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出口阀门顺序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388747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泵出口阀门顺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泵出口阀门顺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泵出口阀门顺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泵出口阀门顺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泵出口阀门顺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泵出口阀门顺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泵出口阀门顺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泵出口阀门顺序水泵出口阀门顺序要减小泵的振动噪音及震动对阀门的影响,软接最好接在泵出口。 止回阀有时要检修,因此接在出口阀门前,以便检能断水,我认为顺序应该是:泵出口、 软接、止回阀、闸阀(蝶阀)设计规范详解手册中有说明,分两种情形: 1、水泵出水先止回阀后闸阀适用于小口径管道,闸阀有保护止回阀不致损坏的功能; 2、水泵出水先闸阀后止回阀适用于大口径管道,此时闸阀易于启闭;止回阀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避免泵的反转速度过高及淹没泵房的情况出现。设置在泵的吸入 口,则停泵水倒流依然会对泵产生影响。此外,泵的吸入口应尽量避免安装过多的管件, 使泵能够维持足够的气蚀余量。 为了防止停泵时产生的水锤对橡胶头

2、产生破坏,应将橡胶头紧接水泵出口设置,对于闸阀 和止回阀还没有个很有说服力的理由决定其顺序,习惯上我院顺序为橡胶头,止回阀,闸 阀 1。止回阀设在水泵前不知有什么太大意义实在想不出。 2。实际的安装顺序应该是:软接头,止回阀,闸阀。压力表最好装在水泵出水口上,但一 定要在止回阀前。 理由:1)软接接头是为了起减振。当然是水泵与管路系统的连接处。2)正常工作时,闸阀是不太操作的,而止回阀是频繁动作的,所以维修概率较大, 维修时关闭该泵出水管闸阀就能维修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3)压力表装在止回阀前,可以防止水锤作用对压力表的冲击和破坏。4)有人提出大口径管,止回阀装在闸阀后以便开闭,这不现实。因

3、为水泵停止时由 于止回阀存在,装在止回阀后的闸阀前后的水压是一致的,闸阀的开闭是不存在问题的。 当然大口径阀门本身就比较难操作一点的。顺便说一句,一个施工队教的经验: 泵出入口先做变径再接软接 如果泵的法兰和软接接不上 经过变径或者一段短管的过渡就接的上了 其实泵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振动源,接软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这种振动对管道的损害。所 以象对这种设备都是首先接软(空调上冷水机组,风机也是这样) ,然后才是其它部件:止 回阀、闸阀(蝶阀) 。当然止回阀接在出水端毫无疑问,否则也就不叫止回阀了。至于压 力表的接法楼上的说法都有道理。压力表加在软接与阀之间。原因不想多说,大家记得就行了。 正确顺序:

4、泵、软接、压力表、止回阀、闸阀。楼主的意见我也是基本同意的,而且一直都是这样做,只有一点不同意,我是泵、软接、 止回阀、压力表、闸阀。这情况我们也讨论过,为什么最终把压力表位置调过来,因为压力表就是为了显示系统的 压力,无论是正常压力活事故压力(所以压力表的量程选择并不是按工作压力选择的,一 般都大一个级别) 。如果把压力表放在止回阀后,那么只是在水泵工作时才知道动压,作用 大大减少,一般高层系统都会有水击现象,关键是严重的程度,如果按我们压力表的做法, 就可以完全反映系统的水击情况,水泵运行时,也可以反映水泵压力情况,是一个比较好 的做法。说到压力表损毁的情况,由于压力表前有缓冲管,压力表如

5、果选择正确,对事故 压力也有一个抵受力,如果水击会对压力造成损坏,那么系统就应该进行治理了(如果能 够从噪音等判断水击的程度,那么其实水击情况已经是十分严重了) ,只损坏一两个低值的 压力表,而能够预防系统的毁灭性损失,我觉得是否值得。 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指正。我是做采暖热水设计的,我们一般是这样做的我是做采暖热水设计的,我们一般是这样做的1、软接,在泵的进、出口都要设置、软接,在泵的进、出口都要设置2、泵前止回阀,一般安装在泵前管道的底部,一般称为底阀,设置底阀便于泵子的再启、泵前止回阀,一般安装在泵前管道的底部,一般称为底阀,设置底阀便于泵子的再启动动3、我们的泵后顺序为:泵、软接、压力表

