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月第四次质量检测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2382923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月第四次质量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月第四次质量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月第四次质量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月第四次质量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月第四次质量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月第四次质量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月第四次质量检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眉县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质量检测考试命题人:付晓红 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读小说就是为了读故事?故事与叙事是不同的,叙事才更接近小说的本质。正如托马斯曼所说,小说家既要通晓现实,也要通晓魔力。故事所描述的是一种现实,而叙事则是一种语言的魔力。应该说,从先锋小说发起叙事革命开始,小说写作就不仅是再现经验、讲述故事,它还是一种形式的建构、语言的创造。写作再也不是简单的“讲故事”了,只有建构起自己叙事方式的作家,才称得上一个有创造性的作家。可是,这个经过多年探索所形成的写作难度上的共识,开

2、始被文学界悄悄地遗忘。更多的人,只是躺在现成的叙事成果里享受别人探索所留下的碎片,或者回到传统的叙事道路上来;故事在重获小说核心地位的同时,叙事革命也面临着停顿。这种停顿,表明艺术惰性在生长,写作和阅读耐心在日渐丧失。讲述一个有趣而好看的故事,成了多数作家潜在的写作愿望。然而,文学一旦丧失语言冒险的乐趣,只单纯地去满足读者对趣味的追逐,它还是真正的文学吗?说到底,文学的独特价值,许多时候正是体现在语言的冒险、叙事的探索上,这样往往能开辟出一条回归文学自性的道路。可是,在这样一个喧嚣、躁动的时代,有谁愿意去做那些寂寞的叙事探索?短篇小说艺术在近年的荒芜,或许可以作为讨论这个问题的另一个旁证。以前

3、的作家常常将一个长篇的材料写成短篇,现在却恰恰相反。如今,长篇小说盛行,短篇小说则已退到文学的边缘,核心原因还是故事与叙事之间的较量。长篇小说的主题词是故事和冲突,读者对长篇的毛病是容易原谅的,篇幅长了,难免会有漏洞,但只要故事精彩,就能让人记住。对短篇,要求就严格得多。叶灵凤说,现代的短篇小说“已经不需要一个完美的故事”,写短篇就是要“抓住人生的一个断片,革命也好,恋爱也好,爽快地一刀切下去,将所要显示的清晰地显示出来,不含糊,也不容读者有呼吸的余裕”。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没有生活的丰盈积累,没有在叙事上的用心经营,再好的断片,一些作家也是切割不好的。因此,在这个长篇小说备受推崇的时代,

4、中短篇其实更能见出一个作家的叙事功底和写作耐心。如今,翻开杂志等出版物,举目所见,艺术、叙事、人性和精神的难度逐渐消失,读者也慢慢习惯了在阅读中享受一种庸常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是单一阅读故事所带来的快乐。或许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英国文学批评家迈克尔伍德才有了这样的论断:“小说正在面临危机,而故事开始得到解放。 ”很多人都会感到奇怪,小说的主要任务不就是讲故事么,为何要将小说与故事对立起来?按照德国文学批评家、哲学家本雅明的说法,小说诞生于“孤独的个人”,而故事的来源则是生活在社群中、有着可以传达经验的人故事的旨归是经验和社群,所远离的恰恰是“孤独的个人”。可见,故事并不一定就是小说。但在这个崇

5、尚经验、热衷传递经验的当代社会,故事正日渐取代小说的地位。(选自谢有顺当代小说的叙事前景,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描述一种现实,叙事则是一种语言魔力;为了使读者享受到故事带来的阅读乐趣,小说家就要建构自己的叙事方式。B尽管如今多数作家力图去讲述一个有趣而好看的故事,但是许多时候文学的独特价值还是体现在语言的冒险、叙事的探索上。C与侧重故事和冲突的长篇小说相比,短篇小说虽然更能见出叙事的功底,但如今在故事和叙事的较量中日显颓势。D短篇小说创作要想达到叶灵凤所提到的境界,即透过人生的一个断片清晰地显示作家的写作意图,必须在叙事上用心经营。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

