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购买n大误区——看你占了几个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389542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笔记本购买n大误区——看你占了几个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笔记本购买n大误区——看你占了几个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笔记本购买n大误区——看你占了几个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笔记本购买n大误区——看你占了几个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笔记本购买n大误区——看你占了几个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笔记本购买n大误区——看你占了几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笔记本购买n大误区——看你占了几个(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笔记本购买笔记本购买 N N 大误区大误区看你占了几个看你占了几个orchid 原创笔记本购买 N 大误区看你占了几个 帖子刚被取消置顶了,请看完觉得有用的帮顶,让更多人能看到 谢谢终于写完了!拿 word 字数统计有 7800 字!在 word 文档里有11 页。 。 。不容易啊 呵呵估计大家看着也会比较晕,但总结的问题非常实用。不过论坛的帖图搞的我很郁闷 半天研究不出怎么把图直接贴出来HOHO 又一篇加精置顶的帖子谢谢大家支持!看完觉得有用就帮忙顶 让更多的人学习总结几个买本时经常会陷入的误区和比较混乱的问题,可是花了一周时间一个字一个字断断续续写了蛮久,几乎每天白天都很忙只有晚上半夜写到

2、一两点,个人觉得对于买本还是非常有用的 做人要厚道 转帖请注名 orchid 谢谢索引1 所谓 CPU 的散热问题2 关于什么是迅驰技术3 关于 64 位技术4 关于 CPU 的主频问题5 售后问题6 关于网速及稳定性问题7 关于各种无线网卡8 过节&促销9 笔记本电池的使用10 开不开发票?开什么发票?1 所谓 CPU 的散热问题“AMD 的 CPU 散热不好啊”这个是我遇到的最多的问题了, AMD 的U 在以往给大多数人所留有的印象便是高功率高频超频能力强,但发热量大。所以这种印象使许多人对采用 AMD CPU 的本抱有怀疑的态度。可其实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今 AMD 的移动 CPU 在功耗、

3、制程等方面早已经今非昔比,虽然相比 INTEL 的 65 纳米工艺,90 纳米的制程还是相对落后点,但在功耗及控制上已经全面赶超 INTEL,比如炫龙双核的功耗在 32W 左右,比酷睿 2 的 34W 还要低些。有的朋友就会问比如 HP 的 V3240 这种使用 AMD 的 CPU 的机子那怎么还会存在散热不好的问题呢?还有比如华硕的 F3QT50TC 最近也有很多朋友反映在右键托处会非常热,便由这些情况而认为是 AMD 的散热不好。其实笔记本的发热量问题现在已经跟 CPU 没太大关系了,关键在于具体品牌具体型号的设计工艺上,比如在散热设备上有多少投入,以及一些其他因素。举个例子吧,我的联想昭

4、阳 E290 和旭日 410 的模具几乎是一样的,只是颜色一个纯黑一个银白,以及细节设计上有些须差异。昭阳E290 是面向商务用户的,但保修只有一年,旭日是面向家庭娱乐用户的,并且有两年的质保,这样核算下来如果配置相同,两个机子的差价达到一千块!大多数人就会不明白 怎么同样牌子,看着外观一样,配置也一样的机子会差那么多钱呢?浏览器出点问题直接上不了图,就把图片文件传上来吧http:/ 410 和我的昭阳 E290 拆开后做的对比,上面的是旭日 410,下面是我的昭阳 E290。懂行的一眼便能看出,昭阳 E290 对 CPU 使用了双铜管散热,而旭日 410 仅使用了单铜管,在散热口及主板芯片组

5、上 E290 都使用了铜管散热,而旭日仅是用了铝板进行辅助导热。不要小瞧这么一个铜管,这里面可是真空结构,装有油状分子和纤维的混合物,使其沸点远小于水,这样铜管的一头架在发热设备如CPU,芯片组上,另一头连接出风口散热片,使风扇可以对其进行直吹。这样当铜管一端受热使其中的混合物雾化,在靠近散热片和出风口的位置重新冷凝液化释放热量,这样就充分利用了纯物理的散热方式。这样的结果是最近我的 CPU 一直稳定在 50 度左右,而旭日 410 要相比高 10 度左右。大家都应该知道发热对于硬件的使用寿命的影响,其实散热还会对电池续航时间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因为风扇转动的功耗可是很大的散热不好的机子风扇会