6、、止回、我们的泵后顺序为:泵、软接、压力表、止回?. 2 中现在一般水泵都尽量采用自灌形式,如果是这种形式,那么是不需要安装底阀的,安 装了底阀,增大了阻力,反而对水泵的吸水不利,只安装喇叭口即可。如果是非自灌形式 时,则应该安装底阀。3.要请楼上解释为什么要安装如此多的压力表,每一个压力表的作用是什么。因为如果部 分压力表,因为每一个元件的接点都是一个容易发生漏水等情况的高发区,所以无论从经 济或技术的角度上,如果效果相同的情况下,能合并就应该合并,既节省投资,又减少故 障点,何乐而不为。如果光从理论上分析,这三个压力表的作用都是相近或者可以互相代 替的。对于 2 中的底阀,主要是针对泵安装

7、位置较高而采取的补救措施,平时尽量将泵安装在低 位。 3、主要是我们采用的水泵一般都是离心式的,并且水泵扬程参照设计管道阻力,在多数情 况下,水泵扬程要大于系统阻力的,这就需要调节水泵出口阀门,导致阀门有较大的压差, 而我们是需要阀门前后的实际压力值的,所以需要在阀门前后安装压力表,另一方面,为 减小水泵启动时过负荷的影响,需要水泵在出口阀门关闭的情况下启动,需要读取压力值。至于软接与止回阀之间的压力表,大多数情况下不安装,偶尔因为系统的布置,需要泵充 水启动,此时的压力表接口作为补水口。 不好意思,我认为还是有些需要说明的,楼上的千万不要认为我和你过不去,只是希望对 学术上的问题讨论得透彻一

8、点,大家都能得知识上的增长。首先,用阀门调节压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如果要调节到阀门前后压力表都能够看出 压差,那么水泵的扬程就与实际的需要相差太大了(除非你采用的压力表精度很高,但在 一般的工程中,并不会这样采用) ,这会令系统能耗的能耗大大的增加。即使是离心水泵, 其在高效区内的曲线并不会很陡(否则压差太大,造成用水会十分不方便) ,所以如果水泵 的压力比较适合,无论在那一流量段,都不会造成管网的超压。而且你调节只是在某一流 量下的压力,当流量转变时,如变小,那么那时候的水泵扬程会更高,但阀门的压损反而 会更小,阀后压力会大大的增加。所以用阀门来增大管道阻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用阀门 条件

9、阻力及流量一般只会在各分支管线,用以平衡流量及压力。如果是采用变频调速供水 是,调节阻力的做法更不需要出现。 第二、即使需要条件流量,仍然不需要设置两个压力表,因为你想要的只是管网压力,那 么在闸阀后面安装一个压力表就可以了,你只要在你需要的流量时段去调节阀门,直到满 足压力要求,何必去管阀前压力是多少,因为你这个流量段的压差,在另外一个流量段, 就不一定相同。 第三、很少有需要读取水泵过负荷时候的数据(是否把阀门全关时候的读数) ,如果不是为 了试验,我不明白取得该数据的作用是什么。 第四、水泵本身一般都有吸水管的加水孔,一般没有必要另外设置。首先同意楼主的一个观点,不能使用管道系统中的阀门

10、作为调节管道阻力的手段,而且我 们一直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但作为我们设计管道系统,在不同的时期,系统水量可能 只达到设计负荷的 30%、50%、70%等等,在采用普通水泵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水泵出口 阀门调节压力,防止系统超压或者系统进气。 2、另外楼主说“当流量转变时,如变小,那么那时候的水泵扬程会更高,但阀门的压损反 而会更小,阀后压力会大大的增加”,这是必然的,固定的水泵,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是一一 对应的,若流量减小,此时若不调整阀门,必然导致阀门后压力增加,对系统而言,流量 减小,管道阻力减小,需要的动力也要减小,这就与扬程增加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只有 调节水泵出口阀门这个手段了。 3、

11、对某一管道系统而言,有时需要确定系统的水流量,在缺少测量仪器的情况下,只能利 用水泵扬程与流量的对应关系,查看水泵进出口的压差确定流量,而不是利用水泵进口与 阀门后的压差确定,因为是系统运行初期(可能时间较长) ,泵后阀门不是全开的。 4、阀门后的压力值才是系统的实际动力值,若阀门不是全开的,所以需要在阀门后有压力 表。 5、楼主说的“水泵本身一般都有吸水管的加水孔,一般没有必要另外设置”,一般泵本身的 加水口管径非常细,使用不方便,所以一般情况下把泵后某一压力表兼做加水口。 6、至于需要阀门全关的压力值,一般是提供给使用方的,对于水系统的操作,一般是告诉 使用方压力达到什么值时该进行怎样的操

