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品对青少年的危害综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384939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产品对青少年的危害综述 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文化产品对青少年的危害综述 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文化产品对青少年的危害综述 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文化产品对青少年的危害综述 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文化产品对青少年的危害综述 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产品对青少年的危害综述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产品对青少年的危害综述 (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产品对青少年的危害综述文化产品对青少年的危害综述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是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文件强调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这种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 ”从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落实这一伟大的创举就必须搞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并制定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相应的政策和

2、措施。特别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清楚并摆正文化与市场的关系。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购买力的提高及精神生活需要的增加,我国的文化市场空前地繁荣起来。各种大众传媒包括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片、录像带、影碟和光盘等等在数量上比“文革”以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地增长。其中有不少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观赏性俱佳的好作品,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对鼓舞人民建设四化的斗志,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四有”新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除了优秀的高雅文化产品之外,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通俗文化的发展,其中也不乏内容健康向上的大众文化作品。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

3、于市场的价值导向,一些创作者和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唯利是图,以牺牲精神文明建设为代价,出版了相当数量反映色情、迷信、凶杀、暴力和消极颓废情绪的少数甚至是黄色的反动的作品,加之盗版盗印的非法出版物,这些作品宣扬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毒化了社会空气、伤害了广大青少年的心灵,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邓小平同志曾经严肃地批评这种倾向:“这种一切向钱看 ,把精神产品商品化的倾向,在精神生产的其他方面也有表现。有些混迹于艺术界、出版界、文物界的人简直成了唯利是图的商人”。精神产品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它为人们提供的是精神食粮。我们这里说的“精神食粮

4、”主要指的是大众传媒,特别是文艺作品,而技术专利、经济信息等应当商品化的精神产品,则应另当别论。后者的商品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应当通过技术市场、信息市场而大大发展,以促进其向生产力的转化,为经济建设增加更多的科技含量。健康的精神产品使人奋发向上,颓废的精神产品使人消沉甚至堕落。这一点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更为明显。青少年做为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是人的一生中拥有最多变量的、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在从儿童到成年人这一段转折过程中,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目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探索社会与人生的问题。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模仿性极强,外界的一切都强烈地吸引

5、着他们。而大众传播媒介做为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工具以及娱乐的手段就成为影响青少年的诸多变量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一、电视剧和电影对青少年的影响我们在对某个中等城市 200 名中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他们课余时间接触最多的媒介是电视和书籍,有 42的学生和 38的学生把电视和书籍列为接触最多的媒介,二者之和占 80。而把报纸、杂志、广播、录像列为首位的分别占受试者的 3、6、4,没有人把电影列为首位。最近这些年很多中等城市和县一级的电视台为了招揽观众,经常大量播放的是港台和美国的电视剧片或他们的电影制成的录像片。这是青少年除了足球赛等体育节目之外喜欢看电视的主要原因。在回答“在国产、港台、欧洲、前

6、苏联、美国等电影片和电视剧中你最喜欢哪种?”时,受试者回答最喜欢港台的占 34、美国的占 44,只有 10的同学回答最喜欢国产片。在接触录像最多的 4的同学中,他们在录像厅看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港台片和美国片。联系我国录像厅的实际情况,这 4的中学生也是一个相当令人惊叹的数量。当这么多青少年崇尚美国与港台地区文艺作品、为港台和美国的商业片倾倒时,我们很难得出社会主义文化已经占领青少年思想文化阵地的结论。这可以说是中国影视的危机所在,也是中国文化的危机所在。新出品的国产片中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能够抓住青少年的作品较少。美国和香港是当今世界上商业电影和电视剧的最大出口者和获利者,他们搞商业片已经有