6、长时间转动,噪音等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再比如 F3 的右键托发热问题,其实在我拆开几台不同 CPU 的 F3 后发现受于内部结构过于紧凑以及或许设计人员考虑到 15.4 宽屏大尺寸机型对于散热问题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因此缩减了对于散热设备的相关投入,比如采用了单铜管且相对较细,使用铝制导热等。并且由于右键托处采用减薄设计加上外壳材质导热性较好,就使得这个位置的发热问题会比较容易引起注意,并误归结为 CPU 的发热问题。或许这样就能部分说明为什么有的机子散热好而有的机子散热不好,我想说的其实这并不是由 CPU 决定的,而是具体品牌具体机型的设计所决定的。因此在买时最好找到真机并运行一段时间测测工作温

7、度,因为这也是影响笔记本整体性能的关键之一。一般如果同样价格,配置相对高的本散热都不会很好。2 迅驰技术迅驰是什么?不过是 INTEL 将其以往的单件产品进行打包销售而提出所谓“迅驰平台”这一概念,由 INTEL 自家生产的 CPU+主板芯片组+无线局域网络模块(内置无线网卡)组成。三件设备缺一或者使用的不是 INTEL 的牌子那都不称为迅驰,比如最常见的问题是有的机子使用 INTEL 的 CPU 和芯片组,但没有带无线网卡,那就不叫迅驰。但有的人就会受广告的影响觉得带不带迅驰很重要,而不过只是多数情况不过是一块无线网卡的问题,如果没有的话自己加上都可以了。而其中所谓节能的问题不过是一点噱头。

8、所以本子带不带迅驰这基本没什么影响,少个无线网卡也别认为是赔了,多了也表认为是赚到了,其实都是要核算成本的,一个无线网卡目前市价基本核算在 200 到 300RMB 左右。迅驰是英特尔于 2003 年 3 月 12 日,面向笔记本电脑推出的无线移动计算技术的品牌名称 。迅驰(Centrino)是:Centre(中心)与Neutrino(中微子)两个单词的缩写。它由三 部分组成:移动式处理器(CPU) 、相关芯片组以及 802.11 无线网络功能模块。迅驰品牌 ,是英特尔首次将一系列技术用一个名字来命名 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是新一代笔记本电脑使用的创新技术。用这个技术装 备的笔记本电脑,将

9、使用户脱离缆线的约束,真正做到在移动中进行工作、学习、休闲、上网。从产品实体上看,Centrino 移动技术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迅驰技术由芯片组、移动 CPU 和无线局域网芯片组成第一代迅驰技术:2003 年 3 月英特尔正式发布了迅驰移动计算技术,英特尔的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并非以往的处理器、芯片组等单一产品形式,其代表了一整套移动计算解决方案,迅驰的构成分为三个部分:奔腾M(Bannis 核心,130 纳米制程)处理器、855 芯片组和 Intel PRO无线网上,三项缺一不可共同组成了迅驰移动计算技术。2004 年 5 月,采用 90 纳米工艺 Dothan 核心的奔腾 M 处理器出现,其二

10、级缓存容量提供到 2MB,前端总线仍为 400MHz,即 Dothan 迅驰 第二代迅驰平台Sonoma2005 年 1 月 19 日 INTEL 发布第二代迅驰平台,该平台由 90nm 制程的 Dothan 核心(2MB L2 缓存,533MHz FSB)的 PentiumM 处理器、915 芯片组、无线模组 Calexico2(英特尔 PRO/无线 2915ABG 或2200BG 无线局域网组件)三个主要部件组成。 第三代迅驰平台Napa基于 Intel 945 系列芯片组、Yonah 核心的 Core 处理器、Intel 3945ABG 无线网卡模块组成的整合平台,相对于第二代迅驰 na