6、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小说创作需要形式的建构、语言的创造,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作家要建构自己的叙事方式,而不能简单地再现经验、讲述故事。B现成的叙事成果、传统的叙事模式助长了作家的艺术惰性,叙事革命面临停顿,文学的独特价值难以显现。C当下故事之所以重获小说的核心地位,是因为作家对叙事艺术的追求会增加其创作的难度,尽管叙事艺术更能体现小说的本质。D在喧嚣躁动的时代,人们追求单一阅读故事所带来的庸常快乐,缺少了对艺术、叙事、人性和精神的深度思考。2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的独特价值往往体现在语言的冒险、叙事的探索上,如果单纯地追求故事的有趣和好看,那么小说写作的意义值

7、得怀疑。B叙事艺术正经受时代的考验,放弃对它的探索,把故事的趣味和吸引力奉为创作的旨归,必然会引起短篇小说创作的危机。C短篇小说的创作要有丰盈的生活积累,要有较强的叙事功底;断片切割不好,语言若无创造性,就无多少文学价值。D小说不一定是故事,小说诞生于“孤独的个人”,故事的旨归是经验和社群,所以小说被故事取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刃刃李新立 突然想起“刃”。我被自己的这一闪念吓了一跳。金属的刃,是技术高超的匠人千锤百炼精心打造而成的,大凡削铁如泥的利刃,要有柔而坚的优良材质。而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好刃似乎都沾了过多的血腥。因此,我尽量避开血腥和与血腥相关的词语,

8、只说生活的日常。那年我十七岁,第一次进城。从东关车站出来,避开纷杂的喧闹,朝西缓缓而行。街道狭窄漫长,两侧的土台子上,摆满了高低不一的民房,这些房舍,檐子高挑,花格状的窗户裱糊了白纸,双扇大门钉了铜扣,笨拙得让人喜爱,而木质的材料上,全部涂了深红色的颜料,显得沉稳大气。想必它们一定是民国的建筑风格吧。临街的个别房子前,扬着商家的幌子,有酒有茶,有布有面,斗大的隶书是绣上去的,经年不会掉色。先是听见“叮当,叮当,叮当”的敲打声,一前一后,一高一低,极具节奏。泥炉的火焰正好,一块铁在里面燃烧,支在一旁的砧台上,老师傅用钳子夹着一块已经打扁了的铁料,挥着小锤。小锤打下去,抬起,年轻的徒弟抡起大锤砸了

9、下去。砧板上的铁,红星四溅。随后由红变黑,师傅又将它丢进泥炉。如此反复,一把刀有了形状。水槽里的水泛着浊红,带着高温的铁放了进去,雾气升腾而起,上面坐了神仙似的。刀口处一抹白,与众不同,名叫铁白,那是一把利器的刃。可惜的是,这个美妙的去处很快消失了,先是街道拓宽,土台子和那些建筑尽悉拆除,硬化了的人行道和楼房修筑而成时,民国遗风茫然无存,我也就不知道老手艺的去向。现在想起这个,是因为我所寓居的巷子里一声唱腔般的“启刀磨剪子喽”,突兀得让人措手不及,险些将行人撞翻。这也是个老手艺人,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在小巷子的出入口处摆了一条长凳,上面夹着他的家当。他没有坐在长条凳子上,而是坐在旁边的可折合的

10、小马扎子上,当时就想到,他这是出于对一种老手艺的尊重吧。他用钢质铁器启磨菜刀时,肯定用力却捉拿得有些分寸,刀口卷起的铁屑,刨皮一般。然后在磨石上稍加抛光,菜刀的刃口就闪着宝贵的银白。无独有偶,不几日,又在巷口遇见了另一磨刀者。其实他是出售磨刀工具的,属于现代科技产品。叫卖声是从旁边的电喇叭里发出的,不是方言的唱,是普通话的讲。我看清楚了,任何刀具,置于规定的磨口,只需拉几下,刀口就可变得锋利,以他的现场演示,吹发可断,落纸可削。但不同的是,那个刃,有些粗糙,虽然发白,却不见银光划亮眼睛。我仍然要说有刃的生活器具。在老家农村,每一件有刃的家当都置放于指定的位置,比如,菜刀的刀背朝外或者朝下,出工

11、的铁锨夹在腋下,锨头朝前,刃口向下,更不允许用有刃的家当直指他人。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耕作者,要经得起许多磨炼,要让它们熟悉你的体温和气息,你要有接近和使用它们的足够本领。一次,我合刃具时,没有多少经验,加上用力过猛,刃具的偏锋划在手掌上,没有声响,没有疼痛,只见鲜血直流,因此而耽误了几天的劳作。假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就连一把用以收割的刃具,也会有假货,即便是真货,也分三六九等。其中奥妙只有经年和土地打交道的人知道。我曾经跟着年长者去商店购买刃具,他拿过一沓,蹲在地上,抬起胳膊,逐一将手中的刃具摔到地面上去,将那种发出清脆声响的收到一边。而后,又在这些刃具中用手指试着刃口。这些,是生活累积的经

