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文学创作与作家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387455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文学创作与作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学理论文学创作与作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学理论文学创作与作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学理论文学创作与作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文学创作与作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文学创作与作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文学创作与文化传统 对于创作具有重大影响的,既有来自现实的生活经验,也有来自历史的文化传统。所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在讲到文学创作时,既讲师法自然,也讲师法古人。 1、经典的影响 经典对于后世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并不完全是指后人的创作对经典的自觉学习,更普遍的现象是经典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在无形之中影响甚至决定着后人的创作。 a、经典是一种先

2、验的规范。 b、经典是后人创作的法则、标准和参照系统,使创作避开曲折的摸索。 c、经典的成就和权威性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 返回经典几乎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的通例 先秦有孔子的“乐则韶舞”和孟子的“尚友古人” 六朝有刘勰的“宗经”和“征圣” 唐代有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 明代有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 前驱者像洪水一样向我们压来,我们的想象力可能被淹没,但是,新诗人如果完全回避前驱者的淹没,那末他就永远无法获得自己的想象力的生命。 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 如何化解或超脱经典的压迫?布鲁姆开出的方法是“ 创造性的误读 ” ,又称“ 戏谑性摹仿 ” ,即 将前代作家某些次要的特点在自己身上加以强化,以

3、造成一种错觉似乎这种风格是“我”首创的,前人反而似乎由于巧合而在摹仿“我” 。 2、原型经验 我们祖先反复体验的精神模式在我们心灵上的积淀物,是“种族记忆” 。 集体无意识和原型是人的无意识的深层结构。它是人的生命之流赖以奔腾的河床,是人的灵魂的“家” 。 原型的主要特征 非私人性 普遍性 仪式性 符号性 反复性 原型的置换 1、作为主题原型的置换 2、作为形象架构原型的置换 3、作为语义单位的原型的置换 西方文学有: “错认身份” “老少婚配” “儿子寻父” 、 “子女对父亲的忘恩负义” 中国文学中的“垂死化生” : 夸父桃木, 盘古草木万物, 女娃精卫鸟衔木填海。 焦仲卿、刘兰芝连理枝和比

4、翼鸟 搜神记韩凭夫妇相思树和鸳鸯 “梁祝化蝶” 具体图例 背景资料 生肖图腾 彝族图腾壁挂 原型举例 聊斋创造的鬼狐世界与中国的某种文化原型有密切关系。 说文解字:“狐,妖兽,鬼所乘也,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 ” 鬼狐美女可谓中国文学的一种原型 鬼和狐化为人形通常为女性,所以其作祟的方式是“媚” 。女鬼或女狐又必和狡猾、淫荡、媚惑、阴险相联系,于是有“狐狸精”之说。从天问 、 抱朴子 、 初学记 、 太平广记到唐诗宋词,都有记载或描写。 * * * * * * * * * * * * * * * 3、何谓对象化 文学创作的对象化是指主体以体验的方式把握生活材料,将外在于自己的生

5、活材料,成为表现作家人生感受对象的过程。 对象化的过程即主体与生活材料发生深刻遇合的过程。 艺术是人与自然相乘。 培根 艺术的对象是现实的图画,同时这现实又是由人的理智安排的。我们可以援引培根的不朽公式:“艺术是与人相乘的大自然。 ” 莫洛亚 对艺术我还不知道有更好的像下面的定义,这定义是:艺术,这就是人被加到自然里去,这自然是他解放出来的 凡高 我认为写作的时候,不但要求助于自己的头脑,而且要求助于自己的心灵,求助于自己的皮肤、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每一根末梢神经,例如你写到冬天,写到寒冷,而不去动员你的皮肤去感受这记忆中的或假设中的冷,如果你的皮肤不起鸡皮疙瘩,如果你的毛孔不收缩,如果你

