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练习测试题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423762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拿来主义》练习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拿来主义》练习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拿来主义》练习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拿来主义》练习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拿来主义》练习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拿来主义》练习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拿来主义》练习测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拿来主拿来主义义 练习测试题练习测试题一、基础练习。一、基础练习。 1.下列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大度(d) 鱼翅(ch) 国粹(cu) 故弄(lng)玄虚 掘墓(ju)B 摩(m)登 吝(ln)啬 给(j)予 残羹冷炙(zh) 存膏(go) C 古董(dng) 孱(cn)头 脑髓(su) 礼上(shng)往来 譬如(p)D 奖赏(shng) 自诩(x) 蹩(bi)进 鱼鳍(q) 茅厕(c) 2.下列词语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残羹冷灸() 冠冕() 脑髓() 吝啬() B.礼上往来()自栩() 蹩进(b) 鱼翅() C.发扬国光() 国粹() 玄虚() 磕头

2、() D.佳节大典() 孱头() 摩登() 针灸() 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古董 摩登 恬不知耻 礼上往来B羡慕 脑髓 残羹冷炙 栩栩如声C嘉节 唐皇 浑蛋废物 积重难返D剔除 给予 装腔作势 勃然大怒4下面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 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 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 过去,叫作“发扬国光”。A.运 拿 挂 B运 揣 走 C送 捧 挂 D送 拿 走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洛阳一场大火,309 个生灵涂炭,这一灾难震惊四方。 B.你应该和朋友

3、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C.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到天伦之乐。 D.蚯蚓断成两截,就成了两个生命,从此南辕北辙,各奔东西。 二、句意理解。二、句意理解。1.拿来主义一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 。A.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所以,先从历史的发展谈起。B.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是对比烘托的手法。C.文章主要立足于破,因为是驳论文。 D.文章拓开,使文章产生波澜。2.“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正确理解是 。A.反映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B.中国人信奉“小国寡民”的思想,习惯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

4、来”。C.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己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传播。D.反映有些中国人对外国人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排外思想。3对“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要具备聪明的头脑、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拿来自己需要的好东西。B 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才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拿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C要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要心明眼亮,要自己去拿,而不要别人送来。D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脑筋”,放出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才能具有实行“拿来主义”的胆识。4选出对下列各句内容理解正确的项 2(1) 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5、( ) A “完全国货”是指把日本货改为中国商标,并强调是“国货”,利用当时消费者的“中国人用中国货”的心理,欺骗买主。 B “完全国货”指把日本商标改为中国商标,强调是国货,借此打击日本,这是一种斗争策略。 C“完全国货”是日文汉字,这个“国”是指日本国,说明日本货在中国市场上十分畅销。 D “完全国货”是中国商人用中文翻译的日文,告诉买主,这是真正的日本货,以迎合某些中国人崇洋心理。 (2)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出一点进步了。( ) A 这一段话讽刺梅兰芳,因为他用自己的演艺为国民党政府服务 B 这一段话讽刺国民党政论利用古董和

6、活人作媚外宣传。 C 这句话讽刺国民党政府又出新花样,利用“活人”媚外求荣,欺世惑众。 D 这段话讽刺前几位“大师”是古董,因为他们用古典艺术为国民党政府作媚外宣传 (3)我在这时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A 作者因为在前面关于送去已经说得很多,再说就没意思了,所以不想“再说什么” B “鼓吹”、“吝啬”是贬义词是作者故意在国民党反动文人的立场上讲的,以达到讽刺的效果。 C 作者并不反对“送去”,只是主张有来有往,“送去”之外,还要“拿来” D 这一段文字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结束上文,

7、第二句引出下文内容 5 .课文开头从“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谈起,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同国家政权内外政策密切相关 B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都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不相容 C 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拿来主义的正确 D 使人们吸取经验教训,所以从历史发展谈起 6. 对“这种奖赏,不是误解为抛给的”一句的正确理解是( ) A 这“抛给”实际上就是“抛来”之意,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B 故这“抛给”是指外国人自动送来的 C 这“抛给”包含了善意施舍之意 D 使人们吸取经验教训,所以从历史发展谈起 三、阅读理解。三、阅读理解。(一)阅读下文,完成 1-5

