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园林绿化 论文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386077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 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 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城市园林绿化 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城市园林绿化 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业、工农业、 交通业、 贸易业、文化教育业、旅游业等方面 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的规模、数量和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物质文化 生活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时期,园林城市也就油然而生了。 1.城市园林化的含义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 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 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它的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 谐” 。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城中有乡,郊区有镇,城镇有森林,林中有城镇,总之,你中

2、有 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共同提高。 2.建设城市园林的原因 2.1 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要求经过工业化、城市化急速的发展,人们猛回首,惊觉我们的环境已经变的如此恶劣, 生态失去平衡,大自然饱受蹂躏,空气、水、土壤遭受污染,动植物灭绝,森林消失,水 土流失,沙漠化,温室效应等使人类生活品质下降,各种“城市病”随之而起威胁人的健 康。这些促使人类觉悟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我们必须从工业化的黑色道路向可持续 发展的绿色道路转折。建设园林城市可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 2.2 发展民族文化特色的要求由于信息传播和网络化的发展,造成了文化国际化倾向的加剧。城市和建筑的标准化 和商品化,使

3、建筑和城市特色逐步消失,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文脉难以继承,这是一种文 化的失落。文化是衡量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真正尺度,只有文化的发展,才能进一步带动经 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科技和经济国际化的时代,更加要求文化的民族化,地方化和多 样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全球的。园林由于更贴近人的生活,承载着大量历史文化的积淀, 反映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建造园林所用材料,如植物、山石等更具有地方特色,因而 更有利于产生具有民族化、地方化的效果。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点,在 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地方流派和民族风格,对东亚国家和欧洲的园林曾产生过 巨大的影响,这些传统特色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随着

4、时代的前进,创作具有时代精神, 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又具有民族的、地方的文化特色的园林,是时代对园林工作者的呼 唤。 2.3 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据联合国 1995 年统计:全世界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 48.1,我国 1998 年城镇人口约占 30,据预测,到 2030 年我国城镇人口可达 60。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将会使小城市增多, 大城市扩大。城市是人口大量聚居的地方,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影响 至深。因此,园林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2.4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人已达 1.3 亿

5、,占总人口的 10%;等到 2020 年,这个 比率将达到 16%,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目前我国已有 14 的省市率先进入了老龄化 社会,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山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老龄化社会将带来 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退休制度、劳保制度、社会福利政策、医疗保健及保险业,以及居 住环境等。老龄化社会对园林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从公园、绿地的分布、服务半径,到 园内的布局、设施,都要求能适合老年人散步、健身、娱乐、休闲和交往的需要,以创造 一个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环境。 2.5 工作时间的缩短,闲暇时间的增多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使工作时间缩短,人们的闲

6、 暇时间增多。紧张快节奏的工作,人们迫切需要很好地利用闲暇时间去放松一下身心,消 除疲劳。从近年节假日七天长假期掀起的旅游热、假日经济等情况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在 经济提高了以后,对大自然的热切渴求。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跳出小园林的围墙,扩展到 风景名胜区的领域,去满足人对绿色、对自然环境的迫切需求。 3.园林城市发挥的作用 3.1 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能园林城市是由各类形态各类功能的公园、绿地构成的总体,不管什么形态什么功能的 公园、绿地都应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一项首要功能。它应该拥有很高的园林绿 地率,其标准应以能够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为准 。要加快园林绿地的建设步伐,以适应改善

7、 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不仅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发展公园、绿地,同时还要大力发 展郊区的公园、绿地、风景区和生态林地。在建造各类公园、绿地时,都应坚持以使用植 物材料为主,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以复层种植结构为主,少搞硬质铺装,少搞大面积的 纯草坪,以利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还要特别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植保方面要严格 限制使用有污染的药物,大力推广无污染的综合防治办法 。 3.2 把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作为一项重大功能城市里高楼林立,车行如梭,烟尘弥漫,工作节奏很快,缺乏自然美,易使人产生压 抑感、疲劳感、缺乏宁静感,因而城里人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已是城里人的一项重要 追求。把大量具有

8、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就能形成 美好的自然景色,就能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 。中国园林的一大特点就是师法自然,源 于自然高于自然,其指导思想是天人合一,最适合人群需要。美好的园林景色,不仅能满 足人们的观赏需求,由于它能产生负氧离子,因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 有益于身心健康,人们到了美好的园林景色中,不仅感到赏心悦目,而且感到心旷神怡神 清气爽。正是由于园林有此作用,所以都盼望把自己的居住场所和学习工作场所绿化美化 得更好。道路立交桥的绿化搞好了,会使人感到市容很美好,美好的市容风貌,是映入来 到该市所有人眼帘的第一印象,而且会长记在心,影响很大

9、。美好的市容风貌,利于吸引 人才和资金,利于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为能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和美好的市容, 仅仅依靠有限的公园是很不够的,必须把居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道路河道绿地以及 隔离防护绿地等处都加以园林化。 3.3 要把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作为一项独特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外,还要求满足其精神生活 需求,当整个社会处于温饱型阶段时,精神生活需求还不那么强烈,到了小康阶段后就变 得日益强烈了,这是个规律。例如目前,每天清晨都有大量人员涌入公园、绿地,有的爬 山,有的打拳、舞剑,有的跑步,有的歌咏。不少公园仅进园晨练的就数以万计。在其他

