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制度的研究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404165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制度的研究 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制度的研究 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制度的研究 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制度的研究 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制度的研究 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制度的研究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制度的研究 (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制度的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制度的研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 2020 年,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创业的主体则逐渐转为大学毕业生、海归留学生、科技人员等。近年来,国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扶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训已经纳入众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社会各界对“鼓励大学生创业”这一政策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李克强总理强调,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智力支撑。一方面,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群体,受过高

2、等教育,有专业知识技术为基础,拥有新思想,代表最先进的流行文化,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大学生还未完全走入社会,社会经验不足,阅历尚浅,大学生创业与其他社会人群创业是不同的,需要更多地来自于国家、社会、高校以及家庭在物质上以及精神上的支持。另一方面,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势必需要高校积极响应,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支撑平台。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大学生科技创业园或孵化器等如雨后春笋般建立。据统计,截止 2015 年,全国大学生科技创业园达到 200 家以上,创业园总面积

3、1000 万平方米,引入创业项目 8000 个,推出毕业企业 5000 家,培养创业人才 10万。 【2】并且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大学生科技创业园或孵化器等依托高校资源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其的长远发展,【3】 【4】最终为国家创新型战略提供可靠支撑。然而,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大学生科技创业园或孵化器等尚属于新生事物,建立时间较短,高校对于如何科学管理这类机构缺乏经验。在俱乐部或孵化园的制度建设上相对滞后,缺乏完善的、系统化的管理运行制度,这将成为制约俱乐部运行效率、成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机构设置现状和管理制度建设现状进行文献研究及评

4、论。本文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运行制度建设滞后,主要表现为缺乏专业俱乐部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责任分工,缺乏专职管理人员和专业的创业导师,日常运行中缺乏系统化的管理制度,以及缺乏一体化的入园项目管理制度。(一)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机构设置现状人的管理工作是管理的核心、现代管理制度的其他三个主要管理对象(财、物、信息)均由人管理和操作。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运行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则是建立专业俱乐部的组织机构,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并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1.缺乏专业俱乐部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责任分工各高校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的部门并不统一,没有构建专业的俱乐部的组织机构以及明确的

5、责任分工。以广西、辽宁部分高校为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是由学校的就业部门受托管理运行。 【5】 【6】而又有部分高校则是由学校团委或教务处负责,部分事务又牵涉学校科技处。还有部分高校则是将创新与创业分开管理,以成都医学院为例,创新相关工作由教务处负责,而创业活动由团委或者就业指导中心负责。采用这种管理模式,如果各部门之前协作不力,很容易造成部门间推诿,降低工作效率。根据杭州二十多所高校的研究数据显示,%的建议学校应该设置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部门, 【7】虽然,也有部分高校建立了专门的创业园管理部门,但基本上都是挂靠在学校或学院的某个管理部门,实际工作还是依托学院和学生进行,【7】【

6、8】 【9】并缺乏独立机构管理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沿用单一行政管理的模式,导致俱乐部无法建立专业化的组织机构,进而难以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2.缺乏专职管理人员和专业的创业导师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多采用学校牵头指导,交由学生自主管理和实践运营【10】 。以北京大部分高校为例,由于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只有聘用学生来管理俱乐部的日常事务。以同济大学大学生创新俱乐部管理模式为例,整个管理机构由学生组成,各类活动由学生策划。 【11】在俱乐部专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在俱乐部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中,采用学生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高俱乐部的运行效率。然而,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并不同

7、于其他学生社团组织,其功能定位是学校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与支持的机构,应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性质等同。社会上其他类似的创业园或孵化基地,也都是由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管理运行。并且,除了俱乐部日常管理运行,俱乐部管理的核心是保障入园项目的正常运行,其中涉及到硬件设施配备、创业项目筛选、政策及信息咨询、风险控制等等创业项目的运行则需要经验丰富的人员来进行指导和监控。 【2】以一项关于创业基金管理的研究为例,【12】某些高校入园项目的评审工作是由学校创业管理职能部门牵头财务、学工、团委等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负责。学校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实践创业经验,让他们对于入园项目进行评审如同纸上谈兵。这种做法

8、完全忽视了项目选择的专业性,由于缺少相关专业人员的参与,不能真正地对项目的发展前景、盈利情况等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增大项目入园风险。缺乏专职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创业导师和项目评审人员将会成为制约俱乐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聘任学生来管理的模式只能暂时应对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的现状,并不适用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长远发展战略。(二)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运行制度建设现状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制度建设滞后的两个重要方面为:一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的日常运行缺乏系统化的管理制度;二是缺乏一体化的入园项目管理制度。1.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的日常运行缺乏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制度是俱乐部