7、几十年的经验,商业片水平最高。他们对观众的文化和心理需求、欣赏口味了如指掌,他们有一套高超的编造剧情和电脑制作技术及电影特技手段,为了获利他们的制片人和编导可以说是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我们不否认香港和美国的商业片中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作品,如狮子王之类,但是很多是充满凶杀、打斗、床上戏的庸劣之作,特别是一些录像厅和县级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片更是俗不可耐,老百姓称之为“文盲加流氓”和“拳头加床头”。这些荒唐戏露骨地表现血淋淋的黑社会、黑老大、黑吃黑现象,表现嫖客和妓女的赤裸裸的下流镜头。这些戏能传播给孩子们什么呢?如果再考虑到还有大批走私进来并非法翻制的录像带和影碟、软盘等会进入千家万户

8、的情况,我们的文化市场确实形势严峻。在对某省少管所被管教人员进行的 50 份问卷的结果中,我们发现他们喜欢读报的只占 10,他们回答接触最多的媒介中,电视占 34,录像占 30,电影占 26,三项之合为 90,其中接触录像最多的人员每月到录像厅最少五次以上,他们最喜欢的是武侠片、警匪片。被管教人员中有三分之一接触过色情片。在回答“你认为黄色作品对人有何影响”时,90的人回答“诱导犯罪”,只有10的人回答“没影响”或“影响不大”。最令人吃惊的是这些 15 岁到 20 岁的青少年被管教人员在回答“写出你最喜欢的五个影视人物时”,几乎没有人写出剧中人的名字,而写出的是演员的名称,近 90写的是港台演

9、员“成龙、刘德华、周星驰、周润发、张曼玉、林青霞”等等,还有少数人写“李连杰、王志文、巩俐”等。没有人写出国产片中革命英雄人物和扮演这些英雄人物的我国著名演员的名字的。这真是一个悲剧!这说明对他们来说影响最大印象最深的是港台的和美国的“武侠片、警匪片及言情片”。他们看电影电视的主要目的是消遣和娱乐,审美的和受教育的成份几乎没有。文化水准低鉴赏能力差,只爱看热闹追求视听感官刺激,是相当一部分小市民的文化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这中间包括很多初中文化以下的青少年。他们是通俗文学及其影视作品的主要消费者。我们当然不能对通俗文学及其影视作品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通俗文学作品中猎奇和媚俗

10、现象太多了。相当一部分作者已经堕落为“唯利是图的商人”。电视剧和电影片翻转的电视片虽然在某些方面,主要是修辞和心理活动描写方面不如文学作品,但其直观、形象、通俗给它带来了更多的观众,包括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文盲的人都能看懂,因而它比图书更普及。中国的电视机已达近三亿台,每天有七、八亿人口把它作为消闲娱乐的工具,电视剧和电影片翻转的电视片的影响实在太大了。青少年在观看电视剧和电影的时候必然要参与进去,对剧中人物形象喜欢与否无不受其价值观、人生观的左右,反之,有强烈感染力的电视剧和电影会改变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比较好的国产电视剧如三国演义 、 宰相刘罗锅 、 16 岁花季对他们影响较大,但影

11、响最大最深的接触最多的还是香港和美国的商业片。二、书刊对青少年的影响书刊是在青少年课余生活接触多少中排第二位的,但其对孩子们思想影响力又排第一的大众媒介。从教师的介绍中很多孩子了解了中外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红岩 、 青春之歌 、 牛虻等,从电影电视剧中孩子们又了解到红楼梦 、 水浒 、 聊斋等古典名著。但是,中学生里真正认真读了这些书的并不多,很多人只是听说。他们自己拥有的书最多的是课本和学习辅导材料,而其他方面藏书很少。在对某城市 200 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受试者中 56的人家中拥有 10 册至100 册,36的拥 100 册以上的图书,其中多数是辅导教材。他们自己买