12、作,告诉他们压力达到什么值时打开泵后阀门。 最后一点,泵后一个压力表,只能满足系统与设计完全吻合的情况,而我们采暖系统多数 多数情况不能达到设计负荷,多数需要阀门后的压力值,至于阀门前的压力值,在需要的 时候没压力表是不行的。 个人观点,多多指教。其实我认为我们讨论有不同的地方是因为我们原来一直讨论的是两个不同类型的系统,所 以有这样的区别。 这样让我们各自说明我们系统的情况,以免产生误导。其实我所说的供水系统有两种,第一种是民用建筑(小区)的生活供水系统(非循环系统) ,所以水量和压力的选择是一个经过多年累积经验数据而产生的计算公式,加上设计经验 的帮助,对于供水量及供水压力、阻力损失等,可

13、以基本准确的预测和计算。对于一个大 型的供水系统,现在因为卫生等地要求,一般采用无高位水箱、用多台水泵组合变频或气 压供水系统(大型系统多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如果计算压力计算正确,通过气压罐、大 小泵搭配、变频等措施,能满足所有流量段的要求,所以从部分投入使用到所有用水单位 投入使用、用水的高峰期或低谷期,都可通过以上的组合获得最佳的运行工况(这也是变 频调速供水系统节能的原因)。所以采用该系统是不需要采用调节阀门的形式进行压力调 节,压力表安装在阀门前,维修时就有两重阀门保护了。 另外一种系统,如采用高位水池供水的,你们水力条件更容易计算,而且由于一般是用水 位控制,所以一般也是要求水泵阀门

14、全开的,压力表设置情况同上面。 对于循环用水的设置,我们的经验只限于各种类型的酒店和一个超高档的住宅区(竟然设 置了中央热水系统),但热水系统是在回水管道上安装循环水泵的,一般采用闭路循环, 水泵的扬程基本比较低。而且闭路循环只需要克服管路的阻力损失,所以即使流量的波动, 对水泵进出口的压力影响并不大,所以也不需要调节水泵的进出口阀门来条件阻力条件 (通过调节各分支管道条件系统的循环情况),所以压力表的设置也可以按以上做法。 对于采暖系统,我们一般都不是由给排水专业完成的,而是有暖通专业进行设计的,所以 我是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可能我们设计的小区规模不算大型,但是我们采用的是分区设置 系统,而且

15、好像采用的是多台泵并联的形式,所以在投入使用前调试的方式和热水系统的 形式相近,只是通过测试支路管网的回水时间来调节回水情况(采用同程管是最好的解决 方法,完全不需要调试,但会增大投资,如采用异程管,虽然调节的难度加大,但一次调 试好,基本以后都不需要进行调整),在使用初期,也是通过只开部分水泵进行调节,一 直都是水泵阀门全开的,在不同的入住阶段,系统运行基本达到要求。而且,我看技术人 员在调试过程中,只是用多次调试的方式来进行的,并没有通过仪器或压力表。通过与楼上的讨论,我也学会了不少的知识,但还有些问题希望了解。 希望能介绍你所设计的系统情况,以让我们能了解该系统压力表设计的优势和原理(我

16、估 计是否很大的系统,如城市管网),是否采用开式水箱回水,在设计同样系统时候应该注 意什么。 以下问题是否还有误会的地方: (3、对某一管道系统而言,有时需要确定系统的水流量,在缺少测量仪器的情况下,只能 利用水泵扬程与流量的对应关系,查看水泵进出口的压差确定流量,而不是利用水泵进口 与阀门后的压差确定)我不明白如何能通过前后压力表的压差来获得流量。(6、至于需要阀门全关的压力值,一般是提供给使用方的,对于水系统的操作,一般是告 诉使用方压力达到什么值时该进行怎样的操作,告诉他们压力达到什么值时打开泵后阀门。 )阀门全关的压力值,使用方要来干什么用呢(因为根据一般水泵的曲线等,当阀门全关, 流量为零,压力是一个比较大的值,除非是水泵试验,否则一般该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如果使用过程,怎么告诉使用者如何根据前后压力表的压差而调节阀门呢?那一种系统需 要按阀门开关的压差调节阀门(应该说,为什么是压差,而不是阀后压力说明调节的情况) 。 另外一个问题,一般阀门都经不起频繁的开闭的,否则损坏的机会可挺高的,如果需要如 此精密而频繁的调节,是否应该使用流量控制阀,自动进行调节。 也请 xi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