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399402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 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 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 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 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 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 (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 高等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责任,实验室作为其支柱之一,是进行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质量工程的实施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扩充了大量的国内外先进仪器,实验室的规模和水平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提高教学、科学研究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实验室拥有的这些高、精、尖仪器设备,使之具有很强的资源优势。但经过调查也发现,这些实验仪器尤其是大中型仪器,却不同程度地处于闲置的状况。如何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充分发挥其功能和效益,创建一个资源配

2、置合理、功能结构完善、运行高效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适应新形势下实验室建设发展的需要。为此,一些高校的部分专业实验室纷纷开展了实验室资质建设,在规范实验室管理的同时,增强竞争优势,提升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实验室资质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计量认证与实验室认可。1.计量认证计量认证是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质检部门对第三方实验室的一种行政许可,是对为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机构进行强制考核的一种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只有具备计量认证资质、取得计量认证法定地位的机构,才

3、能为社会提供检测服务,并按所批准的项目,在检测报告上使用计量认证标志“CMA”。有该标记的检验报告才可用于产品质量评价、成果及司法鉴定,反之,则不具备法律效力,只能作为内部数据使用。2.实验室认可实验室认可是认可机构对实验室有能力进行规定类型的检测和校准所给予的一种正式承认。通过实验室认可的机构,所出具的检测报告可以在认可项目范围内加盖“CNAS”的签章,这类检测报告被全球 46 个国家的 61 个机构承认,并具有承担外资项目的资格。截至 2016 年 10 月 31 日,CNAS 认可各类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验机构三大门类共计14 个领域的 8371 家机构,其中,属于实验室认可的六种:检测

4、和校准实验室、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物质/标准产品生产者、能力验证提供者和能源之星实验室共 7774 家,其中又以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数量最多,有7413 家。从 2012 年至今,认可数量增加了 68%,是 1993年的 492 倍,年均增长率达 34%。在地域上以广东、江苏、北京、上海、浙江等大城市分布较多。其权威性日益得到广大实验室、社会各界、政府部门以及国际同行的认可,在认可的数量、质量和有效性方面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水平。3.计量认证与实验室认可的联系与区别现在,国家对认证认可工作越来越重视,将其写入了 2003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以及 2004 年、2005 年、2007

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相关部门在进行宏观调控、行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多采用认证认可的手段和结果,作为加强管理、提高发展质量的有效依据。计量认证是检测机构进入检测服务市场的强制性核准制度;实验室认可正式表明获准来自认可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能力的第三方证明。两者可分开评审或“二合一”评审,总的趋势是趋于合并。表 1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两者遵循不同的评审准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似处包括:目的相同。对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的要求一致。在人员、环境、标准物质、方法上有着明确要求。两者的区别体现在其各自适用对象、依据标准、实施主体、实施客体、实施效力、研究方法等方面。计量认证是我

6、国法律法规和政府对检测机构的强制性考核要求,有国家级和省级两种类型;实验室认可属自愿性质,只有国家一级。通过了计量认证的机构再做实验室认可,只完成了工作量的 70%,但通过了实验室认可再做计量认证几乎完成了 95%以上的工作。但凡需要对外出具报告或数据的企业,都需进行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若没有国际业务,进行计量认证即可。因此,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检测机构多申请进行计量认证,这与两者的差异不无关系。实验室进行认证认可工作,目前已成为实验室证明其能力的最重要途径,这对推动高校实验室的长远发展具有深刻意义。1.规范实验室的管理资质建设对实验室的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如实验室认可的核心是按照ISO/IEC

7、17025 的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其内部管理集中体现为“文件化”管理,在其活动范围内的方针、制度、计划、程序和作业指导书等都要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技术要求编写成相应的文件。这些文件中所包含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人、事、物的角度,从内到外地规范实验室的工作,促使实验室的管理走上文件化、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实验室的管理由人治转变为法治,从而使得管理水平获得质的提升。2.提高实验室的技术能力高校开展实验室认证认可工作,有助于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水平。在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人员放在了技术要求的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工作人员通过学习相应的准则,按国家标准更新改造实验设备和技术,

8、使之成为产学研结合的基地。以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检测实验室为例,实验室人员通过参与实验室资质建设,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不规范的操作习惯,规范了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定期对仪器进行检定,有着严格的维护维修计划,保证了设备检测性能可靠,数据可溯源。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中,这些人员也充分感受到程序化、制度化、精准化管理带来的高效率。另外,实验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实验教学工作,规范化操作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仪器设备在使用中的操作风险和损耗,减少学校对设备维修费用的投入。3.拓宽实验室的社会平台长久以来,高等院校丰富的分析测试科技资源都闲置在实验室,大部分仅停留于为科研服务。现在国家提出让部分

9、高等学校转型的要求,要发挥其应用型功能。通过资质建设,高校科研型实验室可以在这方面架起与社会的桥梁。由于社会公共科技资源的缺乏,众多中小型企业或个人面临检测机构选择面窄的问题,高校实验室对社会开放,但如果缺乏必要的资质,其检测结果只能停留于科学研究,并不能为社会、企业、公民提供有效的服务。进行认证认可工作有助于深入挖掘仪器设备的潜力,开展校企战略合作,扩大高校科技资源的辐射范围,提高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仪器的利用率,既增加实验室的收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承担更高要求的项目,又有机会参与国际间合格评定机构认可的多边合作交流等。如攀枝花学院钒钛检测实验室,在 2014 年 1 月取得了计量认证和实

10、验室认可的“二合一”证书,不仅进一步推动了该学院“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建设,成为攀西地区乃至全国钒钛化矿等产品准确公正的检测服务平台,更为建立国家钒钛检测实验室奠定了坚实基础。实验室要逐渐从科研型向市场型发展,将人才、科技资源引导到经济建设中去,以市场竞争反过来促进实验室的发展。转型中的高等学校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充分发挥实验室功能,建设高水准实验室,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等起到支撑作用。其实高校无论是开展实验室评估还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都是在运用资质评审的理念、体系等思想和方法促进实验室的管理和发展。陈作明等对重庆市行政主管部门拟定的 177 条对高校实验室评审的条款进行

11、了比较,发现其技术要求中引入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综合可用性高达 80%。所以进行实验室资质建设,不光是高校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高校教育工程改革的一种创新。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也将成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知名度的路径之一。截至 2016年 10 月,CNAS 认可的实验室机构中,大学实验室 127 个,仅占%;在全国 15270 个检测机构中,认证的大学实验室125 个,仅占%。进行了实验室认可或计量认证的高校机构总共不到 300 个,而进行了“二合一”评审的高校机构更是少之又少,在分布和数量上都不具普遍性。因此,已经进行实验室资质建设的高校,不能不说更具有前瞻性。高校以实验室资质建设为契机,可以为其转型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当然,对于实验室的认证认可工作,不可能要求每所大学都进行,关键是通过资质建设,借鉴、学习科学的管理、运作方式,加强其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提高实验室的技术能力,从而带动实验室的发展。作者:王珊 王海力 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