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406765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 (1)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根本原因) 。 (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略。 (4)重用人才:破格录用一批谋臣猛将:善于发现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 2、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 (1)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承认土地

2、私有,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统一货币、度量衡; (3)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经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 本疆域; (4)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5)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3、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1)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暴政: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徭役繁重。刑法严酷。 (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2)直接原因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4、怎样评价秦始皇?、怎样评价秦

3、始皇?(见笔记) (1)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 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2)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唐朝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唐朝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1)治国思想上:他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随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2)用人策略上:他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3)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重视法律,颁行唐律 ,体现仁义为本,为末的 原则。 (4)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

4、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5)文化: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6)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战而后和”的政策,在厥地区设羁羁糜府州进行管辖;设安西都 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与吐蕃和亲,促进汉藏的友好和西藏地区的发展;使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7)外交:采取开放的政策,设立鸿胪寺;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对外来文明采取兼 收并蓄的政策,增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有何历史作用

5、?、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有何历史作用? (1)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 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3)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康熙初年面临什么形势?、康熙初年面临什么形势? (1)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2)沙俄势力正在东来。 (3)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

6、强管理; (4)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三藩) (5)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2、他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他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1)巩固统一国家的活动: A 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 B 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 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C 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D 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E 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 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2)维护

7、国家主权的活动: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 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历史影响: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 ) 3、 如何评价康熙帝如何评价康熙帝 (1)功绩:)功绩: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 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 (2)消极:)消极: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 (3)总评:)总评: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

8、 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一、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 孔子的生平孔子的生平 (1)自学礼乐:)自学礼乐:15 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 书 礼 乐 ,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 礼乐文化为已任。 (2)从政失败:)从政失败:50 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 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 激化而下野。(3)周游列国:周游列国:55 岁时,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被采纳。 (4) 献身文教:献身文教:68 岁时回到重国,整理编订六经 ,专门从事教育。 2、 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孔子生

9、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代:时代:(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 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 “礼崩乐坏” (2)“周礼尽在鲁” 影响:影响:(1)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 (2)孔子提出“仁”(核心) ,反对暴政(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 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3、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A 思想:思想:(1) “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已复礼

10、”, 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2)核 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 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 (3)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 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 相限制。 B 政治:政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 C 教育:教育:(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

11、面。 (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 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 学的最基本教材。 4、地位和影响:、地位和影响: A 对中国:对中国:(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 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 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 (3) “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

12、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 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B 对亚洲: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C 对欧洲: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二、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1、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 (1)17 岁时在雅典阿卡德米学园学习,师从柏拉图,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被称“学园的灵魂” (2)前 343 年,亚里士多德成为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之师。为师期间,利用优越条件,继续研究各类科学,学术思想 进一步发展。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3)亚历山大征服希腊后,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创办吕克昂学

13、园,被称“逍遥学派”。提出“中庸之道”。 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科学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科学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 (1)哲学:A 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 觉。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B 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 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 (2)生物学: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 (3)物理学:在物理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4)逻

14、辑学:提出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5)教育:创办“吕克昂”学园,著书讲学。 (6)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 3、评价亚里士多德:、评价亚里士多德: (1)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 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 (2) “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3)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4)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局限:(1

15、) 基本哲学观是徘徊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 (2)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局限性。 4关于中西方思想中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中庸”的比较:的比较: 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亚里士多德认 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 “过犹不及”。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 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一、美国国父华盛顿 1、领导美国独立战争、领导美国独立战争 1773 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 ,华盛顿参加反英,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

16、 1775 年,莱克星顿打响第一枪。华盛顿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推为大陆军总司令。整顿大陆军,训练正规军, 对保证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1776 年,围攻波士顿,取得首次胜利。7 月 4 日,通过独立宣言 ,宣告美国成立。 1777 年,取得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781 年,指挥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1783 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建国初:、建国初:A 拒绝接受王位。B 主持制宪:制定1787 年宪法 ,实行三权分立,美国确立联邦制、共和制、总 统制。 3、担任美国总统:、担任美国总统: (1)第一届任期内:A 政治上:以周全的考虑网罗人才,组成内阁;创立总统否决制度。B 财政上:建立国家银 行,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 C 外交上:改善同英国关系,与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保证国家和平。 (2)第二届任期内:A.对外:在英法战争中“严守中立”,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事中。B.对内:推进西进运动。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