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地融仓机制发展农村物流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382117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地融仓机制发展农村物流论文 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创建地融仓机制发展农村物流论文 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创建地融仓机制发展农村物流论文 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创建地融仓机制发展农村物流论文 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创建地融仓机制发展农村物流论文 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建地融仓机制发展农村物流论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地融仓机制发展农村物流论文 (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建地融仓机制发展农村物流论文创建地融仓机制发展农村物流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农村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设计的科学依据;农村物流金融“地融仓”模式的科学构想;结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农村物流日益得到党和国家及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网络经济理论、知识经济理论、虚拟经济理论、农村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的设计,既要立足“三农”发展,又要区分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科学地选择运作模式提供理论指导、 “地融仓”模式的科学内涵、 “地融仓”模式的科学设计、 “地融仓”模式的科学选择、不同地区或区域应采取不同的农村物流金融地融仓模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虚拟型”地融仓模式等,具体请详见。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

2、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农村物流日益得到党和国家及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怎样加快我国农村物流建设,解决农村物流建设的金融支持“瓶颈”,发展农村物流金融,这已成为推进我国农村物流建设的关键。如何有效地融合农村物流、资金流、土地流和信息流,以适应农村物流的“即时性、时效性”,如何设计和选择农村物流金融“地融仓”运作模式,以实现“快捷、方便、灵活”的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优化农村物流供应链管理,降低农村物流运营成本,提高物流综合服务质量,而且能对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农村金融市场资源要素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产生重要且积极的影响。一、农村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设计的科学依据由于现代化网

3、络的运用,要求打破其交易的地域限制,使农村物流产品配送从生产地到最终消费者能实现物流空间距离,从而实现专业化、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层次化,即现代物流一体化,因此,农村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必须打破传统物流的“融资信贷”模式格局。1网络经济理论、知识经济理论、虚拟经济理论,为农村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的设计、选择和拓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传统经济面临的是一种“生产至上”的外部环境。如何以尽可能低的价格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实现规模经济,获取最丰厚的利润,是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传统经济的利润大都集中于生产环节,形成典型的“重生产、轻流通”的格局。农村物流金融运作模式,为实现农户从物资采购到农

4、产品形成,从农产品储藏、农产品流通加工到农产品销售的多种活动,以及农村区域内农民生活用品的购买活动的集成,就必须打破传统经济思想的束缚。(2)网络经济是伴随信息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网络效应,即每个用户连接到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已连接到该网络的其他用户的数量,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自身的系统性和网络内部成分之间的互补性。因此,农村物流金融运作模式,随着现代网络信息化的日趋发展,要求将农村物流从区域内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出发,共同搭建农村物流金融信息交易平台,在其交易系统内实现“方便、快捷、安全”的农村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共享集成。(3)知识经济是建立

5、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显形知识是容易获得的,而隐性知识是一种意念知识它往往贮存于人的脑子里或企业的组织关系里,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知识经济中,往往是隐性知识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但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却不是每个组织都能做到的。因此农村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要求设法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实现其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4)虚拟经济是市场与企业融合的一种形式。市场与企业之所以产生融合,是因为企业与市场各有比较优势,只有将两者相互融合,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在虚拟经济中,企业可以超越现实时间和现实空间的限制,实现“时间和空间之间的相互转换”。因此,农村物流金融运作模

6、式,要求不断拓展农村物流金融市场资源要素,通过信息流,充分实现农村物流与金融业资金流的高效融合,提升农村物流业与金融业合作“共赢”的绩效,以达到现代企业发展的帕累托最优境地。2农村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的设计,既要立足“三农”发展,又要区分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因而其运作模式可分为简单的“契约型”模式、多功能的“集成型”模式和安全稳定的“虚拟型”模式三种。(1)“契约型”模式。该模式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所建立的农村物流金融企业各行为主体之间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其优点是农村物流企业可以得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还可以得到金融机构在理财方面的帮助,从而扩大自身的规模并精简其组织机构,有利于集中农村物流企业的

7、资本要素来发展其核心业务,同时提高农村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机构通过以契约的形式与农村物流企业形成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既可以清楚地知道农村物流企业的现状,控制其贷款风险,也可以保证自己稳定的业务量,避免自身资金的闲置。2 一该模式的特点是运行简单,不需要构建其他新的组织,契约双方也不必介入对方的具体运作过程。但由于某些行为主体不可能与每个行为主体都签订契约,所以使得它们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缺少协作,从而不能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且各行为主体之间缺少沟通的信息平台,会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从而使得农村物流金融企业产生资源浪费。(2)“集成型”模式。该模式集成了农村物流金融的多种功能,包括资金支

8、持、特殊的金融服务、信息处理、信息共享、互助协作以及其他的农村物流金融的辅助功能。其优点可拓展农村物流金融的服务范围,避免契约型农村物流金融的缺陷;它通过对农村物流企业、农村金融机构,甚至对普通农户的资源信息整合,共同形成农村物流金融供应链的企业联盟,使得企业联盟内部各行为主体选择自己的最优决策,同时实现农村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传递。其特征是构建信息平台,实现农村物流金融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各行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指导制定运营计划,优化农村物流市场及金融市场资源要素;同时,在其交易系统内尚能方便、快捷、安全地完成各自的资金和信息流通,各行为主体实行协作,如某些票据可以内部通用,减少交易

