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1

上传人:ZJ****3 文档编号:42386435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上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上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上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上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义务义务教育教育阶阶段学生学段学生学业质业质量量检测检测九年九年级级中国中国历历史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部分(其中第 1 题第 20 题为单项选择题;第 2126 题为判断题); 非选择题部分(其中第 27 题第 29 题为填空题;第 30 题第 32 题为材料解析题与问答 题)。两部分共 6 页。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为 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 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相符 3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答非选择题须用 0.5 毫米黑色

2、墨 水签字笔书写,并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题,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 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超出答题卷的答案一律无效。2姓名 考点名称 考场 座位号 考试号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答案认真涂到答题卡上。)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近代史上,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主要借助了鸦片、商品、炮舰。其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商品、鸦片、炮舰 B.鸦片、炮舰、商品 C.商品、炮舰、鸦片 D.炮舰、商品、鸦片 2.央视一套播出的辉煌六十年被誉为“首

3、部新中国全景影像史” ,是献给国庆 60 周 年的一份厚礼。在其关于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解说词中有一处错误,它是 A.在这场从海上而来的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败下阵来 B.(签订了)以割让香港岛、赔款 2 100 万两白银等为主要内容的南京条约 C.南京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所遭受的屈辱 D.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中国历史的发展自此发生了重大转折 3.毛泽东曾说过:“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 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 ”下列哪一场战争充分说明了这一点2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4.威海甲午战争博

4、物馆坐落于刘公岛,是一处以建筑、雕塑、 绘画、影视等综合艺术手段展示甲午海战悲壮历史的大型纪念 馆。那么,你觉得下列事迹中最不可能在该纪念馆展现的是 A.邓世昌黄海海战的英勇事迹 B.威海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李鸿章赴日签署马关条约D.左宗棠收复新疆 5.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 20 世纪的。 ”这次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 长征组歌 。你认为“红军主力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A.准备北上抗日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红军的战略战

5、术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7.“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这首诗是 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 “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周恩来 8.八年级(1)班准备编写孙中山的故事 ,下列篇目不适合编入的是 A.檀香山兴中会的诞生 B.东京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C.南京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上海青年杂志的创办 9.下列是小东同学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单元作业,其中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红军长征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C.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八一南昌

6、起义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10.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把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 鸦片战争就是打在中国背上的一鞭,使中国开始了 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2010 年 3 月 12 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 85 周年纪念日,他生前常说:“我们过去的革命 所以失败原因是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 ”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A.创建了同盟会 B.确立了三民主义的指导思想 C.建立了黄埔军校 D.创立了中华民国 12.毛泽东在文家市对起义军讲:“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 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

7、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 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摘自秋收起义)你知道,毛泽东所 说的“我们” ,当时去了哪里 A广州 B南昌 C井冈山 D卢沟桥 13.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愈挫愈勇,直到临终前还在 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这里“革3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14.“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 , 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东北全境沦 陷

8、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15.下列图片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如果要找到这条探索道路 的起点,你会选择的图片是A “一大”会址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 16.某班同学准备进行“1919-1949 年历史图片展” 。小明找到了一幅中国军队血战卢沟 桥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是 A国民革命 洪流奔涌 B十年对峙 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 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 17.毛泽东说:“蒋介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 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插上一

9、刀” 的军事行动是指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C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8.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 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反映了人 民解放军 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19.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年份拥有厂家拥有资本工人人数1913689 家33 亿元27 万多19201795 家50 亿元55 万多A清政府鼓励民

10、族工业的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20.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 清末偏偏有一位状元“舍本逐末”、“实业救国”,此人是4A.詹天佑B.张謇C.严复D.曾国藩二、判断题二、判断题 (每题 1 分,正确的写 A,错误的写 B,共 6 分,请将答案认真涂到答题卡上。)题号212223242526答案21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抢劫、烧毁了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22.1948 年 9 月到 1949 年 1 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渡江三大战 役。 23.

11、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七七事变开始。 24.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 救运动。 25.1936 年 10 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人主力在陕北吴起镇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26.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三、填空题三、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6 分,请认真写到答题卷上。) 27洋务运动的口号是 和 。 28. 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的 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 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 29.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_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

12、后方。1946 年 6 月,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 ,对_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四、材料与问答四、材料与问答 (共 18 分,请将答案写到答题卷上。)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 分) 材料一: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 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 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 材料二:两支舰队于 1894 年 9 月 17 日在鸭绿江口外的黄海海面上相遇。经过五个小时 的交火,中方损失了 4 艘军舰,一千余名官兵战死,而日本只损失了一艘军舰。 材料三:在经过了

13、许多喋喋不休的争辩之后,联军终于和议出一则包括 12 项条款的联合 照会。由李鸿章、庆亲王和十一国代表于 1901 年 9 月 17 日签署。 -以上材料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哪场战争?它标志着什么?(2)材料二中的这场战役发生于哪场战争中?战争的结果又如何?5(3)材料三所述的这份合约就是?它的签订又造成了怎么样的影响?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 分)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 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 度问题又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

14、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 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 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说 中国历史下 (1)材料中说到的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分别是指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哪些重大历 史事件?(2)请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几个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共同的积极影响?(3)假如你是这一时期的爱国志士,请你为当时的中国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32. 阅读下列材料(6 分) 材料一:“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 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是不能完成救 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 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 80 周年大会上 的讲话材料二:一把历史年代尺和一张历史图片展示了中国共产党 90 年的奋斗历程的一部分。材料三:“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6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蒋介石 请同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前,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救国运动 没能成功的共同表现是什么?(2)材料二中图片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二,写出 1935 年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