9、成员在俱乐部运行经营活动中共同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管理制度的组成包括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职责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以某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管理模式为例,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创业孵化园办公室,由学校直接任命,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孵化园的日常运行管理以及大学生创业的具体事务,专职人员负责园区内所有事物的处理,并选拔一批有创业热情的同学,协助专职教师开展园区各类创业活动。同时在建立了组织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的基础上,孵化园的各项规章制度由办公室专职人员起草,并提交学校院长办公会议通过试行,专职教师根据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修订并逐步完善。然而

10、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俱乐部尚未建立专业俱乐部的组织机构和明确责任分工,在此前提条件下,日常运行管理制度是很难形成完善的、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很多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势必存在管理漏洞。2.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缺乏一体化的入园项目管理制度与俱乐部日常运行管理不同,入园项目管理应依据项目管理的流程,一体化的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入园审核制度、项目运行中期管理及评估制度、项目退出制度等。以创业项目入园前的风险评估为例,由于创业项目入园审核制度和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造成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疏于管理,并且伴随市场环境改变,除了建立入园前的风险评估机制,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评估制度的建立也十

11、分必要。但据调查,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鲜有相关的风险评估机制。 【12】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运行制度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关于俱乐部管理运行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包括管理运行制度建设的意义以及管理运行制度建设的内容。(一)制度建设的意义制度建设即建立规章制度,是组织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其目的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制度与管理是密切联系的,是组织的一个重要维系因素,关系到组织效能的实现程度及组织发展的本质方向。 【13】建立一套科学的,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并依靠由制

12、度规范体系构建的具有客观性的管理机制进行管理,实现制度化管理,最终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二)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管理运行制度建设的内容加快建设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的运行管理制度,将一切事物制度化,依照制度执行。管理制度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理事会管理制度;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各职能部门管理制度;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项目评审小组管理制度;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经费管理制度;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入园项目管理制度;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管理制度等。1.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理事会管理制度理事会是俱乐部的权力机构,对俱乐部的一切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理事会负

13、责俱乐部的日常事务,处理俱乐部日常工作。理事会下设理事长 1 名和秘书长 1 名均由高校直接任命专职人员担任,副理事长 2 名。常务理事及理事若干名则由入园项目负责人兼任。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理事会管理制度应规定理事会的职责,理事的权利与义务,理事会组织设置及议事规则,理事会会议制度,理事会成员的聘任及考核制度等。2.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各职能部门具体的管理制度在设立理事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还应设立相应职能部门如办公室、网络宣传部、教育培训部、项目管理部、活动策划部、创业基金管理部、财务部、会员部等。在组织机构与责任分工明确的基础上,才可能有效地制定日常运行的管理制度,

14、并且在实际运行中遵照执行。俱乐部下设的各职能部门具体的管理制度须作为部门日常运行的准则,例如,活动策划部举办园区活动就应按照园区活动的管理办法执行,减少管理的随意性。 【14】各职能部门具体管理制度应包括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聘任及考核制度,各部门职责范围以及办事章程等。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创业中心为例,其是四川首批示范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以及成都市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在组织机构与人员配备上,电子科技大学的创新创业中心由学校团委分管,下设独立的创新创业办公室,由三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俱乐部的日常运行管理,在二级院系设立专职创新创业工作联系人,并设立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岗位,中心选拔培训学生助理,

15、建立学生助理值班制,协助专职人员管理中心日常事务。由于专职管理人员有限,下设的一部分各职能部门可由学生助理负责。例如宣传部、活动策划部等,在专职老师的统筹和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3.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项目评审小组管理制度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需要聘任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专家兼任创业导师,对入园项目进行筛选、风险评估以及运作中期的咨询、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项目评审小组管理制度中应包括评审人员的聘任及考核制度,评审小组的职责,评审小组组建办法,评审程序,争议与举报处理办法等。成都电子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建立了校内及校外双重评审制度体系。项目的校内评审由学院和学校共同负责,学院负责项目的初评并

16、推荐优秀项目到学校,学校负责项目的选拔并推荐到天使投资人。其院级的推选制度以及天使投资人管理制度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经过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专家两层筛选,大大增加了入园项目的孵化成功率。4.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经费管理制度高校大学生创业经费管理不规范,创业经费绩效水平不高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完善的创业经费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创业经费的监督和管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经费管理制度应包括俱乐部日常管理运行经费管理制度及项目经费管理制度。俱乐部日常管理运行经费管理制度应涵盖经费使用总则、经费使用和审批程序、经费开支范围、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内容。在项目经费管理制度中应完善内控制度,包括构建有效的创业资金跟踪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资金绩效考核指标。 【15】5.制定系统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入园项目管理制度根据研究,“创业企业的失败比率一般超过 70%,大学生创业成功比率则只占 2%-3%”。 【16】为了提高项目孵化成功率,基于项目孵化“生命周期”理论,以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的方式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有序的过程管理,项目孵化“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