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两伊政策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417302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的两伊政策论文 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外的两伊政策论文 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外的两伊政策论文 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外的两伊政策论文 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外的两伊政策论文 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外的两伊政策论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的两伊政策论文 (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外的两伊政策论文国外的两伊政策论文 【论文关键词】两伊政策;伊拉克;伊朗;美国【论文摘要】对伊拉克政策和对伊朗政策是美国中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对两伊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两伊对美国在中东利益所构成的共同威胁,以及不同时期美国的两伊政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了从整体考察美国两伊政策的必要性。伊拉克与伊朗均为中东重要的国家,中东又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链接点。因而,美国的中东政策,尤其是两伊政策在美国的中东战略乃至全球战略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伊互邻近并位于至关重要的波斯湾沿岸,占有世界 65%的石油资源;同时两伊对美国的“不扩散努力构成巨大挑战;此外两伊还对美国在中东和全球利益构成的

2、严重威胁。为此,研究美国的两伊政策显得十分必要。在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中,视角往往集中在美国对伊拉克政策或对伊朗政策,将美国对伊拉克政策和伊朗政策两者结合起来,从整体考察美国两伊政策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拟对两伊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两伊对美国在中东利益所构成的共同威胁,以及不同时期美国的两伊政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了从整体考察美国两伊政策的必要性。1 伊拉克和伊朗的战略地位及战略价值伊拉克和伊朗的重要战略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的国家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与土耳其、伊朗、叙利亚、约旦、沙特、科威特接壤,东南濒波斯湾。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伊拉克是中东

3、地区少有的不缺水的国家。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同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邻,南濒波斯湾和阿曼湾,北隔里海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相望,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它控制着海湾东岸和霍尔木兹海峡,是连接波斯湾和里海、中亚的最佳通道。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伊拉克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富有“油水”国家。伊拉克的石油质量、储量、产量长期稳居世界前茅。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 115 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十位。伊朗同样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截至 2006年底,已探明石油储量约 211 亿吨,居世界第二位;伊也

4、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日产原油能力425 万桶。天然气储量约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伊拉克和伊朗的战略价值随着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各国对石油资源的依赖与日俱增,各主要大国围绕着能源的较量日益激烈;伊拉克、伊朗两国内部以及两国之间存在地固有的矛盾,为大国介入本地区事务提供了可乘之机。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多方因素综合作用下,伊拉克和伊朗突显出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战略价值。二战爆发后英国对抗德国岁月二战爆发前,英国与德国在中东进行暗中较量,二战爆发后英国与德国的争夺就公开、激烈化了。双方在中东的冲突主要集中在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及北非的埃及

5、和利比亚两个地区。对英国来说,伊拉克是它在全球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旦失去就会危及海湾和英属印度的安全,因此英国不能容忍一个反英国政权在伊拉克存在。1941 年 4 月民族主义者拉希德阿里在军队支持下发动政变,成为伊拉克首相,组成新德政府,拒绝英国提出的从伊拉克调动军队的要求,派兵包围了英国在伊的军事基地,恢复同德国的外交关系,公开倒向轴心国。二战爆发后,伊朗政府虽然持亲德态度,但考虑到伊朗所处的位置,决定对两个相互敌对的集团同盟国和轴心国保持对等的距离,宣布实行中立。礼萨汗在第 12 届议会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伊朗严守中立的立场,表示伊朗希望与“所有的国家一律保持有好关系”。伊朗借中立之名继

6、续向德国提供它所需要的物资,伊朗政府的亲德行为并没有改变,只是在英国的压力下,变的更加隐蔽。英国为了切断德国与伊朗的来往,在海上拦截往来于德国与伊朗的货船。德国却与苏联达成一项协议,允许德国与伊朗的物资运输借道苏联转运。1941 年 6月 22 日德国军队向苏联发动进攻后,伊朗的处境发生了变化,苏联也要求伊朗中断与德国的往来。同盟国还要求借道伊朗向苏联转运物资。礼萨汗已感到英、苏将采取行动,就在 1941 年解除了亲德的马廷达弗塔里的首相职务,禁止德国人从事反对同盟国的宣传活动。但英苏两国决定完全控制伊朗,消灭德国在伊朗的势力。两国政府于 1941 年 7月 18 日照会伊朗政府,要求它将所有

