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399741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浅谈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连云港赣榆县欢墩中学连云港赣榆县欢墩中学 赵玉芹赵玉芹摘要: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诸多教学方法的核心内容。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真正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殿堂,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关键字:关键字:中学生物学教学 培养 学习兴趣 途径 中学生物学本身就是充满乐趣的一门课程,让学生爱生物不能仅靠生物学中那些美仑美奂的画面吸引学生,更主要的是我们老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兴趣,让生物学在学生心目中更具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诸多教学方法的核心

2、内容。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真正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殿堂,产生学习的欲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使其认识得到发展、智能得到培养、观点得以形成。要使学生对教学感兴趣,就教师自身而言,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是通俗易懂,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二是教师讲课的内容应力求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了克服统编教材缺少地区特色的缺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举一些地方的典型事例,以加强地方性。三是教师与学生应做到心理相容与沟通,即必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成见和逆反心理;否则学生会由于对教师的反感而减弱学习的兴趣。设想一下,一个对学习感到枯燥、厌烦的学生,如何会取得良好

3、的学习效果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呢?在具备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通过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开设了一个“挑战性学习”课,我的这个“挑战性学习”的内容是这样的:一队科学家准备到澳洲的塔斯马尼亚岛研究当地的生态和动植物资源。但是,当他们到达了塔斯马尼亚附近的一个无人岛的时候,因为飞机的故障,他们迫降到了一个地方,所有的对外联络都中断了,而且,其中一个科学家被一只爬行动物咬了一口,出现中毒的迹象;另外一个科学家则被一只全身是刺的动物刺了一下,不知道有没有毒。幸好,飞机上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实验室,而且,电脑里面有百科全书和相关的工具书,

4、还有一些简易的工具和医疗箱。全班的任务就是:分成不同的小组,一个组负责找出究竟他们迫降的地方的生态环境是怎么样的,定出整队人生活的方案(吃野果?捕鱼?捉野兽?有猛兽威胁吗?天气会威胁生存吗?有干净水吗?等等) 。一个组则负责研究,究竟伤害了同伴的那只爬行动物和全身是刺的动物是什么?假如可能的话,配出解药。一个组则负责进行生态和资源的研究,在这个地方,会找到什么特别的动植物呢?这些生物,在进化上跟澳洲大陆的生物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最后一个组是要利用当地的资源和飞机上有限的工具,要制作几艘能把全队人渡过海峡的船,通过模拟试验,选择最好的那艘,让大家至少能登上塔斯马尼亚,获得救援。通过学生们的合作完

5、成了任务,同学们都非常开心,他们深深感觉到生物学把他们带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中。通过同学们的合作他们找到了最好的解决方案,从而明白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是以后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应是多向的。据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只有教师在集体中成为相互交流的中心并促进成员参预交往,教学效果才会好。如果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多向的信息沟通以及教师不具备移情、积极关注和真诚等条件,就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其学习兴趣也就难于形成和发展3。同时,我们也要高度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和竞争交住。合作是社会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竞争是学生本能和需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更好地形成和发展。二

6、、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学习兴趣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已经可以通过多媒体或其他教学手段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物画面,但是由于地域、设备或教材的准备上有时是无法很齐备的,即使齐备了高科技也无法比教师的肢体语言跟能使学生对生物感兴趣。肢体语言包括形象的模仿和及时的肢体暗示1。诸如语调、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对学习者施加一定的心理影响,使其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内心想象和增力性(或减力性)的情绪,增强(或减弱)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的信心。心理暗示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的指向,对于正确的行为、习惯,宜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错误的

7、行为、习惯,要施行消极的心理暗示。为了增强学生的生物学学业自我效能感,师生应多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师对学习者进行心理暗示“你能行” , “你能够学好生物学” , “你能够在学习中很好地自我监控” ,教师的期待信息会使学生在无意识中被接纳,转化为有意识的行动。教师的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极具感染性,比起言语劝说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更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另外,学生也要学会运用心理暗示策略,有意识地鼓励自己,自己给自己打气“我能行” 。在学习者犯了错误或失败时,通过心理暗示告诉学习者“谁都会犯错误,错误在所难免,失败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这比直接的语言安慰要强许多。如: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点头

8、”表示赞同,以“微笑” 、“笠起大拇指”的方式回应学生的出色表现;野外实习,不时示意大家休息、喝水,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安慰和鼓励。消极的心理暗示,诸如某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老师可边讲边走,在此同学身旁停下或轻拍其肩膀;此消极心理暗示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保护学生自尊,保护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三、通过多维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维评价指的是从多个维度进行教学评价3。从评价对象来看,评价活动既是针对学生的,也是针对老师的;从评价的执行者来看,是教师在评价教学,也要让学生来评价教和学;从时间维度看,有学习前评价、学习中评价和学习后评价;从内容上来看,不仅评价知识、能力,而且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从评价方式上看,采用纸笔评价、观察、访谈、作业实习、操作测验、档案夹、检核表等多种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有 100 分制、5 分制、标准分,优、良、中、差外,还有进步幅度、优点汇总、学习建议、自我反思、综合评语等。评价的目的不是难住学生、考倒学生,而是反馈信息、诊断教学,也应具有激励学生、增强信心的作用。传统的期中或期末纸笔评价学生的“一评定高低”的评价方式易将学生“一棍子打死” 2。说“死”并不过分,许多学生就是由于“分数”提不上去,而死了学习生物学的心。力求进行多维评价的教师有很多,例如某校教生物学同时也是班主任老师充分认识到传统的公布学业成绩的作法对学生心理、自尊心的伤害。他在

10、期末考试之后把学生的试卷分数与学生对他们自己档案袋中的材料的综合评价的得分相加、总和,换算成标准分、排序,与期中成绩比较后写出进步幅度,在黑板上公布只有阿拉伯数字,没有姓名。每个学生只能从老师那里知道自己的信息和老师对自己的操行评价;明白自己的学业水平,不知道某某同学的得分、名次等。所有同学都非常支持、赞同老师的作法,成绩靠后的同学更是感激老师对自己的保护。M 同学对家长说,虽说生物学仍不及格,但进步了 9 个名次,总分进步了 6 个名次,而且老师说他是“使用显微镜最规范的十个同学之一” , “小组合作学习的榜样” 。他现在很有学习热情,决心认真总结、努力学习,争取各科达标。有趣活动、成功合作

11、、评价反馈和交住是培养中学生对学习生物感兴趣的有效途径,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生物知识的趣味性,学生学习成功的信息,有关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反馈,只有借助师生之间的交往才能进行下去。同时交往和活动是统一的,任何交往形式都是人们共同活动的特殊形式。生物教学活动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提供场所,它是培养中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基础。参考文献:1 徐方忠、朱祖祥. 目标倾向与自我调节活动及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 应用心理学, 2000 年第 6 卷第 1 期.2 李晓东、张炳松. 成就动机与自我调控学习. 教育研究, 1998 年第 8 期.3 高申春. 自我效能理论评述.

12、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 年第 1 期.References: 1 Xu Fangzhong, Zhu Zuxiang. “Goal orientation and self-regulatory activities and performance of the Review of relations“. “Applied Psychology“, 2000 Vol. 6, No. 1. 2 Li Xiaodong, Zhang Bingsong.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self-control study.“ “Education“, in 1998 the first eight. 3 Gao Shen Chun. “Self-efficacy theory Review“.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in 2000 the first on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