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创造性教育管理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403775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创造性教育管理论文 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创造性教育管理论文 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创造性教育管理论文 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创造性教育管理论文 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创造性教育管理论文 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创造性教育管理论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创造性教育管理论文 (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创造性教育管理论文语文创造性教育管理论文 摘要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教育是在创造型的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型教育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过程。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倡导学会学习,重视学习策略。创造性学习者擅长新奇、灵活而高效的学习方法,具有创造性活动的学习动机,追求创造性学习目标。关键词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一、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人类智力能力的最集中的表现。什么是创造性,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把创造性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

2、智力品质。这里既指思维过程,又指思维产品,也是思维的个性特征。这里的“产品”,即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个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作品。不管是强调思维过程,或者是强调思维产品,还是强调思维品质,共同的一点是突出“创造”的特征。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在于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的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的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的层次和交给点。概括性越高,知识系统越强,减缩性越大,迁移性越灵活,注意力越集中,则创造性越突出。过去, ,对于创造性的研究,大体上经历了 4 个阶段,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的。第一阶段:1869 年,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出版

3、了遗传与天才一书,公布了他所研究的 977 名天才人物的思维特征,是国际上研究创造性的第一部文献。在这一阶段,出版或发表的文献,大都是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并对“创造性”的“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展开了辩论,但这阶段没有实验研究。第二阶段:心理学家把创造性心理学划入“人格心理学”中,对创造性进行个性心理的分析。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传记、哲学思辨的方法研究文艺创作中的创造性,并将这种创造性作为人格或个性的表现。第三阶段: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开始研究创造性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方法。第四阶段:此阶段以吉尔福特,它有 5 个特点及其表现:创造性活动表现出新颖、独特,且有意义。思维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两个

4、重要成分。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新形象和新假设的产生带有突然性,常常称为灵感。这里要指出,中小学生还没有灵感,最多是灵感的萌芽。灵感属于“顿悟”,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有意注意的产物。在思维的意识的清晰性上,创造性是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在创造性思维的形式上,它是发散思维与辐会思维的统一。我们用以上 5 个方面特点来作为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指标。而创造性人格,则属于非智力因素。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DWechsler)曾收集了众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青少年时代的智商资料,结果发现,这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大多数不是高智商,而是中等或中上等智商。关于创造性人格的研究,在国际上较著名的有两家。吉尔福特提出8

5、 条: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运动机制有深究的动机;知识面广,善于观察;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严格性;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的兴趣;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上。斯腾伯格提出创造力的三维模型理论,第三维为人格特质,有 7 个因素组成:对含糊的容忍;愿意克服障碍;愿意让自己的观点不断发展;活动受内在动机的驱动;有适度的冒险精神 Z 期望被人认可;愿意为争取再次被认可而努力。我们则将创造性人才的非智力因素或创造性人格概括为 5 个方面的特点及其表

6、现:健康的情感,包括情感的程度、性质及其理智感;坚强的意志,即意志的目的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特别是兴趣、动机和理想;刚毅的性格,特别是性格的态度特征,例如勤奋,以及动力特征;良好的习惯。我们用以上 5 个方面的特点来作为创造性人格特征的研究指标。由此可见,要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不仅要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且要特别关注创造性人格的训练;不能简单地将创造性视为天赋,而更重要地要看作是后天培养的结果;不要把创造性的教育限于智育,而是德、智、体、美。劳诸育的整体任务。二、创造性教育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造性教育。创造性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创造性教育应贯穿在日常教育

7、之中,它不是另起炉灶的一种新的教育体制,而是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容。所谓创造性教育,意指在创造型的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型教育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过程。首先,创造性教育是在创造性理论的推动下,由创造力的训练而发展起来的。这种训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心理学家为了发展人类的创造才能,推荐了源于各种不同创造力的训练程序。例如,人的创造才能发展是与培养个体形成多侧面完整人格的整个过程分不开的,而不能单纯地局限于诸如创造问题一解决过程”上,因为学生个性及其内在动机的形成,对创造力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个性的形成必须接受教育的影响。又如,提倡问题一解决训练和其他许多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或懂得教

8、师是怎样提出某些问题的思路,以便呈现创造能力的方法。其二,教育措施除了对持续和成功的创造力必不可少外,其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归于其组织化因素。它的目的是保证主体的高效率,以及维持其高度创造力的心理状态。近年来,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应用各种组织化程序刺激创造力的建议。例如大脑风暴法,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五步过程:发现问题-发现事实一发现观念一找到解决方案一寻找认可和这个观念的同伴,并将观念应用于实践。又如举偶法切 ntacti。旬,即对于别出心裁的思路,决定性的因素是程序。研究者将其定义为“形成熟悉的陌生”,意思是:一个人正在形成一种在某些熟悉事物上具有新面貌的尝试,他审慎地假定一个不同于完全被认可的观