11、pa 平台最大的技术提升有,系统总线速率提升到 667MHz,Yonah 处理器推出单、双核技术并且采用 65nm 制程,IntelPro/Wireless 3945ABG 无线模块则开始兼容 802.11a/b/g 三种网络环境。鸡肋版过渡平台Napa refresh基于 Merom 核心 667MHZ FSB 的 Core Duo2 处理器Intel 945GM/PM 芯片组802.11a/b/g 网络经测试,napa refresh 不论在整体运算性能还是电池续航能力上都未有明显提升第四代迅驰平台:Santa Rosa基于 800MHZ FSB 的高频酷睿处理器Intel 新一代 965

12、 芯片组以及 802.11n 的新一代无线网络,还有迅盘技术(刚上市)第五代迅驰平台:Montevina基于 45nm 制程处理器 Penryn, Cantiga GM/PM 芯片组最低支持 DX9 集成显示单元,HDCP 加密支持,HD DVD/蓝光支持以及 Robson 固态存储技术。 (虚幻啊。 。 。 )3 64 位技术硬件、平台、软件很多导购忽悠消费者时就会拿 64 位说事,什么速度提升一倍之类的,切不可相信。这里的 64 位技术是相对于 32 位而言的,这个位数指的是 CPU GPRs(General-Purpose Registers,通用寄存器)的数据宽度为64 位,64 位指

13、令集就是运行 64 位数据的指令,也就是说处理器一次可以运行 64bit 数据。64bit 处理器并非现在才有的,在高端的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很早就有 64bit 处理器了,比如 SUN 公司的 UltraSparc 、IBM 公司的 POWER5、HP 公司的 Alpha 等。64bit 计算主要有两大优点: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整数运算;可以支持更大的内存。不能因为数字上的变化,而简单的认为64bit 处理器的性能是 32bit 处理器性能的两倍。实际上在 32bit应用下,32bit 处理器的性能甚至会更强,即使是

14、64bit 处理器,目前情况下也是在 32bit 应用下性能更强。所以要认清 64bit 处理器的优势,但不可迷信 64bit。AMD 把 64 位技术的概念打了好几年,但市场一直反应冷淡,是为什么呢?因为 64 位技术需要三个要素的共同支撑,缺少其中任何一种要素都是无法实现 64 位计算1硬件:指支持 64 位的硬件配置,而关键是指 CPU。现在市售的主流移动 CPU,AMD 的 sempron 闪龙和 Turion 炫龙系列都加入了AMD 的 AMD64 位技术,支持 64 位指令集。而关键在于 INTEL 的,酷睿及赛扬 M 4XX 系列的都为 yohna 核心,仅支持 32 位运算。只

15、有采用 merom 核心的酷睿 2 和赛扬 M 5XX 才加入了 INTEL 的 EM64T 技术,实现了对 64 位指令集运算的支持。2操作平台:直白点就是操作系统嘛,一般最常用的 WIN XP 都只是 32 位的,虽然 MC 曾开发过一个 64 位版的 XP,但估计没多少人知道也没多少人使用。 。 。原因在于大多数软件开发商知道这仅是一个过渡性产品,64 位的希望寄托在将来全新架构的 vista 操作平台上,因此对于 64 位版 XP 的软件支持包括驱动支持都少的可怜无法普及使用,这便是这个版本 XP 没有广泛推广的原因。当然,全新的 VISTA 目前早已经上市,这对于 64 位技术的普及应该说迈了实质性的一步。但一般用户也要学会分清 VISTA 的若干个版本,比如目前很多市售机型安装的所谓 VISTA BASIC 不过只是一个VISTA 的 32 位基础版本,个人认为除了好看点以外并没有多少意义,加之其一大堆的软硬件兼容性问题和系统漏洞,以及同样对于机器配置的较高要求,使这样的系统多少有些沦为鸡肋的意思。 。 。当 64 位平台真正完善起来,64 位技术才能真正走向实用和普及。364 位软件:只有 64 位软件才能将硬件利用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速度提升。目前很多软件都早已开发了 64 位核心,就等硬件与操作系统的普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