6、的脊背上不冒凉气,你能写好这个冷吗? 王蒙 无论在一个国王、一个凶手、一个小偷或者一个正直的人的身上,在一个娼妓、一个女修士、一个少女或者一个菜场女商人的身上,我们所表现的,终究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不得不向自己这样提问题:如果我是国王、凶手、小偷、娼妓、女修士、少女或菜场女商人,我会干什么,我会想什么,我会怎样行动? -莫泊桑 我有时逃开自我,俨然变成一棵植物,我觉得自己是草,是飞鸟,是树顶,是云,是天地相接的那一条水平线,觉得自己是这种颜色或是那种形体,瞬息万变,去来无碍,我时而走、时而飞、时而潜、时而吸露,我向着太阳开花,或栖在叶背安眠。天鸥飞举时,我也飞举。蜥蜴跳跃时,我也跳跃,萤火和星

7、光闪耀时我也闪耀。总而言之,我们栖息的天地,仿佛全是由我自己伸张出来的。 -乔治?桑印象和回忆 我欲做官,则顷刻之间便臻荣贵;我欲出世,则转盼之际又入山林;我欲做人间才子,即为杜甫、李白之后身;我欲娶绝代佳人,即作王嫱、西施之元配;我欲成仙成佛,则西天、蓬岛即在砚池笔架之前;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若非梦往神游,何谓设身处地? -李渔:闲情偶寄 童年经验 审悲经验 审丑经验 *童年经验 从儿童时期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体验。完整的童年并不仅仅是原本的童年生活记录,它还包含了活动主体对自身童年生活的经历的印象,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童年经验不完全反映童年生活的物理环境,而更倾向于主观的心理

8、变异。 童年经验与文学创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艺术家都是最具童心的人。难道我们不应该在童年时代寻找想象活动的最初踪迹吗?孩子最喜爱和热衷的是玩耍和游戏。难道我们不能说每一个孩子玩耍时,行为就像一个作家吗? 弗洛伊德 儿童“赤子之心”作家“真诚之心” 真诚地而非虚假地看待生活,对待自己。具有这种真诚之心的作家,才能建筑起一个又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和历史风雨吹打的真实的艺术世界。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李贽童心说 彩 虹华兹华斯 每当我看见天上的彩虹, 心儿就激烈地跳动。 我年幼的时候就是这样, 现在成年以后还是这样, 我愿年老时仍然这样, 要不就让我死亡! 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

9、 我就希望自然的虔诚, 把我一生贯穿在一起。 第二次天真(马斯洛) 儿童的天真是和类化、规范化、社会化对立的。成人虽然不能还原为儿童,但仍然可以重新获得“第二次天真” 。 只是成人的天真与老练结合在了一起,创造的目的性更强,也更有价值。 儿童稚气的幻想与作家的创造性想象极为类似。 儿童无束缚 作家目的明确,系统,受理性和逻辑制约。 童年经验对作家的影响: 1、作为审美对象进入创作过程 (1)作家回忆中的童年经验,已不是童年经验的原本和自然状态,而是经过了作家的自组织和再创造。 (2)必须有偶然机遇的触发,有相互吻合的或对立的情感心境作为中介。 2、作为先在意向结构对创作的影响 (1)影响作家审

10、美知觉方式 (2)影响作家情感倾向 父亲母亲 3、创作的动力源 丰富性的体验 缺失性的体验创作的主要动力源 * 审悲经验 没有谁愿意遭受苦难,但为什么人们又喜欢观看悲惨的场面呢? 奥古斯丁忏悔录 审悲狭义指对悲剧的关照。广义指对人生的各种各样的苦难的描写与评判,包括别离、失恋、离异、灾祸、战乱、死亡、孤独、忧郁、悲愁、怨愤等一切引起痛感的富于悲剧意味的现象。 人生的苦难转化为审美的愉悦 1、距离对苦难的美化 2、艺术形式对苦难的征服 3、净化导致痛感的缓和转换 4、获得真理的快慰 5、生命力的活跃 化悲为美的条件 1、描写对象的价值性 2、距离的微妙调整 3、美丽地描写悲哀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

11、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审丑经验 瘦 皱 漏 透 生活丑向艺术美的转化 1、衬托美的丽质 2、丑往往比美更能揭示内在的真实和激发美感 3、对丑的揭露、谴责和批判是令人愉快的 4、形式美对内容丑的征服与消融 ?! 化丑为美 1、审美理想的烛照 2、真实地揭示丑的形态及其内在本质 3、以艺术形式改变丑的色调和音调 第四章 文学创作 研究文学创作的意义: 更好地理解作品; 了解创作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