9、点,并且发展了个针对众所周知的现象和事物的非同寻常的尝试。其次,创造性教育是学校 3 种群体产生 5 种效能的教育。3 种群体是指校长为首的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和广大的学生。产生效能为:由创造型校长创造出创造型管理;由创造型管理创造出学校创造型的环境;在校长的带动下,建设一支创造型的教师队伍;由创造型的教师进行创造型的教育教学;由这种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具体地说创造性教育,它不须专门的课程和形式,但必须依靠改革现有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来实现,渗透在全部教育活动之中,特别要考虑到:呈现式、发现式、讨论式和创造式的开放教学方式;聚会思维和发做思维的教学效果;创造教育教学与学生身

10、心发展规律的关系;学科教学、教学方法和课外活动的作用。在创造性教育中,第一,要提倡学校环境的创造性。这主要包括校长的指导思想、学校管理、环境布置、教师评估体系及班级气氛等多种学校因素。在学校众多因素中,有无民主气氛,是能否进行创造性教育的关键。第二,要建设创造型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教育工作,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经验和文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培养人、在塑造心灵、在变革精神世界。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也要讲情知识来自创造、重在应用的道理。因此,一位优秀教师应该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和教育活动的创造者。创造型教师就是指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并

11、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教师。他们具有创造性的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特别是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创造型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关键。第三,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学生形成一种带有情感色彩且自动化的学习活动,关注呈现式、发现式、发散式和创造性的问题,这就是创造性学习。再次,我们通过研究曾多次强调,人人都有创造性,创造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过去的心理学中,创造性的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少数杰出的发明家和艺术家。但是近 30 年来,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是一种连续的而不是全有全无的品质,人人乃至每个儿童都有创造性思维或创造性。我们在实验研究

12、中看到,几乎每个幼儿在游戏中都有明显的创造性成分,幼儿时期是创造性萌芽阶段。在小学的各种教学活动中,小学生们描表现出良好的创造性。青年期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成年期则到了创造性的收获季节。由此可见,创造性教育要大众化,尤其在大、中、小学里人人都可以通过创造性教育获得创造性的发展,只不过人与人之间的创造性有大小不同的差异,千万不要对学生作出缺乏创造性的武断定论。在创造性的发展中,人人都有弱点,也都有长处。创造性教育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受教育者扬长避短”。最后,创造性教育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在创造性教育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尤其是人才观念。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人才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层

13、次性,认为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都应该算是人才,在其能力中,肯定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创造力,他们也都有创造性。现代教育观念还对学校如何培养本来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例如珍惜时间、讲究效益、遵守信誉、善于合作、勇于竞争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以及独立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了这种教育观念,才使我们能够改革教学的内容,不仅能稳妥地改革教材与课程,而且也会积极地改革考试内容,在考试中突出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才使我们能够改革教学方法,面向未来,提倡培养丫型人才,并为之而大胆地投入改进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三、

14、创造性学习学习,一般是指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获取经验、知识、文化的手段,而学习的重要内容乃是人类文化创造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不是提供新颖、独特且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然而,我们需要研究学习活动能否增加创造性的意义;学习过程能否增加除旧布新的成分;学习者是否有创造性的动机,能否通过学习获得创造性的人格,进而加快发展为创造性人才等,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崭新的课题。早在 1985 年,我曾在一篇评论文章中论述, “学习有两种,一种是重复性学习,另一种是创造性学习。前者是指死抠书本,人云亦云;后者则是指勇于探索、除旧布新”。“创造性学习就是不拘泥、不守旧,打破旧框框,敢

15、于创新。创造性应看作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国际心理学界,创造性学习。创新学习是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维持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它是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的学习。它的主要特点是综合,适用于开放的环境和系统以及宽广的范围;它的关键目标是在充足的时间内扩大观念的影响范围;预期和参与构成创新学习过程的概念框架,创新学习需要创造性的工作。到肥年代初,学术界重视使用“创造性学习”概念。探讨学生创造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创造性学习有以下特点:其一,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学习活动的基础是教育;教育是受教育者学习活动的前提。而我们今天强调创造性学习,则须以创造性教育为基

16、础;创造性学习则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其二,创造性学学习者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对象的或有内容的,这就是学习的客体。在传统的学习观中,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教,强调接受,强调重复性学习。我们并不否定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不否定接受学习的形式和重复性学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占的位置,但在倡导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更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主体性是学习者作为实践活动、认知活动的学习活动主体的基本特征。美国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和自我意识存在高相关。自我认可、独立性、自主性、情绪坦率上高水平的被试,同样也是高创造力者。如何用这种主体性来揭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呢?学生是教育目的的体现者。教育目标,尤其是创造性教育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生自己的认知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认知、主动获取教育内容,主动吸收人类积累的精神财富,他们才能认识世界,促进自己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主动学习就是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积极的探索者。在创造性学习活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