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产回收》说课稿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417991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产回收》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化产回收》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化产回收》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化产回收》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产回收》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产回收》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稿磷酸吸收法回收煤气中的氨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我叫马占民,89 年从河北工业大学化工专业毕业,毕业后一直在化工系统工作,做过技术员,当过安全科长,在其他学校教过化学,对化工系统的生产、工艺比较熟悉和了解,所以讲授化工课程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能理论联系实际讲授,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今后就业时能较快融入企业实际。本学期我担任高化 103 班和 105 班的化产回收和化工设备两门课。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磷酸吸收法回收煤气中的氨 。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教材分析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与加工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家高职高专煤化工专业用教材。炼焦产品除了焦炭外,将煤气进行回收和加工

2、,可获得大量的如煤焦油、氨、萘、苯等化工产品,既可保护环境,又可获得有用的产品,达到煤的综合利用。所以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与加工这门课对煤化工专业很重要。本章节是炼焦化学品回收的一个主要章节。目前国内焦化厂采用磷酸吸收法回收煤气中的氨不少,所以这一章节也具有实际意义。该章节主要讲述了磷酸吸收法回收煤气中的氨的目的和意义、工艺原理、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操作要点。学生学完该课有一个整体效果,对生产企业的生产工段有全面了解。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章节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目前国内和国际采用磷酸吸收法回收煤气中的氨生产概况。掌握磷酸吸收法回收煤气

3、中的氨工艺原理、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2.技能目标:结合实际,要求学生掌握安全操作和安全防护要领。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 教学难点:工艺流程。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需要按流程分述物料进出、反应机理,变抽象为形象化。四、说教法1.针对两个班学生层次不同,讲述时加以区别。高化 105 班是初中起点,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高化 103 班虽是大专班,但是学文的比较多,所以在讲述时贯穿一些中学基础知识。重点讲述原理和流程,对其中的抽象理论计算(如物料平衡计算)做适当删减。2.对教材中出现跨学

4、科的名词概念时,在讲述时增加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如设备结构) ,增加和拓展材料力学的基础概念(如强度、刚度) ,使学生容易理解。3.适时提问、点拨,与学生互动在讲述中,先让学生自己沿工艺流程图找出物料进出,然后共同分析正误,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4.采用图片、挂图或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变枯燥的理论为形象化。5.普及安全知识,增加安全意识。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 ,讲解典型事故案例,从而培养学生养成既要胆大心细、又要注意安全防护的意识。五、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

5、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安排如下:1、导入新课:展示工厂图片,使学生进入实地感。然后引出新知识,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2、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化工工艺重点是流程,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利用幻灯片的教学手段讲述,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通过实际演示讲述对操作时注意事项和技巧(如判断泵的噪音、用手感设备的温度) 。3、课堂小结:简单扼要对知识进行小结,让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4、板书设计:采用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如: 磷酸吸收法回收煤气中的氨一、煤气中氨的来源(由煤中氮元素转化) 五、主要设备二、磷酸、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六、操作要点三、磷酸吸收氨的原理 七、安全知识四、工艺流程 小结:作业:5、布置作业。针对 103 和 105 两个班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六、说教学评价根据以上教学,我对本课时进行评价: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既要胆大心细,又要注意安全防护的意识。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化工系 马占民2011.2.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