7、德国侨民驱逐出伊朗。礼萨汗拒绝了英、苏的要求,他认为在伊朗工作的德国人大多为伊朗政府部门或企业所聘请,只要他们不从事非法活动,伊朗政府有义务在道义上保护他们。在冷战时期,遏制苏联的一道屏障朝鲜战争后,美国为防止苏联在中东地区敲开通往温暖印度洋的大门,提出建立一个小型中东军事集团,即由苏联的邻国伊朗、土耳其、阿富汗和接近苏联的伊拉克和巴基斯坦组成北方军事联盟,并逐步形成中东军事集团。其目的在于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连接起来,从而对社会主义集团形成包围之势。1954 年 4 月 21 日,美国与伊拉克就缔结军事援助协定进行换文,表示将“采取一切可能需要的合理措施以发展它们的防御能力”,

8、并“采取适当步骤以保证有效地使用美国所提供的经济和军事援助”。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试图通过组建地区同盟来维护波斯湾的安全,促使伊拉克与土耳其于 1955 年 2 月 24 日正式签署相互合作公约 ,即巴格达条约 。英国、巴基斯坦、伊朗分别于同年 4 月、9 月和 10 月相继加入该条约。同年 11 月,这个条约的成员举行首次理事会,正式宣布成立“巴格达条约组织”。美国不是该组织正式成员,仅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该组织活动,但是,美国人却在该组织关键的委员会中担任职务,并参与它所有的磋商,同时还向缔约国提供经济、技术和军事援助。1957 年 1 月 5 日,艾森豪威尔在国会上发表以“拯救中东”为核心的中

9、东政策特别咨文,即“艾森豪威尔主义”,要求国会授权总统保护中东国家的独立而使用武装部队,既遏制苏联向中东渗透,又控制中东各国日益高涨的阿拉伯民族主义。伊拉克成为阿拉伯世界第一个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国家,也是最新西方的阿拉伯国家。该计划以巴格达条约组织的成立为标志,该条约中将两伊联系在一起,成为西方对苏联实行“大包围圈”计划的重要一环,突显了伊拉克和伊朗的地缘价值。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开始摆弄中东新棋盘早在 90 年代中期,美国就把中东的反美国家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等称之为“无赖国家”。 “”事件后,美国再次将伊朗、伊拉克列入“邪恶轴心”国家行列。防范和打击这些“邪恶国家”自然

10、就成为美国在中东谋求霸权,维护战略利益的关键所在。2003 年月日,布什率先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即美国可以在没有受到恐怖分子袭击的情况下,率先对恐怖分子和“邪恶国家”进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这表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已经由冷战时期的“威慑遏制”向“先发制人”战略转变。2003 年,美英师出无名,在“先发制人”战略的指引下,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并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同时又将战争矛头直指伊朗。美国改造“邪恶轴心”政权的战略意图已经十分明显,在塔利班政权、萨达姆政权接连被美国颠覆之后,伊朗自然就成为下一步美国重点改造对象。2004 年美国提出“大中东民主计划”,试图通过在中东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建立

11、起美式民主和价值观念,从根本上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从而进一步控制中东地区。伊拉克作为美国这场改造过程中的“试验田”,无疑起着标杆性作用。2 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及对两伊威胁的认知美国政府曾多次系统阐述其在中东的重大战略利益:石油利益。保障海湾石油以合理的价格获取,并且保证海湾石油不被某一国所掌控。国家安全利益。主要包括:“遏制激进民族主义国家的挑战,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等方面。中东主要盟国的安全,尤其是以色列和海湾君主国的安全。以色列和海湾君主国的事关美国在中东战略部署,也是美国维护海湾及中东安全的保障线。经济利益。中东一直是世界重要的军火贸易市场,市场前景十分诱人,美