8、 题。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 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 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 不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 ),或( ),或(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

9、,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下列对第一段中所用的比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鸦片”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B.“烟枪和烟灯”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C.“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喻吸收精华应有利于“大众化”。 D.“姨太太”喻文化遗产中腐败的东西。 2.在原文 中填入一组正确的关联词 A.却 只要 而 却 而 B.并 如果 而 而 却 C.并 只要 只 只 却 D.却 如果 只 却 并 3.依次填入文中( )内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3A.存放 使用 毁灭 B.使用 毁灭 存放 C.使用 存放 毁灭 D.毁灭 存放 使用 4.对第一段段意概括得

10、不全面的一项是 A.拿来主义者是如何占有、挑选的。 B.拿来主义者是如何使用和存放的。 C.拿来主义者是如何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 D.拿来主义者是如何区别对待文化遗产的。 5.对第二段画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B.强调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C.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产生新人与创立新文艺的重要性 D.强调了新人的产生对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6.上文第二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阅读课文第阅读课文第 3 3 段,回答问题:段,回答问题:1、本段最后一句的含义是( )A 运用比喻论证,论述卖国主义者将沦为乞丐 B 运用比喻论证

11、,论述奉行“送去主义”的恶果C 形象描述亡国的悲惨可怜相,说明奉行“送去主义”的恶果D 形象描述送去主义者充当亡国奴的悲惨可怜相,指出送去主义者必将沦为乞丐。2、下列复句第一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A/ B/ C/ D/3、对文中“拿来”“抛来”“送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对自己有用,主动去拿 施舍的东西很客气地送你B不管三七二十一占有它人家不要的抛给你为了礼尚往来C对自己有用,主动去拿无不良动机的抛弃或施舍别有用心地送人D自己主动去拿无不良动机的抛弃或施舍与抛来没有多大区别4、

12、“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的含义是( ) A 应当充分利用鱼翅的养料。 B 鱼翅只能提供给少数人。C 提倡应该像吃萝卜白菜一样多吃鱼翅。D 说明应吸收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以利其平民化。5、简要解释“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含义。7、对文中最后一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句重申“拿来”的主张,既紧扣题意,又收束全文。B 第二三句承接前一段的“挑选”,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C 第四句阐明拿来主义者应具备的条件。 D 最后一句从反面强调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四、分析第四、分析第 8、9 段使用的比喻论证手

13、法。段使用的比喻论证手法。1.“大宅子”比喻: 2.“孱头”比喻: 3.“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的“昏蛋”比喻: 4.“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接受一切”,“欣然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废物”比喻:5.“鱼翅”比喻: 6.“鸦片”比喻: 7.“烟枪和烟灯”比喻: 8.“姨太太”比喻: 六、阅读分析:仔细读第六、阅读分析:仔细读第 37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第 3 段文字运用的说理论证方法主要是: 。A.比喻论证 B.类比论证 C.对比论证 D.因果论证42.第 3 段的中心是 。A.揭露“送去主义”自欺欺人的危害及实质。B.讽刺尼采自诩太阳

14、,反对“送去主义”。C.反对“送去主义”,主张“拿来主义”。 D.主张“拿来主义”,反对不给子孙留点礼品。3.第 4 段中“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的主要区别是: 。A.“抛来”动机良好,“抛给”企图较坏。B.“抛来”动机较坏,“抛给”动机良好。C.“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D.“抛来”和“抛给”的说法表面似有区别,但本质一样。4.第 5 段中有 5 处引号,对后 4 处引号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 1 处表否定,第 2、3 处表强调,第 4 处表特指。B.第 1 处表否定,后 3 处表强调。C.第 1、2 处表否定,第 3、4 处表特指。 D.第 1 处表否定,后 3 处表特指。5.第 5 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承启,其理由是: 。A.前文揭批了“抛给”的实质和后果,下一段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具体做法。B.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一段再次揭露“送去主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