12、验,口传无效。假货材质不好,那只能算是一片硬铁,没有可用的刃口,就连裁纸可能都有些费力,更别说用来收割作物。年长者对这样的东西当然不会鉴别不出来,并且十分不屑。他们认为,那不过是一片“死铁”罢了。由此,我认定一张好的刃具,是3鲜活的,有生命的,甚至是有灵性的。除了厨具和农具,几乎每个人都使用过有刃口的其他工具。小时,我用过的就11有削铅笔的小刀,村小学门口不远处就是代销点,包容了许多日常所需的商品。我和许多同学一样,不是用现钱去购买的,是拿了可以当作钱花的鸡蛋,换一把铅笔刀和一支不带橡皮的铅笔。现在回想起来,剔除物质上的匮乏,竟然觉得有些古风的味道。(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

13、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中写作者第一次进城时看到古朴沉稳的民国风格建筑等景物,是为了引出下文对民间老手艺的叙写。B寓居的巷子里一声“启刀磨剪子喽”,让作者措手不及,险些将行人撞翻,表现作者内心的不安。C读小学时用鸡蛋换铅笔刀和铅笔的经历,让作者在物质匮乏时期就懂得了要与人分享的道理。D作品以“刃”为线索,叙写了匠铺制作刃、启磨刀刃以及年长者鉴别刃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民间老手艺人的尊重。5文中写了两位磨刀者,他们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答: 6第二段“只说生活的日常”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再听一段梅葆玖“梨花开,春带雨

14、,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这是京剧大唐贵妃中的一段唱词,也恰唱尽梅葆玖的一生:一生为艺,一生为戏。1934 年,梅葆玖出生在上海思南路 87 号“梅宅”,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梅兰芳原本选定的接班人是第三子葆琪,可惜葆琪 8 岁患白喉夭折。梅葆玖 10岁时,父亲让他试演一段三娘教子,一看嗓子、扮相都可以,决定让他继承梅派。被命运选中,梅府最小的孩子不得不收起心来,一边读书上学,一边拼命学戏。13 岁,梅葆玖正式登台演出。梅葆玖一生没有离开京剧。他嗓音甜美圆润,唱念字真韵美,旦角的神韵刻在了他的血液里,最终继承了父亲的衣钵。2016 年 3 月 29 日,梅葆玖的最后一个生日,在北京第二

15、外国语学院和青年学生一起度过。每次大家鼓掌时,他都起立双手合十并微微欠身。这天,最小的梅派男旦巴特尔为梅葆玖演唱麻姑拜寿,梅葆玖很是高兴。没想到,两天后,梅葆玖因突发支气管痉挛,导致脑缺氧被送进医院抢救。亲友在他耳边放大唐贵妃,他一度有心率反应。但奇迹没有出现,4 月 25 日上午,梅葆玖病逝,享年 82 岁。梅葆玖一生培养了 49 个弟子,他曾说:“我对父亲有了交代,也给了梅派、给了京剧一个交代。 ”梅葆玖幼年学戏,父亲是名角,但并不亲自教他,而是延请名师王幼卿为他开蒙。梅兰芳看老师教儿子,从来不插手,他对儿子说,老师教你的都是对的。在梅葆玖的回忆里,父亲是一个狂热地爱学习的人,每周两次,下午四点以前学习英语。每天请俞振飞先生来,向他学习昆曲。梅葆玖也犹记得,父亲当年追着盖叫天学一个动作,还跟荀慧生学眼神,跟程砚秋学水袖。11梅兰芳对佛学也相当有研究,他自创的天女散花,每一个手势无不从佛学中来。梅兰芳研究服饰学,演出的服装都由自己设计,然后让妻子到大栅栏去买料子。他喜爱花卉园艺,据说他研究出如何嫁接培植 4000 多种牵牛花的技术。他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并擅长写诗填词梅兰芳教育孩子们,传统的东西要学,西方的东西要懂。12见过梅葆玖的人都说,无论是长相,还是做派,他都似足了父亲梅兰芳。13梅葆玖讲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