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十一五规划1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406664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物馆十一五规划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博物馆十一五规划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博物馆十一五规划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博物馆十一五规划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博物馆十一五规划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博物馆十一五规划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物馆十一五规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国家博物馆事业“十一五” (2006-2010 年)发展规划(草案)一、序言“十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博物馆事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具有中国特色品类结构和区域布局更趋合理的博物馆体系正在形成。博物馆藏品征集、保护、管理等基础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博物馆陈列展示和社会服务工作不断加强,陈列展览精品不断涌现,社会功能日益显著。博物馆法规、标准建设进一步完善,管理水平日渐提高。全国博物馆为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优良民族传统,普及科学知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1、博物馆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办馆主体日趋多元化,博物馆数量稳步增长

2、。各地经核准设立的民办博物馆约在百个左右。全国博物馆比“九五”末新增 300 多个,已达 2300 个。品类日益丰富,地域分布更加广泛。艺术、科技、民族、民俗、生态、遗址、自然、地矿等专题博物馆发展迅速。西部 12 个省区目前拥有博物馆 400 多个。贵州、广西、内蒙古生态博物馆群的出现,为西部地区博物馆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一批新建、在建的博物馆功能齐全,美仑美奂,俨然成为地标性建筑。由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启动。中国财税博物馆、中国烟草博物馆、中国电信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新馆、福建博物院(福建省博物馆新馆)、山西省博物馆新馆、辽宁省博物馆新

3、馆,由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合并组建的天津博物馆建成开放。中国电影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新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新馆)、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将于 2005 年开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等的软硬件已经赶上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藏品保护水平稳步提高。藏品日益丰富。文物系统博物馆藏品比“九五”末新增约 200 万件,已达 1200 多万件;加上其他博物馆的藏品,全国博物馆藏品总量在 2000 万件(套)以上。清库、建账、定级、建档、备案等基础工作有序开展。国有馆藏一级文物的建档、备案及总目编制工作集中攻关三年(2003-2005),圆满完成,取得重大突破。保存条件有

4、效改善。省级以上博物馆及部分新建的地市级博物馆设施齐全,藏品保存、展示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100 个一级风险单位全部建立了安全技术防范报警系统。3、社会功能显著增强。全国博物馆每年举办陈列展览由“九五”末的 8000 余个增长为近 10000 个,观众由 1 亿 2 千万人次增长为 1 亿 5 千万人次以上。每年赴境外的文物展览达 40 余项。博物馆逐步建立起向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制度。全国有 1000 多个博物馆、纪念馆被确定为爱国主义、科普等方面的教育基地。不少博物馆日益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强化服务意识,充实服务内容,逐渐成为公众文化休闲与旅游消费的上佳选择。4、博物馆工作的科技含量

5、进一步加大。陈列展览普遍注重运用最新研究成果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海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河北西柏坡纪念馆等单位的基本陈列即是典型代表。各博物馆运用多种科学方法和现代及传统技术手段,对金属、纸张、漆木、丝织类文物和动植物标本等进行有效保护,其中有不少技术属于国际领先。2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于 2001 年起在山西等4 省试点成功,并开始在全国推广。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等研制开发了各自的文物信息管理系统,有近百家博物馆设立了网站。5、博物馆法制建设有序推进。以文物保护法为核心,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等规章为补充的馆藏文物保护管理法规体系日益

6、完善、丰富。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文物出国(境)展览管理规定等重新修订颁布,博物馆馆长专业资格条件(试行)、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和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试行)、近现代文物征集参考范围、近现代一级文物藏品定级参考标准、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等颁行。规范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博物馆条例”等有关法规正在研拟之中。博物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博物馆的总体发展水平与全球化背景下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振奋民族精神,扩大国际文化交流的时代需要尚不适应;二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博物馆数量不足、设施简陋、陈列单调、服务功能不够完

7、善的矛盾,博物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生存、发展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矛盾,博物馆馆事业加快发展与文物藏品严重匮乏的矛盾;三是一些地方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博物馆的藏品保管基础工作、专业队伍建设、高新技术应用、社会服务质量有待改进,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亟待加强等。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解决。今后五年(2006-2010)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冲击与推动,人均 GDP 超过1000 美元后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增长,文化事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政府职能转变

8、和依法行政时代的到来,都给我国博物馆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本规划主要阐述国家关于博物馆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发展目标和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博物馆主体行为方向,促进博物馆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社会公益导向和多元服务功能,认真落实“三贴近”要求,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博物馆事业的客观需求,完善现代管理体制,强化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继续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高博物馆文化产品质量,使全国博物馆事业在“十一五”期间跃上新的台阶。三、发展目标

