过程,不仅使城市基础设施得到逐步完善,而且使高素质人才、资金、科技创新等有利于工业进一步发展的要素向城市集聚,推动工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城镇化进程是与工业化紧密联系、互相适应、互相促进的过程。我国城镇化发展及其空间分布格局除了受到自然基础和政策因素影响外,也受到工业化等的影响,其城镇化水平应该和工业化等因素相协调。工业化以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方式,将生产中心与商业贸易中心聚集于城镇,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城镇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因此,可以认为工业化启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起源于工业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强调要以工业化为主导,

16、即工业化主导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从现代化的本质看,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加快城镇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只有加快工业化,才能有更多的工业产品和先进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城镇化,就是“化”农民为市民、 “化”农村为城镇、 “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只有加快城镇化,才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工业化、城镇化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城镇化是一个与工业化互动的过程。没有工业及其为之服务的商业、金融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城市就失去了支撑;反之,如果没有城市的相应扩张,工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在空间上也会受到制约。三、中原经济区三、中原经济区“三化三化”协调发展的现状协调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原经济区不断探索“三化”的有效发展模式,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呈稳步推进、逐步上升的态势。 “三化”协调发展大致经历了启动、发展、深入三个阶段:(一)(一) 启动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