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六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405087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六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模拟六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模拟六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模拟六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模拟六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拟六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六试题及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沁阳一中分校沁阳一中分校 2011201120122012 学年度毕业班学年度毕业班语语 文文 模模 拟拟 一一 试试 题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 时间 150 分钟。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甲甲 必考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茶道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 ,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 ,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

2、为“喝茶” ;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 ;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 ;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茶道追求“和” ,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 ,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

3、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 ,放置在地上从“土” ,炉中烧木炭从“木” ,木炭燃烧从“火” ,风炉上煮茶汤从“水” ;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

4、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 ,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

5、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1下列不能作为为“中国茶道”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 ) (3 分)A.“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

6、、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D.“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 “静” “怡” “真”四字真谛的境界。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 ,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 ,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 ,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

7、;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 。D. 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了。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 “静” “怡” “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C. 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究“清寂” ,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

8、共赏,不拘一格。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 ,后来经过中国“茶圣”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36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日:“王佐才也。 ”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日:“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 ”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而袁绍已夺馥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

9、。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太祖将伐刘表,问彧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

10、间行轻进,已掩其不意。 ”太祖遂行。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荀或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除亢父令 除:授予官职。B天下有变,常为兵冲 冲:冲击。C其辞悖慢 悖:悖逆。D太祖乃以绍书示彧 示:给看。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苟彧有“王佐之才”的一组是(3 分)( )举孝廉,拜守宫令 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待彧以上宾之礼 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已掩其不意

11、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以彰殊勋,密以咨彧A B C D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荀彧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颗就认为他不同寻常,很推重他。董卓之乱时,荀彧辞官到了冀州,后来跟随太祖。B迎天子回都后,太祖接到袁绍给他的信,太祖看后勃然大怒,出入的举动和平常不同,大家都说是败给张绣的缘故,只有苟彧认为有其他忧虑。C荀彧很有见识和谋略。他分析太祖在气度和谋虑上都胜过袁绍,即使袁绍目前实力雄厚,也难有所作为,太祖听了很高兴。 D十七年,董昭等人说太祖功劳很大,应该晋升为国公;荀彧却持异议,认为太祖兴义兵是为了匡扶朝廷,安定国家,不应该受封。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

12、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5 分)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以忧薨。 (5 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 分)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8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5 分)9请从动静角度简要赏析本诗后两句“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 1 分,共 6 分) (1)涉江采芙蓉,_。采之欲遗谁?_。 (古诗十九首 )(2)_,而不知其所止;_,羽化而登仙。 (

13、苏轼赤壁赋 )(3)莫道不消魂,_,_。李清照醉花阴 )乙乙 选考题选考题(在三、四题中选做一道)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25 分)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遗 璞 贾平凹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石头: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璞遗璞。住在这孕璞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收罢秋,天气转凉了。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

14、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夜茶。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多亏就遗弃了它!”“多亏?”“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

15、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这会儿说:“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 , 流放是什么意思?”“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你们婆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