12、的或同学手中传阅最多的是金庸等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王朔等人的小说及女友 、 少男少女 、 故事会等书刊。课堂上老师宣讲的是中外名著、高雅文化,中学生们在课余接触最多的是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通俗文学,各有各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局面,但谁的影响最大呢?通俗文学中大量不健康的内容又有多大影响呢?这里面就大有文章。不应否认,由于 20 岁以下的城乡青少年中初中文化以下的占大多数,通俗文学作品已经占领了这部分观众的大部分阵地。通俗文学产生于宋代,它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和市场经济,它就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一开始就打上了商品的烙印。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形成了以小市民为主的文化

13、消费群体。通俗文学的发展得益于这些市民阶层的文化消费积极性。它反映了小市民的生活和消费需求,具有很强的消遣性和娱乐性,是休闲性的文化消费。这些作品中很少有传世之作,很多属于“一次性消费”,看热闹而已。但是这些作品有很强的大众性,文化低的可以看懂、文盲听说书人说“评书”也能听懂。因而它的观众是最广大的,现在我们的中学生也成为了其中的数目不少的一群。这就是一些武侠小说、侦探小说、言情小说经久不衰的原因。现在通俗文化书籍中又增加了伟人传略及其私生活奇闻轶事之类的内容和测字算命之类所谓预测学的宣扬封建迷信的书籍。现在小书店和街头书摊中这种书比比皆是。这些都混迹于大众通俗文化之列了,这中间的倾向性问题不

14、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我们大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我们文化市场出现的大众通俗文化不应与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我国解放前的文化市场中通俗文化完全一样。资本主义条件下,金钱和利润是衡量一切活动的标准、一切社会活动的巨大杠杆。为了赚钱,一切都商品化了,包括人们的良心和女人身体。罗素曾经感叹地说:20世纪以后,这世道成了生意人的了,这世界成了他们的天下。一些人靠昧良心可以一夜暴富,另一些人可以一夜间倾家荡产。疯狂地追求眼前利益、追求发财,他们的价值观严重扭曲,丧失了追求崇高美和精神永生的思想,代之以享乐主义和及时行乐的世纪末情绪。而“丧失永生的思想,就意味着文化的衰败和死亡”。一切精神产品都被商

15、品化了,色情、暴力、迷信、诈骗等等血淋淋的触目惊心的场面充斥了大众传播媒介。严重地毒化着社会风气侵蚀着青少年健康的心灵,为社会犯罪的日益严重添加着催化剂。最近几年从国外流入的大量的这方面的书刊和录像磁盘等就是这些国家精神产品商品化的产物。对于这一点,连这些国家的劳动人民和有识之士也非常反感,他们要求对青少年进行健康的思想教育。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这些国家政府也程度不同地进行干预和经济上的重点扶持,因而一些发达国家的高雅艺术和具有爱国思想的文艺作品也出现了不少。但是宣扬色情暴力的作品始终有增无减。但是,不幸的是在我国的文化市场也出现相当多打着“大众化的通俗文学”招牌的内容不健康甚至黄色的

16、反动的作品,还有很多书刊是“打擦边球”的。很多武侠小说、公案小说不是着力描写为民除害、扶正去邪的英雄人物,不是宣扬爱国主义精神,而是胡编乱造怎样热闹就怎样写,着力描写门派争斗、单纯个人恩怨、宣扬封建家长制、妇女三从四德、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一些“言情”小说向“言性”发展,不称颂“梁祝”式的忠贞爱情,把对“男欢女爱”的描写从“爱欲”宣染为“性欲”,赤裸裸地表现性心理、性行为和性混乱。更有甚者,一些所谓“法制文学”正不压邪、宣扬暴力犯罪和性犯罪,无异于变相教唆犯罪。这些低劣的通俗文学及其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危害已经引起很多家长和老师的反感,他们曾多次向党和政府呼吁,要管一管文化市场,以保障他们的孩子健康成长。三、坚持“二为”方向,摆正文化与市场的关系要扫除“文化垃圾”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市场,就必须搞清楚“文化”与“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文化事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文化市场”不是“文化”和“市场”的简单叠加,也不是把文化推向市场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