10、时间里进园赏景、观花,从事露天跳舞和开展拉琴、唱戏、打扑克、下棋等自娱自乐活动 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特别是老人和康复中的人竟把公园视为每天必到之处,成了生活中不 可或缺的一处场地 。目前的问题是现有的公园的数量和所能提供的活动项目都已不能适应 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解决之道一是要尽快增建新的公园;二是要在居住小区绿 地、单位庭院绿地中适当增加些文化设施,以便于就近参与活动;三是要适应群众特别是 青年人的需要,如建体育公园、音乐绘画公园、科技公园等。3.4 在郊区发展园林,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仅在城市中心地区发展园林,不能很好地解决城市生态问题,也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园林的建设势必要扩展

11、到郊区。郊区的农田和山地是归农民所有的,是农民赖以为生 的,简单地让农民改种粮为种树种草以获取生态效益是行不通的,惟一可行之法就是调整 农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使之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3.5 要把园林绿地明确定为防灾避灾的场所城市里楼房林立,人烟密集,一旦出现大地震、大火灾之类的灾害,必须有就近可疏 散的防灾场所,不然想躲都无处躲,这是对人民群众负责的城市建设者必须设法解决的一 个大问题。城市中的公园和绿地就是防灾避灾的场所,平常时期公园和绿地供人游 ,非常 时期就是绝好的避灾场所。 3.6 要发挥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功能城市是用大量物化劳动建成的载体,应该想方设法使之能够永续利用,使之

12、在社会和 经济发展中起重大作用。一个城市能否永续利用,环境的好坏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而园林 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又是环境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创 造出优美的景观,不仅能起到净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市民素 质的作用,起到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的作用,还能使城市房地产增值,提高 城市的品位和档次,这些有形和无形的作用,是使城市永葆青春、永续利用所必不可缺的。4.创建园林城市的几项措施 4.1 园林绿地规划根据国家绿地规划要求,借鉴国外城市绿化成功经验,改变过去那种用绿化点缀城市, 见缝插针、小打小闹的城市绿化模式,着重于整体城市大环境建设和整体

13、规划,在结合大 规模市政建设和旧城区改造的同时,同步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园林城市。 4.2 设计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力搞好创新中国传统园林凝聚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其风格、技艺在 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继承,将其引入现代园林,使之发扬光大。 要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绝不能简单地模拟仿建,必须大力创新,否则就没有了生命。为要 实现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园林设计师要转变认识、放开眼界。说转变认识,就是要从狭 隘的园的圈子中摆脱出来。不仅点能成园,线也能成园,面也能成园。放开眼界,则是要 把眼界扩展到环境的全部,搞好景观环境设计。园林是环境的主体,环境中除有由植被、

14、山石、水体、建筑构成的园林外,还有雕塑、道路、灯光、游乐设施以及标志物等物体, 并且还要联系每一个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要将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从位置、体量到色彩, 处理得和谐,与园林浑然一体。放开眼界,就是不仅要注重平面绿化,还要注重立体绿化; 不仅要进行地面绿化,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力争搞好屋顶和阳台的绿化。这样做不仅增加了 景观,扩大了观赏面,更重要的是由于覆盖率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状况,能 够更好地发挥大园林的作用。园林城市的设计要讲求风格。风格是由地理的、历史的、政 治的、经济的、文化艺术的及造园所使用的材料等诸多因素构成的,而且是经过较长的时 间积淀形成的。其中地理气候条件是最大限

15、制因素,而文化艺术则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 4.3 要把发动群众参与园林绿化和加强法制相结合建园林城市是一项公益事业,具有社会性、群众性,离开社会和群众的支持参与是不 可能办好的。为使群众能热爱并积极参与,应以多种方式广泛地进行有关园林绿化和人类 关系的宣传教育,进行有关树木花草种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其认识,培育其兴趣, 力争把爱护园林绿化形成社会风气,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应政策, 大力倡导社会、单位及个人出资搞好各个单位绿的园林化,或投资兴建各种类型的公园和 风景区。没有社会单位及个人多渠道投资,光靠政府拨款是不可能建成大园林的。 同时要 大力加强园林绿化的法制力度,使各

16、项事业行之有效。4.4 要面向社会需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园林城市的成败得失,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的有无和多少,因此要把人才培养工作 当作一项根本大事来抓,根据全社会的需要,采取多渠道多方设法加大培养力度。园林绿 化事业所需人才是多类型、多档次的,要按所需类型、档次分别加以培养。既要注重通过 学校的培养,也要注重通过实践自学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除了进行知 识性、业务性教育外,更要重视品德教育,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强烈的事业心, 纵有知识懂业务,也成不了对人民有用的优秀人才。 4.5 搞好园林事业的改革开放多年来,园林系统都是按事业单位加以管理,这种局面、这种管法很不适应大园林的 需要,应该根据政事分离、政企分离、重心下移的原则进行体制改革,从体制上、机制上 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应该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兴办园林事业,从事园林设计施 工和苗木经营等活动。可以预期,通过改革开放定会进发出巨大活力,定会使园林城市蓬 勃发展。创建园林城市,即建成适合人们高质量生活、工作、游憩的生态环境,也称为绿 色城市。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唯一途径。只有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