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414455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 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强“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 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强“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 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加强“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 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加强“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 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 (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加强“90 后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 摘要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四个层次来论述“90 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开展途径和对策,以期为改善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提供相关帮助。关键词“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途径“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精神体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方面反而出现了不少问题:人们开始浮躁、欲望膨胀;人与人很多交往都是建立在利益之上,为了利益渐渐迷失自我,变得狭隘、自私。当前“90 后”即将步入社会承担责任,日渐从“早晨八九点钟的太

2、阳”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当前社会存在诸多对“90 后”大学生的偏见,尤其在感恩意识方面体现最为突出。然而“90 后”大学生确实在对父母的感恩、对社会的回报等方面存在令人诟病之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一“、90 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90 后”大学生的特质来说,他们大都有着较为独立的思想和较为开放张扬的个性,但在成长过程中难免形成对自我的过分重视与强调,忽视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具体来说, “90 后”大学生在当前的感恩意识缺失情况可以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层面来看:1.从社会层面来看,对社会和他人的回馈意识冷漠马克思曾经指出:“

3、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必须要与社会和他人发生联系才能真正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然而部分“90 后”大学生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不关心社会和国家发生的大事,更不要说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有一些同学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思想也比较封闭,与社会脱轨,更不会花费时间去关注社会与国家。他们缺乏主体意识、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常常抱怨社会对他们不公平。具体到“90 后”的个体上,主要表现在对于考试和助学贷款等方面的诚信缺失上。2.从学校层面来看,对师长的教育之恩缺乏在大学生活中,与大学生关系最为紧密的就是教师,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直接反映高校思

4、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感恩教育的开展水平。尊师重道并非空言,在实际生活中每名“90 后”大学生都应该而且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为这四个字作出注脚。然而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的迟到、早退,或无故旷课,乃至随意进出课堂等都是对于教师缺乏感恩意识的表现。更有甚者,在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后,提起母校却嗤之以鼻,对于曾经苦心教导自己的老师不屑一顾。这种行为不仅表现个体在道德素质上的缺陷,更为“90 后”大学生群体抹黑。3.从家庭层面来看,对父母的孝亲观念淡薄无论是儒家的孝经还是弟子规 ,无一例外地强调了敬老孝亲的极端重要性。 “孝”正是一切美德的根源和起点,因此作为“90 后”大学生必须要非常重视对父母的孝顺和对长辈的

5、感恩。然而一些学生不知道父母生日,不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给父母适当的关心与关怀,特别是很多“90 后”大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孝亲观念极为淡薄。二“、90 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1.多元的西方文化冲击和传统道德文明的弱化,淡化了社会感恩氛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和推进,带来了利益主体和观念的多元化,经济利益至上的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少人为了金钱和利益甚至将亲情、友情抛在脑后。自近代以来,西方一些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的思想糟粕不断冲击着我国传统的伦理架构,出现了重视自然科学轻视人文科学、重视工具性知识轻视文化涵养、重视功利化价值取向轻视集体价值观念

6、等问题。另外,一些网络思想毒瘤也给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90 后”造成了影响,导致他们出现了价值观的扭曲和异化。正是由于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难以让感恩之花在“90 后”大学生心中扎根,感恩意识在思想尚未成熟的“90后”大学生当中也逐渐被弱化,这不可避免地导致“90 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2.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和教育方式的简单化,影响了感恩教育的实效一是教育的功利化。一些高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行为越来越功利化,为了提高就业率让更多的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学校更加注重的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应考的能力,学生所需要的道德和精神上的教育往往被忽视。二是教育方式单一。感恩教育在实施过程

7、中的方式单一化阻碍了感恩教育的顺利进行,弱化了感恩教育的实效。表现在:教育主要以授课为主,缺少对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弱化了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有些教师倾向于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忽略了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全面综合的发展;实践面不够宽广,进行感恩教育的场所大多以教室为主,大学生没有机会去接触社会、深入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就不能感受到感恩教育的意义。3.家庭教育观念的偏颇和学生感恩意识的匮乏,弱化了感恩教育很多人批评“90 后”大学生不懂感恩、不愿感恩、不会感恩,其核心与本质正是对“90 后”大学生极端个人主

8、义的抨击。很多批评将“90 后”大学生视为只知索取而不知回报的“冷漠一代”,这无形之中为“90 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埋下了隐患。同时,一些“90 后”大学生表现出了自立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淡薄的弱点,他们极度自我中心化。一方面, “90 后”大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缺乏正确的认知;另一方面,部分“90 后”大学生性格敏感、容易冲动,意志力较差,略有成就就会盲目自大,而稍遇挫折就会垂头丧气,这些都导致部分以自我为中心的“90 后”大学生不能做到心存感恩之情、身行感恩之举。三、加强“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从“90 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9、分析可以看出,社会、学校、家庭是与“90 后”大学生作为个体而出现的不可割裂的系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升其感恩意识,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四个方面着手。1.营造感恩的社会氛围,宣传感恩教育思想社会环境是“90 后”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大舞台,是加强感恩教育的最好课堂。包括政府、企业、传媒等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机构要有意识地推进社会感恩氛围的营造,不断塑造并发挥正确的榜样作用和引导作用,特别是在新媒体兴起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社会舆论引导方式,为“90 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更加坚实淳厚的社会氛围。通过社会各主体的共同努力,营造出全社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社会氛围,发

10、挥社会舆论的正能量,从而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提供助力。2.坚持高校主阵地,注重感恩教育实效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是加强“90 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主战场和主渠道,坚守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主阵地正是提升“90 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关键。一是要将感恩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实现感恩内化。从思想方面启发“90 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从情感方面培养“90 后”大学生感恩情怀,从品行方面促成“90 后”大学生的感恩践行。二是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感恩意识,让教师作为富有正能量的火把不断将感恩意识传递给每名“90 后”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做

11、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领航者。三是要不断提升“90 后”大学生的人文主义素养和人文精神关怀,在良好的校园感恩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感恩意识,从而实现大学生精神内化的过程。四是应该不断开展针对于“90 后”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教学实践活动。3.重视家庭教育熏陶,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功能托尔斯泰对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曾论述,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因此,提升“90 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要重视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一是要求家长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孩子家庭感恩情怀教育。家长不能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还应重视子女的情感疏导和道德教育。家长对子女要关

12、爱,但不能溺爱,对子女的关心不仅在物质领域,更要涉及精神领域,重视子女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子女的健康人格,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知恩、感恩。二是树立感恩榜样,优化家庭感恩氛围。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养成和道德修养。家长应主动积极地营造家庭和睦融洽的氛围,做到互敬互爱、谦让包容,让孩子体会“感恩”带来的温暖。三是要注重关爱与理解教育,培养子女的感恩意识。4.加强自我教育,提高感恩认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真正的教育乃是自我教育。 ”要想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形成联动力量,来助推“90 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展开,必须以“90 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为落脚点。 “90 后”大学生应以“慎独”精神为原则,积极带头践行感恩行为,坚决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做到严于律己、知行统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同时在“90 后”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唤起他们内心的感恩意识,最终目的就是要让“90 后”大学生将感恩意识内化为感恩的自觉行为。参考文献:1龚宇平“.90 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51-52.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41.作者:彭国柱 单位:湖南工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