9、成本。但由于各行为主体的合作伙伴关系,实行独立核算,在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要实现更大范围的优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虚拟型”模式。此模式是农村物流企业、银行、农户之间的一种虚拟经营运作方式,各行为主体凭借各自的资金、产品、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优势进行合作,按照各利益主体的投资比例组建虚拟农村物流金融网络,各利益主体之间扬长避短,通过整合创新其他主体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比较完整的、多功能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网络。其优点是,采用会员制的形式进行运作,各行为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成为农村物流金融虚拟企业会员,进入虚拟网络中进行交易。其特点是安全、稳定,能极大地整合各利益主体的优势

10、。但这种模式需要更高的技术支撑,所以这种模式的适用范围受到一定的客观条件限制。3无论是“契约型”、 “集成型”模式,还是“虚拟型”模式,其影响因素都主要包括人才、技术、资产规模等方面。因此,对农村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进行经济学分析,可为科学地选择运作模式提供理论指导。假设运用农村物流金融模式能产生的利润函数为E=f(N,M),其中,N 表示农村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的资源整合能力,包括农村物流金融机制的设置、人才的培养与运用、协作能力等;M 表示农村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的运营能力,包括硬件设施的建设、政策法规的应用、资金实力等。但农村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的资源整合能力、运营能力都受到其模式所能带来的业务量 X

11、和成本 y 的影响,假设其他的影响因素相对稳定,在“契约型”模式中,农村物流金融企业各行为主体之间通过契约的形式开展合作,对契约外的主体没有外部效应,其运作模式的业务量与相应的成本呈线性关系,随着业务量的增加,相应的运营成本也线性增加。在“集成型”模式中,集成了联盟内各主体的优势,实现了信息共享,行为主体之间可以减少单位业务量所需要的成本,其运作模式的业务量与相应的成本曲线呈曲线关系,且曲线的斜率随着业务量的增大而减小。在“虚拟型”模式中,其曲线与“集成型”模式类似,但它能在更大范围内利用各主体的优势,安全稳定,减少物流金融网络内成员之间的交易成本,其曲线斜率变化更大,单位业务量成本减少则更快

12、。图 4 中,在业务量较少的 x1 处, “虚拟型”模式的运行成本最高, “集成型”模式次之,而“契约型”模式的运行成本最小。这是因为“虚拟型”模式对硬件、软件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大量的资金做后盾,以及许多配套的机构设施的建设。 “契约型”模式只需要签订一个契约,花费的只是相应的简单交易成本,在业务量较少的情况下,具有成本低的优势。而在业务量较大的 x2 处, “虚拟型”模式的运行成本最低, “集成型”模式次之, “契约型”模式的运行成本最高。在业务量较大的情况下, “虚拟型”模式和“集成型”模式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规模效应、资源整合效应,从而大大降低自己的

13、运行成本,而“契约型”模式需要花费大量的信息搜寻成本及需要面临一些违约风险。此外,从效益来说,某地区在选择某种农村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后,还需要分析其是否能充分发挥该种模式的优势,找到一个最优的运营点或该点附近的一个区域。二、农村物流金融“地融仓”模式的科学构想1 “地融仓”模式的科学内涵。(l)历史渊源。物流金融起源于物资融资业务,物流和金融最早融合可追溯到公元前 2400 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谷物仓单”,以及近代英国的“银矿仓单”。随着银行、期货等行业的发展,20 世纪初,沙俄的“谷物抵押”贷款,便成为物流金融的雏形。早在 1916 年,美国以政府为基础,颁布了仓库存贮法案,建立起一整套为家庭式

14、农场融资的“仓单质押”系统规则。在我国,1987 年陈淮提出了构建“物资银行”的设想;20 世纪 90 年代初学者们探讨了“物资银行”的运作模式,通过“物资银行”来完成物资品种的调剂和串换。比如,任文超探讨了“物资银行”解决企业的三角债问题;王治等人提出了“权利质押”和“流动货物质押”两种物资融资业务的运作模式。(2)科学的理论来源。早在 2000 年,复旦大学朱道立教授在主持广东顺德无六基地项目时首次提出了“融通仓”概念,并在“2004 年中国物流创新大会”上对其内涵进行了相应的拓展。 “融通仓”是指融、通、仓三者的集成、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 “融”指金融, “通”指物资的流通, “仓”指物

15、流的仓储。 “融通仓”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综合管理,其目的是为提升顾客服务质量,提高经营效率,减少运营资本,拓宽服务内容,减少风险,优化资源使用,协调多方行为,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增加整个供应链竞争力。 “融通仓”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创新业务平台,不仅为银企间的合作构架了新的桥梁,也为现代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3)概念内涵。简单地说, “地融仓”模式是农村物流运营利用农地质押融资模式,即农户或农民用自己拥有的土地向金融机构质押信贷,或由银行信贷担保向农村物流企业开出“提单”,农村物流企业依据“提单”向农户或农民供应货物商品等。在这里“地”是指农村土

16、地, “融”是指资金融通,“仓”指获取仓单。地融仓模式将集成和协调农地、金融、物流三者的有序运营,从而把物流、资金流、土地流、信息流高效地融合并进行综合管理,这无疑对增强农村物流供应链金融整体绩效和核心竞争力,优化农村土地资源要素,提升金融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及其资本运营水平,推进建立农村土地金融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地融仓”模式的科学设计。(l)客观基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立农村土地金融制度,为我国农产品流通顺畅及农村物流迅速发展提供现实基础及保障。就农村物流建设来说2009 年 2 月 25 日,国务院第 52 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 ,提出“在农村广泛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以及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统一配送,建立农村物流体系。 ”同时,我国政府也逐步启动了一系列旨在扶植和促进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融资新政策,使各商业银行对中小物流企业的贷款比以往有所增加,这些都为农村物流金融地融仓模式的创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2)总体思路。农村物流金融地融仓模式的构建,要求建立以“政府为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