12、国作为世界上军火出口大国不能不为之动心。两伊作为美国的“敌对国家”对美国在中东的国家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石油利益 21 世纪世界各国将更加依赖波斯湾石油,尤其是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波斯湾的石油。美政府直言不讳地承认, “波斯湾石油对美国的重要性必须从全球角度来理解”;1994 年 7 月 21 日美国政府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家参与和扩展安全战略也充分考虑了对石油能源特别是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明确指出, “美国在中东有长久利益”, “从较长远的时期来看,随着国内资源的逐渐枯竭,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程度越发重要。自第一次石油冲击以来,美国经济大约增

13、长了 75%,可是那期间我们的石油消耗几乎没变,而石油产量却下降了。这些事实表明:必须继续持久地依靠充分利用和节约能源,寻找其他能源资源。尽管采取节约能源措施,美国仍然对无限制地获取这种重要的资源有极大的兴趣。 ”1990 年 8 月 2 日,伊拉克军队悍然入侵科威特,并很占领了科威特。美国在波斯湾的主要目标,即确保石油自由输出和防止不友好国家建立地区霸权。 “如果萨达姆被允许占领科威特,并由此掌握全球近 9%的石油产量,那么,他的经济力量就会超过占据全球约 10%石油产量的沙特。此外,他的军队如果不遭受损失并占领科威特,就会使他进而对沙特构成严重威胁,致使沙特人被有效地芬兰化即被迫遵从国外或

14、巴格达主宰的石油政策。一旦遇到危机,巴格达就可以通过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进而促使油价飙升来破坏全球经济。即使萨达姆选择遵循高产量、低油价的政策,其即将获得的巨大石油收入,也会使他近乎无限制地把钱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支持恐怖主义和其他喜欢的工程。世界将不得不面对一个用核武器武装起来的萨达姆,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惟一水道。霍尔木兹海峡是世界上石油运输最繁忙的通道,平均每 810分钟就会有一条油轮通过这里,每年有亿吨以上的石油通过该海峡运往世界各地,占波斯湾地区石油运出量的80%,全球石油贸易量的 40%。控制了霍尔木兹海峡就意味着控制住了世界石油的命脉。伊朗

15、在两伊战争期间,为了加强对霍尔木兹海峡海峡的控制,频繁袭击过往的油轮。1993 年,伊朗从俄罗斯购买了三艘基洛级攻击潜艇并在沿海的三个基地部署了约 18 枚“CSSN-2 蚕式”反舰导弹。1994 年 10 月,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部署大量军队和防空导弹,以期在西方国家发动对伊朗的攻击时切断西方国家石油通道。伊朗还加紧扩大小型攻击艇编队规模,准备对来犯的美军舰只实施“狼群战术”。据美军专家预测,目前,伊朗至少拥有 2000 枚各类型水雷,拥有 3 艘俄制“基洛”级潜艇、60 余艘小型舰艇、4 艘袖珍潜艇和新型国产“鲸”式潜艇。一旦伊朗对霍尔木兹海峡海峡实行封锁,无疑是对石油依赖日益严重的国际

16、社会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国家安全利益由于伊拉克所处重要的战略位置,拥有比较强大的军事力量,尤其是美国害怕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萨达姆政权敢于同美国叫板,公然挑战美国主导下的中东尤其是海湾地区的稳定,因此伊拉克已经对美国冷战后极力维护的世界领导地位构成严重的现实威胁。海湾战争为布什构建“世界新秩序”提供了良好契机,也使伊拉克经济军事实力受到重创。布什随即推动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经济制裁,以期伊拉克在联合国的制裁下伊拉克人民起来推翻萨达姆政权。严厉的经济制裁导致了伊拉克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但萨达姆政权依然屹立不倒。克林顿政府试图借助伊拉克国内反对派的力量来推翻萨达姆政权,但由于反对派内部派系林立,内讧不断,严重影响了与萨达姆斗争的力度。 “”事件后,布什政府力借反恐之机以军事手段强行改变萨达姆政权。如果美国能够在伊拉克问题上得手,那不仅将保证石油的安全,巩固它在海湾乃至整个中东的主导地位,而且将加强它对中、东欧和广大中亚地区的辐射影响,提高它对国际事务的控制能力,更好的维护它的单极世界。同伊拉克相比,伊朗被认为对美国构成的潜在威胁更大。在美国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