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害人民币行为的调查及对策建议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395483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损害人民币行为的调查及对策建议 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损害人民币行为的调查及对策建议 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损害人民币行为的调查及对策建议 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损害人民币行为的调查及对策建议 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损害人民币行为的调查及对策建议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损害人民币行为的调查及对策建议 (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损害人民币行为的调查及对策建议损害人民币行为的调查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人民银行不断加大爱护人民币宣传,公众爱护人民币意识有一定的提高,但是损害人民币的行为仍时有发生、花样也层出不穷,笔者通过发放问卷以及走访的形式对损害人民币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归纳了当前损害人民币行为的主要种类,并对成因及对策进行了剖析。一、损害人民币的具体行为(一)利用流通或退出流通的人民币制作“工艺品”或“首饰”。一是利用壹分、贰分纸币叠制“花篮 、 “帆船”等工艺品,一般一个工艺品所用纸币张数在几十至几百不等,有的甚至要用上千张;二是利用硬币制作戒指、项链等首饰,部分首饰匠将硬币熔化后打成“戒指”、 “耳环”等

2、出售,获取非法收入。(二)建造房屋时用硬币奠基或用硬币挂梁。部分农村地区在建房时,兴用几元或数十元 5 角、1 元的硬币铺埋于房基,或在房屋上梁时,将一定数量的硬币打孔,并用红绳穿串,悬挂在大梁上,以图所谓“吉祥”,讨彩头。(三)用硬币下葬和焚烧纸币祭祀。在社会不少地方,人们在为死去的亲人下葬的过程中,除了要烧很多的冥币以外,还要兑换一些 1 元、5 角面额的人民币硬币,撒在下葬的坑中,农村称其为“撒坑”。此外更有的“孝子孝孙”,换取小面额纸币直接焚烧祭祀。(四)滥用人民币图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禁止下列损害人民币的行为”中的第三款为“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宣传品、出

3、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所以未经批准滥用人民币图样也是损害人民币的行为,但当前社会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最为典型的即是利用人民币图样印制儿童玩具和制作冥币。调查发现一段时期内,中小学生中流行一种酷以人民币的“儿童钱币”,除了“行名”印为“儿童钞艺精品”或“中国儿童银行”、人物像用卡通图像代替外,其余图样基本与人民币一致;而大多数冥币则除“行名”印为“中国天地银行”及人物像用“古代帝王”图像代替外,其余也基本与人民币一致。(五)在纸币上涂写人名等标记。通过对残损币的抽样调查发现,1000 张百元残损币中因涂画面积超标打入残损券的为 46 张,而涂画的内容主要是做记号、写名字、记数据等。另

4、据调查,目前不少的中小学校开学收取学费时,都存在因为老师怕收到假币,要求学生在纸币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的现象。(六)利用人民币进行商品促销。当前社会不少商家为了促销商品,而直接在商品包装盒内装入人民币现金,形成一种“商业折扣”行为。但是这种方式除了妨碍了现金流通,还损害了人民币。因为不少商家为了使人民币装入产品更为方便,对崭新的人民币进行多层折叠挤压。例如,酒类产品瓶盖中的人民币就是经过折叠挤压而装入的。以上均是故意或主动毁损人民币的行为,另外还有因为保管不当使人民币遭受火烧、鼠咬、霉变、褶皱、油污等无意识的行为。二、成因(一)公众法制意识较为淡薄,不了解损害人民币的相关法律规定。尽管目前法规和部

5、门规章都对一些损害人民币的行为及相关罚则予以了明确规定,但是这些规定没有有效的传播到公众当中去,大多数老百姓不知道哪些是损害人民币的具体行为及其相关处罚规定。从对安徽省宿州市 100 名被调查人公众识假防假的能力相对较低,金融服务质量仍有待改进。从纸币“名记”现象调查情况来看,无论是老师还是其他纸币接收者,基本都是因为自身识假能力有限,害怕误收假币而要求对方在纸币上写下名字。由此反映出,金融机构反假货币宣传以及上门收款等金融服务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公众需求,在金融宣传及其他方面金融服务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三、减少损害人民币行为的相关对策(一)加大日常反假货币及爱护人民币宣传及教育力度,使爱护人

6、民币及反假货币知识深入人心。是经常性的联合工商、公安等职能部门开展多形式的反假及爱护人民币宣传,并督促金融机构在柜面开展长期宣传;二是调整补、充爱护人民币宣传教育机制与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在中、小学校道德课程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增设编排关于识假、防假、爱护人民币等教育内容。(二)发挥各职能部门合力,加大对损害人民币行为的查处力度。由人民银行牵头,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 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对故意损毁人民币、滥用人民币图样等损害人民币图样行为查处力度,净化人民币流通环境。(三)加大反对迷信愚昧的宣传活动,扫除“撤坑”、 “房梁挂钱”等迷信行为。及时向地方文明办反映相关迷信行为,建议文明办开展反对迷信愚昧等宣传活动时,把“撒坑”、 “房梁挂钱”等迷信活动的危害作为重要宣传内容予以广泛传播,尽可能的从思想根源扫除迷信愚昧活动所造成的损害人民币行为。(四)修订相关法规条文,明确列举损毁人民币的具体行为。建议对 2000 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进行修订,对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故意损毁人民币”予以具体化,而对于未知不能列尽的行为可以用“其他损毁人民币行为”来代替。这样即给予公众以明示,也不会出现漏项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