9、(一)总体目标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区域社会发展相协调、符合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博物馆体系;形成以国家博物馆为龙头、省级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各行业和各种所有制博物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新格局;加大文博资源整合利用与社会多元投入的力度,全面提升藏品保护、研究、展示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服务。(二)重点目标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构建协调发展的博物馆体系3继续坚持国有博物馆的主体地位,努力建成一批标志国家及地方文明形象的博物馆。完成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改

10、扩建和重要省级以上博物馆的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基本实现每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拥有一个功能健全的博物馆。东部发达地区和红色旅游线上的市县级博物馆初步达到现代化水平。大力扶持和发展民办博物馆。营造有利于民办博物馆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环境,加强民办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民办博物馆的形象和品位。优先发展科技、自然、艺术类等具有行业特点和地区文化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的品类结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文化多样性。鼓励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和重要遗址博物馆。倡导建设民族生态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力争每个民族拥有 1个以上的民族生态博物馆。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国博

11、物馆总数由“十五”末的 2300 个,增加到 2600 个。2、完善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和保护机制,努力推进文物藏品征集、保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建设。拓展文物藏品的征集领域和途径。创新运行机制,通过依法调拨、交换、借用等方式,对博物馆等文物收藏单位的藏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解决长期遗留的考古研究机构的出土文物依法移交博物馆收藏问题。鼓励民间收藏的重要文化遗产捐赠或委托博物馆保管。加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继续大力推进博物馆藏品的定级、建档和备案等基础工作,力争完成三级以上馆藏文物的建档和备案工作。继续推广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基本建立全国博物馆文物信息数据

12、库,初步实现博物馆藏品与展示的数字化、现代化管理。努力促进博物馆藏品保存条件的改善,实施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试行规范的达标规划,力争全国 50%以上的博物馆达标。加大文物保护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实施全国馆藏珍贵文物抢救性修复保护“十一五”规划,力争 50%的二级以上珍贵文物藏品得到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3、加强展示宣传和社会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继续抓好陈列展览精品工程,增加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研究建立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增强陈列展览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以及服务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探索建立陈列

13、展览项目的交流机制和平台。全国各类博物馆每年推出陈列展览 10000 个以上,年观众数 1.7 亿人次。进一步拓展对外交流渠道与合作方式,每年组织对外文物展览 30 至 40 个。在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的基础上,整合全国博物馆文物资源,每年策划推出 5 至 10 个大型文物展览,在具备条件的博物馆中巡展。实施博物馆展示和服务提升工程十一五专项规划 ,重点改善县级等中小型博物馆的展示和服务工作。力争 1000 个基层博物馆的展示和服务水平有明显提升。增强博物馆的公益性和社会服务功能。完善对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的免费开放制度,寓教于乐,培育参观习惯。拓展博物馆的文化休闲功能,适应假日旅游经济的需要。充分

14、运用视听、影像、信息、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拓展博物馆的传播功能,为营造“学习型社会”服务。力争 100%的省级以上博物馆建立网站。鼓励博物馆以各种形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4、加强科学研究,推进科技创新4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吸引或联合社会各方科研力量,采用课题或项目方式,力争产生若干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成果和科技成果。鼓励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项目合作,借鉴、推广并创新世界博物馆发展前沿的新理念、新理论、新技术。鼓励学术创新、理论创新。大力推进博物馆学、博物馆工作的基础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体系。结合博物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重点开展博物馆发展战略、中外博物

15、馆发展比较、博物馆相关法律法规、博物馆宏观管理与微观运行、博物馆藏品价值评估、博物馆文化资源对社会发展影响力等方面的研究,为博物馆事业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积极开展博物馆藏品保管、陈列展览、社会服务等业务工作领域的相关标准、规范和制度设计的研究,以及藏品保护技术、陈列艺术设计研究,提升相关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强博物馆藏品内涵的研究,为藏品提供利用奠定扎实的学术基础。5、创新体制,增强活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的机遇,以整合博物馆及相关资源、提高效率为核心目标,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机制。充分发挥省级以上博物馆的龙头作用,发挥其作为核心博物馆的藏品

16、、人才和管理运营方面的优势,探索建立藏品、展览等资源交流协作网络,盘活本区域的博物馆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加强博物馆行业协会建设,并为其活动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博物馆行业协作和自律。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准确把握博物馆事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借鉴国际知名博物馆运用市场意识,在培育展览市场、纪念品市场、服务市场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探索在办好纯公益性事业的同时经营好产业部分,积极研发和推销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和服务项目,使之成为纯公益性事业的有效支撑,增强博物馆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五、保障措施(一)加快博物馆立法步伐以制定中国博物馆法为目标,研究制定博物馆管理条例,完善配套的法规体系,强化和改善博物馆执法体制,努力提高法律调控作用和约束力的有效性。(二)建立和完善博物馆的基本管理制度。各级文物行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博物馆全行业的监管和指导。建立博物馆登记和年检制度,加强对国有、民办博物馆的分类管理和指导。建立博物馆质量评估和监督制度,促进优胜劣汰,对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