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i卷)真题精品解析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389466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i卷)真题精品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i卷)真题精品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i卷)真题精品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i卷)真题精品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i卷)真题精品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i卷)真题精品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i卷)真题精品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0 高考真题精品解析高考真题精品解析理综(全国理综(全国 1 1)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1414 页,全卷满分页,全卷满分 300300 分。考试用时分。考试用时 150150 分钟。分钟。 祝考试顺利 【名师简评】本套试卷的试题结构和题型稳定、难度适中、能力为重、立意新颖。生 物部分对细胞、光合作用、生命活动调节、遗传、进化、生态和发酵工程进行了考查,与 往年相比,考查的覆盖面更大,考查的知识点更多。总体看来选择题的难度有所降低,非 选择题部分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也有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所考知识点虽看似在教材之 外,但落脚点都在教材之中。化学部分较好地考查了中学阶段的重点知识,特别

2、强调实验 技能和开放性思维的考查,如第 28、29 题;创新思维的考查,如第 10 题;图表信息的分 析能力,如第 11、27 题。物理部分的命题突出了物理的两大灵魂实验和建模能力,强 调对物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侧重于对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 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卷类型 B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 0

3、.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 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 共 21 题,每小题 6 分,共 126 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 12 O 16 P 31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CmRNA 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1.答案 C2光照条

4、件下,给 C3植物和 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 C3植物的淀粉和 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B在 C3植物和 C4植物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 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 的 C4大量积累D在 C3植物叶肉组织和 C4植物叶维管束鞘的 C3中可检测到14C2.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3C植物和4C植物的相关知识。3C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4C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是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的。由于142CO能够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参与合成

5、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而4C植物合成这些有机物的场所是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因此 A 项和 D 项是正确;葡萄糖、 淀粉等有机物又是植物呼吸作用分解的物质,故 B 项也是正确的;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因此14C的4C会不断去参与合成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因此不会大量积累,故C 项错误。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B一个细胞周期中 DNA 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 CO2含量的变化 3. 答案 D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 A、a 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某种

6、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4.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有关知识。种群中等位基因 A 与 a 基因 频率之和为 1,所以两种基因的频率完全有可能相等,A 项说法正确;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除与环境的选择有关外还会受到遗传漂变和迁移 等因素的影响,B 项说法错误;基因频率高的性状往往经过自然选择选留下来的性状,说 明这5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

7、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5. 答案 C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熔点:344Si NNaClSiI B沸点:333NHPHAsH C酸性:42434HClOH SOH PO C碱性:3NaOHMg OHAl OH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将 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将 SO2通入2BaCl溶液可生成3BaSO沉淀D将 NH3通入热的 CuSO4溶液中能使 Cu2+还原成 Cu 7. 答案 B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3 22Fe+6H =

8、2Fe3H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3+ 342Fe O +8H =3Fe +4H 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2+3 32Fe+4H +NO =Fe +2H O+NOD将铜屑加入3+Fe溶液中:3+2+2+2Fe +Cu=2Fe+Cu8.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A 项不符合反映事实,只能生成 Fe2:Fe+2H=Fe2+H2;磁性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有+2、+3 价: Fe3O4+8H=2Fe3+Fe2+4H2O,B 项不正确;C 项不符合电荷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3Fe2+4H+NO3-=3Fe3+NO+2H2O。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醋酸溶液的pHa,

9、将此溶液稀释 1 倍后,溶液的pHb,则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H 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C31.0 10 mol/L盐酸的pH3.0,81.0 10 mol/L盐酸的pH8.0D若 1mLpH1的盐酸与 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2TiO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22TiO /STiO /Sh (激发态)+- 22TiO /STiO /S +e 3I +2e3I 2232TiO /S3I2TiO /S+

10、I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B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3I的浓度不会减少D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10.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新型原电池的构造原理分析和信息的分析能力。从装置图和反应过 程来看 TiO2/S 受光激发,释放电子,为电池的负极;电子经外电路到铂电极正极,铂 电极,B、D 正确。在铂电极放电的是 I3-,故 A 项错误。电极反应物在溶液中又发生了逆 反应,故溶液中的 I和 I3-浓度不会发生变化。【方法提炼】本题在常规题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原电池反应总是遵循“负极氧化、正极还 原;电子流动方向从

11、负极流向正极”这一原则,利用该原理分析装置图和电极反应。但是 其创新点在正极、负极反应产物在溶液中又自发转化复原(题给的第 4 个总反应式) ,从而 实现了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实现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解决这类问题要“顺势 而变” ,不可拘泥于常规! 11下图表示 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 4 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 是A B C D 11.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推测有机物的性质,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有 机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 0.25g 磷消耗掉 314mL 氯气(标准状况) ,则产物中 PCl3与 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12、 A3:1 B5:3 C2:3 D1:2 12. 答案 A 【解析】磷的物质的量为 0.008mo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0.014mol。则有: 根据磷元素守恒:n(PCl3)+n(PCl5)=0.008mol 根据氯元素守恒:3n(PCl3)+5n(PCl5)=0.028mol 解得:n(PCl3)=0.006mol n(PCl5)=0.002mol。13下面关于 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小的环上,有 3 个 Si 原子和 3 个 O 原子 B最小的环上,Si 和 O 原子数之比为 1:2 C最小的环上,有 6 个 Si 原子和 6 个 O 原子 D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 处

13、于中心,Si 处于 4 个顶角 13. 答案 C原子用硅原子代替,每个 Si-Si 键中“插入”一个氧原子,所以其最小环上有 6 个硅原子 和 6 个氧原子,Si、O 原子个数比为 1:1,故 A、B 两项错误,C 项正确。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 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原子核238 92U经放射性衰变变为原子核234 90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变为原子核234 91Pa,再经放射性衰变变为原子核234 92U。放射性衰变 、和依次为A 衰变、 衰变和 衰变 B 衰变、

14、 衰变和 衰变 C 衰变、 衰变和 衰变 D 衰变、 衰变和 衰变14. 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了核反应中衰变和衰变问题,考生只要抓住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这一要点,根据衰变和衰变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出选项 A 正确。15如右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 1 相连,下端与另一质 量为M的木块 2 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 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 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1a、2a。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A10a ,2ag B1ag,2ag C10a ,2mMagM D1ag,2mMagM15.答案 C 16关于静电场,

15、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 A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 B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 C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场强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D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为零16.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了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以及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等知识。电势的高低与电场强度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选项 A、B 错误;在静电场中,电场线的方向是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在静电场中的某点,电场线的方向即为该点的场强的方向,选项 C 正确;电场力做功只与电场中两点之间的电势差有关,故选项 D 错误。17某地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方向向下,大小为54.5 10T。一灵敏电压表连接在当地入海河段的两岸,河宽 100m,该河段涨潮和落潮时有海水(视为导体)流过。设 落潮时,海水自西向东流,流速为 2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 5mV B电压表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