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太极的正确练法----一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397498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民太极的正确练法----一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全民太极的正确练法----一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全民太极的正确练法----一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民太极的正确练法----一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民太极的正确练法----一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民太极的正确练法全民太极的正确练法-一搏一搏时至今日,太极以其养生修身的功效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多数人在练习的过程中只掌握其套路、架势,却不能真正领会到“太极之道” ,走入了许多不必要的误区。小编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一、太极拳练习常见的误区:1、很多太极拳爱好者误认为架子蹲得低是太极拳的高层功夫,其实不然。由于练法错误而造成的膝关节损伤,这是太极拳界的悲哀。 “低架子”之说,是当今太极拳界最为严重的误区。 2、为了显示自己腰胯灵活而做一些大幅度的、过于夸张的摇晃摇摆动作,太极术语称之为“妄动” ,过量的扭摆自己的躯干与肢体,非但练不出太极功夫,而且有悖人体正常的生理规律,练不出太极功夫事小,

2、练坏了腰腿事大。 3、迷信“脚趾抓地”者错误的认为十个脚趾紧紧的抓住地面就以为自己站的很稳牢,这也是很大的谬误。太极拳的下盘功夫不是死死的扎在地上不动,相反其步法是非常灵活善变的,不是简单的两腿死死的站扎地上不动,误认为步子开的大、架势蹲的低是高功夫,这些都是误区。腿脚不使力,让对方使不上力才是太极拳的高妙境界。这需要太极拳的“内功” 。 4、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重要劲法,一般伴随套路中的“下塌外碾”线路才得以实现。很多拳友误认为缠丝就是自己拧,腿也拧,手臂也拧,手腕也耍,这些都是“零碎儿” ,水蛇腰也出来了,哪哪都不闲着。殊不知这是“太极病”是“妄动” 。我们对缠丝劲的定义是:使对方被缠,且

3、被缠之处,因我之缠绕使对方成“拧麻花”状而失败。讲义中练拳诸病中有详细的名目,幌肩、水蛇腰、乱挪腰胯等等,告诫拳友们重视太极病,重视中正安舒。太极拳是深邃的、内敛的、稳重的、安静的,不是浮夸,不是做作,不是轻浮;不是表面上要故意做出个什么给别人看,故意划俩圈来显示自己缠丝了、螺旋了。那是太极“舞” ,有失传统太极之本意。5、练身不练招,练“身”就是整体的内功, “招”则是招法,例如擒拿与摔法。学“死招”是太极拳的忌讳。 “死招”不能活变,所以为太极拳所不取。太极拳更为强调的是“渐悟懂劲” 。 “懂劲”后可运用自如,一招变万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太极拳主要是训练自身的整体内功,在应用时则根据客观

4、形势,舍己从人,随机应变,并不拘泥于具体的一招一式。内气充实了,全身犹如充满气的球体,有感皆应,挨着何处何处击发。而不是主动用个什么擒拿、或者给人使个绊子,这有悖太极拳“以柔克刚,借力打力,以静制动,引进落空,后发先至”的原则。 6、 “玩命震脚”的误区 脚底下的穴位很多,经常去伤害它,会使大脑心脏和脑血管受到伤害。表演时候造声势可以震震,平时练功时只是要求把“意气劲”做到就行了。二、走出误区的必要认知:1、太极拳是内家拳,需要“心脑练” 。不是“肢体练”或称为“力练” 。 “肢体练”与“力练”不符合传统太极理法,怎么练内功也不会上身。这里我们强调:正确练拳的过程是退力的过程,退力的过程是内功

5、上身的过程。这句话,学者不可不详辩。2、太极拳的练习要符合“人体力学”与“传统理法”:如若不然,就会步入如前所述的误区,轻者太极功夫十年八年不会上身,重者因练法错误而造成不必要的运动伤害,舍本求末。如:过于追求所谓“低架”而膝盖疼痛,腰腿疼痛等;误解“气沉丹田”而造成胸闷、憋气、呼吸不畅等;于追求“震脚”而造成的脚跟疼痛等;过于追求“自发力”而造成的肌肉拉伤,肌腱拉伤,关节脱臼等乱拧乱晃乱摇等造成的膝关节损伤,髋关节损伤,踝关节损伤等。3、用心领会太极的“柔、松、散、慢” ,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中正安舒,柔和缓慢,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

6、匀缓;圆活完整,虚实分明,刚柔相济。 打手要言说, “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而意不断。 ”这句话的重点是落在“非松”上的,松,只是表面现象,看上去是松的,没有展开,也没有劲了,但实际上却是“非松” 。非松就意味着紧张。而“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是把紧张的意识、精神收敛入骨,而外示安逸,不在肌肉和筋骨上显示出来, 而让筋骨肌肉松开,精神灵动,才可能在瞬间调动整个躯体,达到松、活、灵、快的境界。如李小龙讲述“一指望月” ,时刻都要能感知到周遭的“ 刹那” 。4、有些人会问为什么练了很久还是打不赢实战,这是太极拳功夫还没上身的缘故。所谓“功夫上身” ,即“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

7、阶级神明” 。 “由招熟而渐悟懂劲” ,就是练拳一个必经的过程。这里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要招熟,二是要开悟。 内家练习不能着急,太极核心实质是外慢内不慢,外越慢而内越快,内气藤然,寒冬练太极拳,随慢而身手冒气。古人提醒我们,练拳是要求极严的,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桩功、头部、眼部功夫、鼻子呼吸之功、耳之功夫、舌部功夫、肩部、肘部、腕部指尖功夫、胳膊之劲、胸部、臀部、腿部之功夫,都要勤加练习。招熟是“功夫上身”的基础;懂劲是“功夫上身”的标志;神明是“功夫上身”的境界。若练拳多年,仍不堪一击,那就要反思一下老师所教是否“得法”?拳论讲:“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 ,习拳者深思之。练习太极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同时,在练习时应多加观摩,相互学习,多切磋交流。初上手时,跟谁学、练哪家都是问题,但是不论套路还是内修,不论舒展大气,还是三七腿、缠丝劲,都要注意这些基本认识。更多中国武术资讯,尽在一搏传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